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项目管理质量指南

项目管理质量指南

来源:星星旅游

ICS 03.120.10

A 00   

 

 

 

                                                                                 GB/T 19016-2000  idt ISO 10006:1997

                                                      

                                                               

 

 

 

 

 

 

 

 

 

 

 

 

 

 

 

 

 

 

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质量指南

Quality management—Guidelines to quality

In project management

 

 

 

 

 

 

 

 

 

 

 

 

 

 

 

20000105发布                         200006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 190162000

 

目  次

ISO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4 项目特征

4.1 总则

4.2 项目管理

4.3 组织

4.4 项目阶段和项目过程

5 项目管理过程质量

5.1 总则

5.2 战略策划过程

5.3 配合管理过程

5.4 与范围有关的过程

5.5 与时间有关的过程

5.6与成本有关的过程

5.7 与资源有关的过程

5.8 与人员有关的过程

5.9 与沟通有关的过程

5.10 与风险有关的过程

5.11 与采购有关的过程

6 项目经验总结

表1 项目管理过程的说明

附录A(提示的附录) 项目管理中的质量实践-引用GB/T 19000族标准

附录B(提示的附录) 进展评价在质量中的应用

附录C(提示的附录) 参考文献

 

 

 

 

GB/T 190162000

 

前  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0006:1997《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质量指南》。

本标准是GB/T 19000族标准的组成部分,并与其保持一致。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引用的两项1994版标准正在修订,2000年后将被新版标准所取代。随后,本标准也将修订。请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注意GB/T 19000族标准的发展动向。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708所,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亚信电脑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仁良、古艳君、刘启和、吴桂玲、岳斌、刘江鹰。

 

 

 

 

 

 

 

 

 

 

 

 

 

 

 

 

 

 

GB/T 190162000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起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

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国际标准ISO 10006是由ISO/TC176/SC2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B、C都是提示的附录。

 

 

 

 

 

 

 

 

 

 

 

 

 

 

 

 

 

 

 

 

GB/T 190162000

 

引  言

 

本标准为实现对项目管理质量起重要作用和影响的质量体系要素、概念和实践提供了指南,而且也对GB/T 19004.1指南作了补充。

这些指南是广义上的指南,适用于各类项目,其形式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它们既适用于具有项目管理经验且需要确保其组织应用GB/T 19000族标准的实践的人们。当然,这些指南提供的资料对有些人来说过于详尽,但另一些人可能会依靠它。

项目管理质量表现在两个方面:项目过程质量和项目产品质量。未满足这两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均会对项目产品、项目受益者和项目组织产生重大影响。还需强调:质量的实现是管理者的职责,要求参与项目的组织的各级人员都对质量作出承诺,并要对各自相应的过程和产品负责。

建立和保持项目中过程和产品的质量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这套方法应确保顾客明确和隐含的需求得到理解和满足,其他受益者的需求得到评定,同时在项目管理的实施中,应贯彻组织的质量方针。

 

 

 

 

 

 

 

 

 

 

 

 

 

 

 

 

 

GB/T 19016—2000

idt ISO 10006:1997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质量指南

Quality management—Guidelines to quality

in project management

 

1 范围

 

本标准将项目管理过程作为框架来讨论其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复杂程度不同、规模大小不一、周期长短不等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各种项目,而不管其是何种项目产品(包括: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或其组合)。为了适用于某一特定项目,可能需要对本标准做一些剪裁。

本标准不是项目管理本身的指南。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583-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术语(idt ISO 8402:1994)

GB/T 19004.1-1994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第1部分:指南         (idt ISO 9004-1:1994)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6583 中的定义和下列定义。

3.1 项目 project

由一组有启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注:

1 单个项目可作为一个较大项目结构中的组成部分。

2 在一些项目中,随着项目的进展,其目标需修订或重新界定,产品特性需逐步确定。

3 项目的结果可以是一种或几种产品。

4 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组织,在项目寿命周期中存在。

5 项目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能是复杂的。

3.2 项目产品 project product

项目产品范围中规定的交付给顾客的产品。

注:项目范围可以随项目进展而修订。

3.3 项目计划 project plan

规定为满足项目目标所需活动的文件。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05批准               2000-06-01 实施

GB/T 190162000

 

注:

1 项目计划应包括或引用项目的质量计划;

2 项目计划还包括诸如组织结构、资源、进度和预算等其它计划。

3.4 受益者 stakeholder

在供方组织的业绩和供方组织的运行环境方面有着共同利益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GB/T 19000.1-1994 idt ISO 9000-1:1994,3.5)

1 本定义中的供方组织是指项目组织。

2 受益者可包括:

——顾客,项目产品的接受者;

