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湿气重有
以下方法可以 缓解:1. 饮食:多吃祛 湿食物如薏米 、莲子、冬瓜 、苦瓜、红豆 等,避免食用 辛辣、甜腻、 油炸食品,注 意规律作息和 戒酒。2. 药物:治疗以 利水祛湿为原 则,可服用藿 香正气水、参 苓白术散、人 参健脾丸等祛 湿中成药。3 . 辅助疗法 :可采用艾灸 或拔罐疗法, 作用于足三里 、阴陵泉、丰 隆、中脘、气 海、关元、脾 俞、肾俞等穴 位,疏通经络 、祛除湿气。 建议及时就医 ,药物需在医 师指导下服用 ,不可擅自服 用药物。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小暑:上蒸下煮!重在清热消暑、健脾祛湿
7月骄阳照火,今日小暑,长夏的帷幕已经拉开。
《释名》里说:「暑者,煑(煮)也。如水煑物也。」
小暑后,暑月的「蒸煮模式」正式打开:天上的太阳,地底热气蒸腾,人就像在一口大锅里煮,满身汗津津。
小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雷雨多发的季节,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受湿邪侵袭,容易出现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大便稀稀等症状。
小暑防湿,关键在于补脾。中医学认为,湿气重的人,多是脾虚;脾虚的人,多半湿气重。
脾 健康 ,能把体内湿气排出去。
《黄帝内经》提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意思是脾主运化,运化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水分。
用现在的话来说,脾脏负责体内水分的运输和代谢,体内多余的水分,它会帮你搞定,所以脾强的人,很少会出现湿重的情况。
脾虚者不能行,失去脾的控制,随便一点水分,都会化成湿气,使人精神不振、浮肿、正气不断削弱,疾病不断滋生。
中医学有一个专门的学术术语叫做“脾虚有湿”,表面上是其因果关系。
因此,小暑防湿,想少病,关键在补脾。
乌梅三豆饮:清热消暑,健脾生津
配制乌梅3-5个,白糖1汤匙或2汤匙,黄豆1小把,黑豆1小把,绿豆1小把。
制作方法:将豆子提前浸泡2小时,然后用小火炖2小时左右,或者前一天晚上用电炖锅煮,早上起来吃就可以吃了。
这道汤实际上是由两个经典的小方子组成:三豆饮、乌梅白糖汤。
三豆饮,是由黄豆、绿豆、赤小豆组成的,去湿热的作用比较强,但扶助正气的作用稍弱。
至清代,医家已将赤小豆改为黑豆,增加其扶正作用,又能补脾胃,效果更佳。
乌梅白糖汤:乌梅酸收,白糖甘补,酸甘化阴,是补津液的上佳方子。乌梅三豆饮综合了两者的功效和优点,能清热降火,快速补津,健脾胃,防暑湿。
禁忌:寒湿,风寒感冒。
注:乌梅的质量很重要,建议使用烟熏或醋制的,不要买炭乌梅。
眉豆冬菇炖鸡爪:健脾祛湿原料:眉豆100克,香菇50克,鸡爪3对,红枣5个,生姜3片。
作法:泡眉豆1小时,冬菇去蒂,红枣去核稍浸,鸡爪敲裂。一起下瓦锅,将瓦锅放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大火滚开后改小火煲1.5小时,下盐。
作用:眉豆可健脾和湿,冬菇养胃、健脾、开郁,鸡爪能健筋骨,醇香可口,健脾益胃,利水祛湿,是脾虚湿阻时的保健佳品。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