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的词性是:动词。
避暑的拼音是:bì shǔ。注音是:ㄅ一ˋㄕㄨˇ。结构是:避(半包围结构)暑(上下结构)。
避暑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避暑详细内容】
避暑(汉语词语)避暑,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bìshǔ,指的是避免中暑,如:《墨子·公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
二、汉语大词典
(1).辟除暑热;免受暑热。《墨子·公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养猪》:“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处不厌秽,泥秽得避暑。”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荷花》:“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2).天气炎热时到凉爽的地方去住。《汉书·元后传》:“初,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唐杜甫《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一:“避暑云安县,秋风早下来。”茅盾《昙》:“你是小胖子,所以怕热,仍旧要到普陀去避暑的罢?”(3).避免中暑。周瘦鹃《拈花集·蔷薇开殿春风》:“中国国药店有野蔷薇露,饮之清火避暑。”
三、国语辞典
夏季迁居到清凉的地方,以避开暑气。
四、辞典修订版
夏季迁居到清凉的地方,以避开暑气。《汉书.卷九八.元后传》:「成都侯商尝病,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西游记.第一回》:「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五、关于避暑的反义词
六、关于避暑的造句
1、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秋分时节,忽冷忽热,气候多变,爱卿要善待自己,避暑不贪凉,添衣防流感,随时保持快乐心情,如敢抗旨,必找你秋后算帐!钦此。
2、白天躲避暑热的虫子已经早早地出来,在渐渐升起的雾霭中轻鸣,稻田里的青蛙也从水中探出头来呼朋引伴,整个山乡淹没在一片热闹的蛙声虫鸣中。
3、父爱如高山,连绵伟岸;父爱如清泉,滋润心田;父爱如春风,吹开笑脸;父爱如阳光,永远温暖;父爱如大厦,避暑挡寒。父亲节,祝父亲福寿康安!
4、随着三伏天来临,相信很多人已经按捺不住地想要外出寻凉,到心神向往的就是避暑胜地去度度假,放松一下。
5、日者组成‘暑’,晒得人叫苦;出门带伞具,防晒又避暑;扎进工作中,奋斗也防暑;心静气神闲,暑热散尽舒;处暑虽难熬,短信来祝福;愿你心平静,轻松过处暑。
6、大暑到,避暑忙。八戒,回高老庄避暑了;悟空,回水帘洞避暑了;沙僧,回流沙河避暑了;唐僧也不玩念经了,说每天半夜到你家唱忐忑去。愿你暑里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