——消费者,如:项目产品的使用者;

——合作伙伴,如:启动项目的组织;

——合作伙伴,如:在合资项目中;

——资金提供者,如:金融机构;

——分承包方,为项目组织提供产品的组织;

——社会,如:司法机构或法定机构和广大公众;

——内部人员,如:项目组织的成员。

3 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可能会发生矛盾。

3.5 过程 process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GB/T 6583-1994 idt ISO 8402:1994,1.2)。

注:

1 资源可包括管理、服务、人员、资金、设备、技术和方法。

2 项目过程包括项目管理过程。

3.6 进展评价 progress evaluation

根据规定的项目过程和产品的准则,在项目寿命周期内的项目过程网络中适当的点,对项目活动输出所做的评定。

注:进展评价的结果可能导致对项目计划的修订。

 

4 项目特征

 

4.1 总则

本条阐述的项目特征对本标准的应用非常重要。

4.2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包括对项目各方面的策划、组织、检测和控制等连续过程的活动,以达到项目目标。质量管理(见GB/T 6583)的过程和目标是用于所有项目管理过程。

4.3 组织

在本标准中,项目启动组织是指决定承担项目并将项目安排给某一项目组织的组织。项目组织可以是项目启动组织的一部分,项目启动组织可以是合资企业或集团公司,等等。

GB/T 190162000

 

4.4 项目阶段和项目过程

一个项目是一个过程,该过程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彼此相关的子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渐进的方式实施这些子过程时可能需要(有时是应)将这些子过程按组分成几个阶段。为了实现进展方面的承诺,“阶段划分”委负责项目的组织提供了一种监测目标实现(和评价相关风险)的方式。在项目寿命周期内,可能会有明显的阶段重叠。

为了便于讨论项目管理质量指南,本标准采用了过程方法,同时将项目过程分成两类:项目管理过程和与产品有关的项目过程(这些过程仅与项目产品有关,如设计、生产和验证)。

本标准提供了项目管理过程的质量指南,GB/T 19004.1提供了项目产品过程的质量指南。

注:在本标准中,术语“过程”包括子过程。

 

5 项目管理过程质量

 

5.1 总则

表1列出了各项管理过程并做出了概要说明,这些过程适用于大多数项目。但并不是本标准所讨论的所有过程都包含在某一特定项目中,而另一些项目可能还需要增加其他过程。

按照项目管理过程的相似关系将其分组,例如:将与时间有关的所有过程放在同一组。本标准将项目管理过程分为十组。第一组是规定和建立项目方向的战略策划过程;第二组是管理其他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其他八组分别是与范围、时间、成本、资源、人员、沟通、风险和采购有关的过程。

每个项目管理过程均对应一个的子条款,在子条款中包括该过程的说明和其质量指南。

5.2 战略策划过程

项目的战略策划过程是确定项目方向的过程,它对项目其它过程的实现进行组织和管理。

在确定项目方向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对实现项目管理质量非常重要的各种概念:

——满足顾客和其他受益者的明确和隐含的需求是首要的;

——项目是通过一组经过策划和相互配合的过程来实现的;

——必须注重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以满足项目目标;

——管理者对营造质量环境负责;

——管理者对持续改进负责。

本条款提供了在战略策划过程中考虑上述概念的指南。在其它过程中考虑这些概念的指南见5.3-5.11。

战略策划过程中质量的实现取决于是否确保在所有过程中均考虑了这些概念。

5.2.1 满足顾客和其他受益者的明确和隐含的需求是首要的

GB/T 190162000

 

应清楚地理解顾客和其他受益者的需求,以确保所有过程均注重并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在整个项目期间,应明确与所有受益者的接口并在必要时得到信息反馈。应解决受益者需求间的矛盾。通常,若顾客和其他受益者之间的需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顾客的需求。矛盾的解决方法应得到顾客的同意。应与受益者达成正式协议。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受益者(包括新的受益者)需求的变更。

应规定项目目标,以满足商定的要求,必要时,应在项目过程中修订项目目标。应使用时间、成本和产品特性等来描述要完成什么,可能时,他们应是可测量的。

5.2.2 项目是通过一组经过策划和相互配合的过程来实现的

应规定项目过程、所有者及其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应为项目过程制定。应考虑最终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结构,以确保识别适当的过程。应规定、协调和综合过程的相互配合关系。过程的设计应考虑产品寿命周期中后期发生的过程,如,与维护保养有关的过程。战略策划过程还应考虑外来产品或服务的获取及其对项目组织的任何影响。

应规定项目启动组织和项目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划分其职责和权限,包括与其他相关受益者之间的关系、职责和权限。

