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自20xx年12月实施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承包以来,认真按照无公害苹果生产的要求,制定规划并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采取以点带面、培训指导等多种方式方法,使实施面积达到20000亩,占到潞城市苹果面积的86%。从实施情况看,平均亩产达到1110公斤,较对照园平均亩增产221公斤,增幅达到25%。取得了平均亩纯增收实现331元,总纯增收663万元的良好经济效益。现将我市对该技术承包项目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科学合理规划
领导认识程度有多高,工作的力度就有多大。自确立实施该项目承包以来,我们立即成立了潞城市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领导组,组长由潞城市委农办主任、农业局局长程世庆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农业局分管副局长郭中海、长治市果树站站长刘建军同志担任,成员由我局桑果站的技术人员及各乡(镇、办事处)的农技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桑果站。领导组成立之后立即着手规划,本着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分析了我市的实际情况和苹果生产的走势,制定出了技术承包的实施方案,与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承包合同,明确界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于领导重视,思路清晰,决策科学,规划合理,从而保证了技术承包工作的圆满实施。
二、大抓技术培训,推广适用技术。
项目确立以来,我们立即着手相关技术的培训。今年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不求大而空,而是根据农时季节,本着就简、就实的原则,就简即简单的技术操作要点,保证群众一学就会;就实即符合生产实际,适应季节需求。培训的方法我们采取室内培训与田间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方式,坚持多种方式同步进行。为了把这项工作搞好,年初我们对培训工作做了详细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头。春季利用百日农民科技大培训的契机,对果树生产的形势及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性广泛进行了宣传。让广大农民明白无公害生产不是哪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进行无公害生产连市场准入证都拿不到,更不要说获得经济效益了,从而增强果农自觉实行无公害生产的主动性。如我市店上镇是一个工业为主的经济发达镇,但在我们培训后,邱壁村的果农张存胜立即让我们到他的梨园里实地指导,并在园子里散养起了蛋鸡,一方面减少了虫害密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收入;又如潞华办事处北庄村的李引生接受培训后立即表示:哪怕增加开支,也绝不再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不能拿别人的健康当儿戏。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指导,大家主动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无公害生产越来越成为广大果农的自觉行动。一年来,我们共举办各种培训80场次,受训果农达3000人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
三、保障服务到位,敢于标新立异。
技术承包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以点带面、责任到人,互相协调、确保落实的工作方法在九个乡(镇、办事处)建立了10个示范点,基本形成了乡乡有示范园的网络格局。今年无公害生产在我市实施如此大的面积毕竟属于首次,因此我们多次请长治市农业局果树站的同志们亲临现场答疑解惑,指导我们的工作,我们还专门到省果树研究所,长治果树场等地参观学习,同时在各个物候期我们都将技术重点列出来,尤其在施肥、植保两个方面丝毫不敢含糊,确保国家明令禁止的硝态氮肥和禁用的农药不被使用。果实采收后大力提倡分类包装销售,提升了销售的信誉度。
四、及时总结经验,保证实施效果
及时总结经验,对于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至关重要。今年我们规定每月的10日为乡镇农技员的例会时间,专门汇报技术承包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在果实生长中期的七月份,专门到各乡、镇、办事处就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使今年我市的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承包得到了顺利开展。从今年的实施情况看,可以说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在今年天气特殊干旱的情况下取得了亩产1110公斤的好收成,确实来之不易。尤其是果品销售价格比较理想,鼓舞了群众生产的干劲。
总之,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承包实施一年来,广大群众自觉应用无公害技术的主动性增强了,果树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尤其是2万亩苹果树今年总增收663万元的取得,使广大群众看到了无公害生产技术的优越性。但在今年的项目实施中,我们也感到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让广大果农增加投入的潜力有限、一些果农对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不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再鼓干劲,使我市的苹果生产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