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签了劳动合同,不要工资也不能直接走人。
在合同期间之内是不允许随便走人的,如果直接走人要付相应的违约金。如果一定要辞职,需要领导批准辞职申请,才可以走。如果没有劳动合约,可以直接走人。一般正规的用人单位都会和员工之间签署一个劳动合同,从入职的那一天起,员工的权益就受到了保护,同时和单位之间也形成了一种制约关系。
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但是签订劳动合同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单位的基本情况要清楚。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首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要判断是否是合法企业,它的法人代表姓名、单位地址、电话要知道,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工商登记信息获取,同时,要求将这些内容明确写在合同中;
2、工作内容、地点要具体明确。劳动者要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写明工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在司法实务中,存在很多因工作地点约定不清、工作内容约定不清所引起的纠纷;
3、劳动报酬要约定清楚。包括基本工资数额、绩效工资数额、计算方式、发放时间、支付方式等,都要在合同一一写清楚;
4、双面合同不能签。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应付劳动保障部门检查,准备了两份合同,一份合法规范,应付检查;另一份不规范不合法,实际执行;
5、违反劳动法,侵害劳动者合法权利的内容不要签。如果劳动合同中要求劳动者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中,包括要求劳动者加班加点,有的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有严格时间规定,一切行动听从用人单位安排,这种剥夺劳动者人身自由的合同不能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