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苏小妹...
苏小妹和苏东坡互相损的一段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这首诗是苏小妹所作,前两句是嘲笑苏东坡额头扁平,意思是:如果要在哥哥的额头间赶路,一定是地面平坦,要走三千里。遥望眉毛...
一天,苏东坡以其特有的幽默调侃妹妹苏小妹的容貌,用诗形容她为:“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妹妹额头突出和眼窝凹陷的特点。苏小妹则机智地回应道:“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轼兄妹对诗故事。苏小妹年十五时,生得天香国色,加上才学过人,所以一些风流才子后生纷纷求媒,其兄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非常欣赏名士秦观(秦少游)的才华,遂将秦的一篇文章介绍给苏小妹看,苏小妹看后大为赞赏:今日风流才子,明朝龙阁学士。天下若无二苏,可以横行一时。在苏东坡的帮助下,秦...
出自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记载了一段苏东坡与苏小妹、黄庭坚论诗的故事。一天夜晚,他们三人相聚讨论诗词。苏小妹提议:“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间要加一个字,形成五言的对联。”苏东坡首先尝试,他说:“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觉得这还不够完美,她又提出:“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但从以上这几个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苏小妹是个的好胜逞强、才思敏捷、性格开放的女子。又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为了显示她的才华,抢先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请哥哥在这两句各自的中间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
苏东坡见占不到便宜,又吟出一诗:“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这首诗反讥苏东坡那不修边幅、蓬松缭乱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讥讽她的生理弱点,于是以此诗予以回击。但苏小妹似乎觉得这首诗没打到哥哥的痛处,便又仔细观察,发现哥哥额扁平,...
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小妹是苏东坡的妹妹。解析: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野史记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