应对进展评价进行策划(见附录B),以便对项目状态作出评价,要求时,进展评价要为修订项目计划提供信息。

5.2.3 必须注重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以满足项目目标

为了满足项目目标,应着重强调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产品的质量。

GB/T 19000族标准提供了一系列与过程和产品有关的质量实践,如文件编制、审核和过程控制等,这些都是有助于满足项目目标。适用于项目过程的典型质量实践见附录A。

5.2.4 管理者对营造质量环境负责

项目启动组织和项目组织的管理者应共同营造质量环境。营造这种环境的途径和方法应包括:

——提供有助于满足项目目标的组织结构和支持;

——根据数据和实际信息做出决策;

——为进展评价做好准备并对质量开展评价(见附录B);

——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实现项目过程和产品的质量;

——与分承包方和其他组织建立相互受益的关系。

应安排具备能力的人员,并配备适用的工具、技术、方法和实践去监测和控制各过程,同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对这些过程进行改进。

应尽早指定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经指定的负有责任、权限和职责管理某一项目的人。授予项目经理的权限应与其职责相当。

注:项目经理的名称可以随项目的不同而改变。

5.3 配合管理过程

项目由多个过程组成,而一个过程的活动通常会影响到其它过程。项目过程之间配合的总体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配合管理的过程是:

——立项和项目计划制定:评估顾客和其他受益者的要求,编制项目计划,开始其他过程;

GB/T 190162000

 

——协调管理:管理项目中相互影响的活动;

——更改和技术状态管理:预测更改并在所有过程中管理更改;

——关闭:关闭过程并得到信息反馈。

5.3.1 立项和项目计划制定

应编制项目计划(包括质量计划),并保持最新版本。项目计划的详略程度取决于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项目计划应根据顾客和其他相关受益者的形成文件的要求及项目目标来制定。每项要求的原始输入都应形成文件,以便追溯。

应识别产品特性并确定如何测量和评定这次些特性,并将这些内容编制到项目计划中。

如果项目的目的是实现合同要求,则应进行合同评审。

为了最佳地利用以往项目反馈的信息,在立项过程中,应识别项目启动组织以前所承担的最相似的项目。

项目计划应确定项目过程及其目的,并形成文件。

应建立项目组织的质量体系,包括有利于促进持续质量改进的规定。由于质量是一个良好的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项目的质量体系应是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体系应形成文件并纳入质量计划。

只要可行,项目组织就应选用(必要时应采用)项目启动组织的质量体系和程序。质量计划应引用项目启动组织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部分。若其他受益者对质量体系的要求作了规定,则应确保由此而产生的质量体系满足项目的需求。

项目计划的制定应综合其他项目过程的策划结果所形成的计划。应评审者些计划的一致性并解决任何不一致。

项目计划应对评审(见附录A)加以明确,并作出计划和进度安排,同时还要对纪录的保存作出规定。评审应包括质量体系评审、项目计划评审及其满足项目目标的适宜性评审。

应在项目计划中安排进展评价(见附录B),以便规定进展测量和控制的基线,并策划后续工作。

应确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质量实践(见附录A)的要求,如:文件编制、验证、记录、可追溯性、评审和审核。

为了监测进展、应规定业绩的指标,同时还要对业绩指标的定期评价作出规定。评价应有利于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应确认在项目环境变化中能有效地保持项目目标。

应在项目计划中明确接口,尤其要注意下列接口:

——与顾客和其他受益者的联络;

——项目组织与项目启动组织各职能之间联系和报告的渠道;

——项目组织内各职能间的联络。

5.3.2 协调管理

为理顺过程之间已经策划的关系,需要对项目中相互影响的活动进行管理。这包括建立接口管理的程序,召开相关会议,解决诸如职责矛盾或更改带来的风险等问题,使用盈得值分析技术测量项目业绩以及实施进展评价以评价项目状态并策划后续工作(见附录B)。

GB/T 190162000

 

进展评价也应用于识别潜在的接口问题。应注意到接口处往往是风险较大的部分,需要对其进行特别的协调。

项目沟通沟通是项目协调中的关键因素,5.9将对其作出讨论。

5.3.3 更改管理

更改管理包括:识别更改需求及其影响并形成文件,评审核批准过程和产品的更改。

更改管理包括对项目范围更改和项目计划更改的管理。在批准更改之前,应分析更改的目的、范围和影响。影响到项目目标的更改应得到顾客和其他相关受益者的同意。

更改管理包括对贯穿于相关项目过程的更改进行协调和解决任何矛盾。

更改管理的程序应包括文件控制。

注:

1 更改管理的进一步指南见GB/T 19004.1。

2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见GB/T 19017。

5.3.4 关闭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