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古镇位于昭平县东北部,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古镇山环水绕,民居散落在山光水色中,石板街静静地徜徉在时光的隧道里,斑驳的古门楼在向世人诉说着遥远的历史,这座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古镇,是外国人最值得去的古镇之一。
很早以前,黄姚只有黄姓和姚姓两户人家最先落籍定居,北宋开宝元年(972年),一位叫杨文广的将军率部到昭平平战乱时路经此地,给取名黄姚,黄姚自此传开。
黄姚是连接贺江和桂江横向通道上的一个陆路古镇,从古临贺县、富川县、冯乘县通往桂江的梧州存在着一条北陀古道,黄姚位于北陀古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明清时期,黄姚发展成为了比较繁荣的市镇。
走进黄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奇山秀水般的桂林山水风光画。峻美的姚峰和一座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山下,是一片溪流纵横的平地和村庄。小珠江、姚江和兴宁河三条小河流环绕着古镇,古镇里分布着300多座明清时期遗落的古民居,村庄里一株株古榕古树和小河岸边一丛丛翠竹掩映着一座座古民居,还有一尊尊天然奇石很自然地分布其间,给人的印象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天然园林。
黄姚古镇的建筑风格是按照古代的九宫八卦进行布局设计的,没有人造的围墙,却有一道道以溪流和外围联结的房屋为界,一只只镇门、巷门、宅门守卫着古镇。在黄姚,山与水,桥与亭,民居与街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的一切功能包含其中,这样一座集安居、防卫、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在广西实为少见。
古镇中比较著名的古建筑有黄姚古戏台、宝珠观、兴宁庙、文明阁等 。抗日战争后期,宝珠观是广西工委和黄姚中学所在地。当时的省工委书记钱兴同志率领一批革命先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怀着“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坚定意志,以教书等工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同时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等一大批文化界和民主人士,在黄姚还出版了《广西日报》昭平版。
黄姚的老街始建于明清时期,全为青石板铺垫,安乐街是主商业街,街道上铺的青石板又长又大,两旁的商业铺面是十分典型的岭南风格,至今仍保存完好。其它横街如金德街、亭秀街、天然街规模要小一些,但每一条石板街都幽长而光滑,没有几百年时光岁月的洗磨,就不会有连结着300多栋斑斑驳驳古民居的石板街。
古镇的另一个景致是河溪纵横,河溪两岸均用石墩砌筑成河堤,河堤筑有一座座的码头,向着石码头的是一座座恢宏的巷道门楼,透过门楼望去,又是一条条深深的巷道。河溪上建有多座石拱桥,石拱桥将一条条石板街连接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最美观的是带龙桥和兴宁桥,弯月似的桥拱下,群鸭悠悠,碧水粼粼。
位于古镇东门外姚江边天马山上的文明阁,是一幅很美的图画,自明万历年间以来,历代建有步云亭、文明首弟、土地祠、天然亭、福绿亭、惜字炉、财神殿、大堂正殿、不夏亭、桂花亭、魁星阁等十多座亭台楼阁,这些亭台楼阁格调雅致,古色古香。历代文人墨客在文明阁上留有众多摩崖石刻和诗词题字,唐朝韩某人所题的“鸢飞鱼跃”和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刘宗标所题写的“小西湖”,书法苍劲有力,雕刻工艺精湛。
黄姚的中元节舞龙灯,是极少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半有两个晚上,全镇人都集中到姚江边上,观看姚江水上舞龙灯。
黄姚,古时随县居南越地。
汉元鼎六年(前120xx年),汉武帝平定南越,置苍梧郡,辖临贺、猛陵等县,黄姚地属临贺地。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xx年),梁武帝萧衍析今昭平县地马江以上至平乐县南面置静州,辖梁寿、静慰二郡,并在二郡中设龙平、安乐、宁新、博劳、荡山五县,黄姚地属荡山县辖。
隋炀帝大业三年(620xx年),改州为郡,撤销静州,将安乐、博劳、宁新三县撤并人龙平县,荡山县部分归龙平县,部分归贺川县,黄姚地受龙平县辖。
唐武德四年(620xx年)复置静州,并将临贺、平乐等地设置昭州、贺州,黄姚地受昭州龙平县辖。
五代十国时期,虽经战乱,但州治如唐代制,黄姚地届龙平不变。宋仁宗时期平定依智高之乱后,静、昭、贺三州的社会趋于安定,宣和六年(1120xx年)将龙平县改名招平县,意谓招抚平定,后将“招”字改为具有光明、明亮之意的“昭”字,定名为昭平县,黄姚地属昭平县辖。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将昭平县划分为里管理,黄姚属宁化里辖。
清咸丰十年(1860年),地方多故,县办团务,将全县划为十区,以预、备、财、恒、足、关、防、乐、太、平十个字为区名,黄姚属“关”字区辖。
民国十五年(),广西实行区乡保甲制度,全县分明源、黄姚、马江三大行政区和二十三个小乡镇,在黄姚区设立黄姚镇,届黄姚区辖。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到了贺州昭平的黄姚古镇。走进古镇一种古老的民族风情,让我觉得轻松愉快。导游说:“以前这个镇子的人大都是姓黄和姓姚的,所以叫做黄姚古镇。”古镇里的一棵树吸引了我,它叫龙爪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龙爪榕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是这棵树的藤很像龙爪所以叫做龙爪榕。
导游又带我们走进一条老街,那里的房子非常古老,我仿佛穿过了时空隧道回到了从前。这些房子很像古代的砖瓦房,我们走到一户人家家里看到:他们在生火煮饭,我还看到了古代的石磨!导游说:“这里有几百户人家,在镇里生活。”
我发现这里的交叉口是“人”和“丁”字形的,导游说:“对,这个是这里人的风俗,人们期盼着人丁兴旺。”让我好奇的是我看到有一棵树长在石头上,导游让我敲敲它的根部。天哪!我惊奇的发现,这棵树的根竟然是空的!它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至今还在长,所以它的名字叫做“千年石上榕”。
还有一个景点是“仙人池”,它分为五个小池,前面有两个,后面有三个,按照当地民俗习惯,第一个池用来是喝水的,第二个是洗菜的,第三和第四是洗手的,第五好像是洗衣服的!所以我们入乡随俗用第三和第四个池来洗手。
我非常喜欢黄姚古镇,它有着古色古香的民族风俗,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好玩的东西。这次的古镇之旅真让我流连忘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