潮新闻客户端 葳蕤陈风
那是一种瞥上一眼就会产生立马前往的冲动。古梅黄墙黛瓦红灯笼诸元素的聚合,相信对每一位摄影爱好者来说,都是挡不住的“色诱”。
两年前,当见过摄友在群里上传的湖州铁佛寺红梅组图后,再也无法将其从脑海中剥离出去。于是,专门带上登高梯,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自驾游。
位于湖州市劳动路192号的铁佛寺,紧邻浙北大厦,是一处梅香与禅意完美邂逅之地。杭州出发90分钟车程,地下停车也十分方便。被称作千年观音道场的铁佛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分前殿和后殿。前殿正中供奉着一尊铁观音造像,由此得名。铁观音造像与日本铜钟、赵孟頫书写的《天宁万寿禅寺》巨碑,被合称为铁佛寺镇寺三宝,据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我们按照攻略在8点到达,这是寺门开放的时间,不大的寺院里已聚集了不少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人和专程赶来看红梅的游客。而当我站在一左一右两棵饱经风霜的古梅前,不长的反射弧瞬间告诉我,这是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且色彩明快饱满的春意盎然图了……即兴之中,不知何处飞来灵感,竟在现场吟诵出了一首小诗,题目都想好了,叫《风动六瓣梅》——体验铁佛寺百年红梅:
冰姿玉骨藏仙风,
素面樱唇依旧红。
东坡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梦来同。
黎明即起赴菰城,
携梯登高观网红。
在乌压压的人群里,梯子“鹤立鸡群”,给拍摄提供了独特视角,“洛阳纸贵”般的备用登高梯,一下处于热门抢手的“求助”“出借”状态,一些摄友争先恐后地轮流着使用,我也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在一片和谐的“咔嚓”声中完成了开场的拍摄后,想着图文兼之,急于分享,便在当天发了朋友圈。末了,余兴未尽。这晚,我们住在了湖州。其实这些年,我和家人朋友每年都会来这里。
月亮酒店阳台。
夜幕下,27层太湖厅。在“月亮”之上,俯瞰烟雨中的月亮湾。
这座“低调”宜居、史称“菰城”“吴兴”的小城,天目叠翠、苕霅流芳,水秀山青,人杰地灵,生活闲适道路不拥堵,是环太湖惟一以“湖”命名的城市,更是“两山”理念发源地。我喜欢这里厚积薄发、磅礴大气的一句广告语:“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短短九个字,彰显出湖州人的自信和骨子里就有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太湖日出。
爱好摄影的人,对于美的事物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每次出行,最为惊喜的是不经意间的转身,撞见一处能摄入镜头的风景。因为,当摄影上升为艺术,就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一种审美和表达的方式,往往对拍摄对象的要求近乎苛刻。而有人说,湖州是隐藏的摄影天堂。
中国首家指环形水上建筑,被称为“月亮酒店”。我们既喜欢它独特的外形,也关注它的服务水准与细节。
行走在莲花庄、衣裳街、月光码头以及青山绿水间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上,漫步一望无际又时而被浪花拍打的湖岸……收获的是诗和远方;
东大方的红烧肉、芳满庭的太湖三白、丁莲芳的千张包、周生记的卤鸡爪、还有月光下的一根马迭尔棒冰……走进“老字号”,仿佛穿越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年代,它们的每一道菜品饮品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家的味道,你不仅是在品尝美食,更是在体验一种生活方式。
“太湖三白”之一的白虾。
我们每年都会来这里,吸引的不仅是让人沉醉的自然风光,深厚而独特的文化气韵,而且还可触摸到一段段令人心潮澎湃的过往与记忆。
不受行程约束的自驾游,可以深度饱览体验美景美味以外的东西,比如当地的人文和历史渊源,了解一座城市所不可不去的博物馆、文化馆等。在这里,可以远离喧嚣和繁杂,心无旁骛地倾听岁月皱褶里的故事。
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1949年的新中国诞生,湖州这片热土上,先后涌现出了百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掷地有声的人物。比如,戴季陶、俞平伯、陈其美、陈果夫、陈立夫、赵九章、朱家骅、钱三强等等。他们以各自生命的精彩,谱写出一曲曲风云激荡的壮丽华章。
自东晋六朝以来,湖州这片江南沃土孕育出了一代代涵盖书画诗赋教育领域的巨匠,他们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从曹不兴的“三国吴画家”到高闲的《草书千字文》;从孟郊挫折中坚守自己的梦想到胡瑗主持湖学为中国教育史竖起丰碑;从赵孟頫的复兴晋法,到沈铨独树一帜的“南频画派”;从吴昌硕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到沈尹默成为推动书法史发展的一代骄子……让你我从中汲取励志向上的力量。
清代“东坡墨海”。摄影 陈爽
馆藏书法精品。摄影 陈爽
如若还有时间,去南浔古镇,追溯一根湖丝织出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中商海沉浮、长袖善舞的如烟往事,领略湖州人富甲一方的经商之道。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头脑,经手的生意漂洋过海,不仅短时间内在欧洲站稳脚跟,还在纽约开设分号。他,是商界巨擘,也是政治智者,扶持过孙中山,辅佐过蒋介石,见证了中国从清末到上世纪中叶的跌宕起伏和波澜壮阔;他,是出生在湖州南浔的张静江。
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深处,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湖州,一直静静地镶嵌在时光的画卷里。千年的铁佛寺百年的红梅,虽坐落于闹市,却似乎不顾四周纷扰,谨遵晨钟暮鼓的惯有节律在禅意中安生,进来的大都是香客,鲜有游人。
据湖州文旅局官网消息,几年前 “一位摄影师拍下铁佛寺的红梅后,从他的朋友圈到摄影圈,小范围地火了一把。寺庙工作人员隐隐感觉到,从此来寺庙赏梅的游人渐渐地多了起来。”而真正让寺庙和红梅爆火出圈还是近三年的事。
美的事物总是那样的具有艺术感染力。当摄影艺术与巧夺天工的风景在古老的寺庙里重合时,人们发现了那个能触动人心故而引发共鸣的瞬间。
一年中花期很短,千年的时光很长,而为了让“瞬间”成为不朽,是摄影艺术所追求的极致。
殿前被称作“门海”的两只大水缸,常常被人们团团围着。一波又一波的摄影人喜欢用广角低机位将古梅一树花开的倒影,拍出生机盎然的江南春天。
云开雾散,一抹柔和的阳光,将红梅花瓣的横斜疏影投射到黄墙与古风格子的木门上时,耳畔响起的钟声回荡在寺院四周,传递出的是宁静与祥和。它不仅标记时间,也洗礼心灵,感觉许多人都在静心倾听,去领受那份来自久远的回响……
每每离开铁佛寺后,最情不自禁的事情是复盘镜头里的那一幅幅惊艳,凝神中忽然觉得:这不正是神州大地河山锦绣、文史璀璨的缩影吗?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作者拍摄)
2025年2月17日草于西溪云心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