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杀人后自首是否影响死刑判决?

杀人后自首是否影响死刑判决?

来源:星星旅游

杀人后自首是否会判死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犯罪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罪行严重,即使有自首情节,也可能判处死刑。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减轻处罚,特别是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并获得谅解的情况下。然而,对于社会危害大的罪行,过于宽大处理自首嫌疑人可能与预防犯罪目标相悖。根据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可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一、杀人后自首了会不会判死刑

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虽有自首情节,但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附带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亲属各项民事赔偿。

二、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在事后,对被害人家属进行积极赔偿,取得对方的谅解的,可以考虑从轻;

1、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但部分犯人自首后依然有判处死刑的可能。如果对自首后的犯罪嫌疑人过于普遍地从宽处罚会产生弊病,与预防犯罪的目的相悖,尤其是对社会危害大的罪名。

2、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自首行为对杀人案件的刑事判决产生何种影响?

自首行为在杀人案件的刑事判决中可能产生多种影响。首先,自首表明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罪行有所认识,并愿意承担责任,这可能被法庭视为一种积极的表现。其次,自首可能显示出犯罪嫌疑人的悔罪和对受害者家属的尊重,这可能在刑事量刑阶段被考虑。然而,自首并不能完全抵消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法庭仍然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考虑。因此,自首行为可能对判决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免除死刑判决。最终的判决结果将取决于法庭对案件的全面评估和适用的法律准则。

结语

自首行为在刑事判决中可能产生多种影响。自首表明犯罪嫌疑人对罪行有所认识,愿意承担责任,可能被法庭视为积极表现。然而,自首并不能完全抵消犯罪后果,法庭仍会综合考虑案件情况、证据和法律规定。因此,自首行为可能对判决结果产生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免除死刑判决。最终判决将取决于法庭全面评估和适用的法律准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18修订):第二章 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 第十七条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