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如果没有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会给项目的施工在质量、进度以及成本上带来一定的损失。对于总承包模式下的施工企业来说,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施工组织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抵抗风险的能力,这也是现代化先进管理的施工企业所不可或缺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总承包 风险因素 风险防范
随着国内建筑市场发展的日趋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工程承发包模式也不断更新和进步,总承包模式是在这样一个行业发展背景下,所催生出的一种有效的工程承包模式。
1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特点
总承包这种承包方式可以减少业主管理上的工作量,能够在总承包单位的牵头下进行各方面关系和矛盾的协调,站在统一的角度对项目进行指挥,在保障工程进度顺利、建设资金和物资供应、工程质量合格等方面能起到良好的统筹和控制监督作用,缩短了建设工期并保证了建设的质量,因此,这种承包方式在国外相当流行[1]。
2 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因素
建设项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可能导致不确定的后果。识别项目的风险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过
程,在识别之后通过连续跟踪、动态控制来规避这类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再采取相关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降到最低。通常,项目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2.1 招、投标风险
在目前的承发包市场上,由于投标竞争激烈,招标过程或合同签订过程,均是发包单位占导优势,而施工单位往往未来中标,通常会压低投标报价。虽然发包方利用招投标压低了工程造价,但也为施工过程中承包商通过偷工减料、降低质量和安全标准来、减少文明施工和总包服务项目投入等方式,减少成本支出来确保自己的效益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造成工程竣工造价多于中标价的情况。
2.2 工程变更风险
工程变更一方面体现了设计方案的优劣,但也受到许多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所以工程变更在工程中是经常存在的,而工程变更却是影响工程竣工决算超概算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工程变更可能导致的返工、窝工等现象也是影响工程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资金风险
发包方受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影响、企业内部运营及财务状况影响,导致建设过程中进度款未能按合同规定及时支付给承办方从而造成承建商投入的资金得不到补偿;如果业主不能及时支付给承包方进
度款,那么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进度、承包方的经济效益,还会导致双方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收到严重影响;工程款支付风险业主采用不利于承建商的支付方式,如按工程形象进度支付而早期付款比例较低;延期支付等等,导致承建商的现金流动长期处于负值状态。承建商苦不堪言,为保证工程能够正常运转,不得不加大资金投入,从而增加利息支出,甚至引起承建商信用危机。
3 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手段探讨 3.1 招、投标合同风险的控制
(1)注重签约前的合同范围的约定。工程范围技术性比较强,必须首先审核合同文件是否规定了明确的工程范围,注意承包商的责任范围与业主的责任范围之间的明确界限划分。有的业主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段招标,此时应该特别注意承包商间的工程范围之间的界限划分和接口[2]。
(2)注重签约前的合同中对价款调整办法的约定。比如,对于通货膨胀、人料费用上涨超过一定幅度的价款调整方式的约定;对于变更工程量或变更工程价款达到一定比例时,合同单价的调整原则;对于满足合同中的可索赔事项发生时,各种单价的记取方式等方面,是工程进行中经常发生的,倘若合同签订前不与发包方进行明确约定,那么在实施中及后期结算时,承包方会失去很多创造利润的机会。此外,承包商应认真选择供货商,制定详细的供应计划,短期延付或分期
支付材料、设备款、节约承建商的自有周转资金。满足正常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对大宗材料采用一次订货、分批供应、多次付款的方法,以降低价格、压缩库存,减轻资金压力,同时还可以节省临时设施费用。
3.2 工程变更风险的控制
每个工程都有不可避免的一定数量的变更,变更所带来的风险是在合同签订时无法通过相应手段进行准确预控的,因此,对于出现的变更应具备明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并进行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风险辨识、评估、回避与转移、控制。1)承包商应根据变更发生的事由、时间、工程部位对变更进行分析,识别其是否会带来风险,是否为风险性变更。2)无论是哪种变更,都要加强控制,变更控制的目的不是控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变更进行管理,确保变更有序进行,结合现场的工作经验,将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尽量减小。
3.3 资金风险的控制
3.3.1 合同制定要尽量考虑风险防范
1)选择合理的合同计价方式,即使采用固定价格合同也应约定必要时的价款调整细则,如合同中约定工程调价范围和调价公式,以减少物价上涨风险,在合同中规定工程造价随政策性调价而调整,减少政策风险。
2)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工程款未能及时支付,业主应承担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3)在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双方争议的解决方式,这样是风险控制的手段体现。
3.3.2 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
如果业主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项目流动资金的需要,承建商必须根据资金需要的时间和资金需要量借款利率的高低和变化趋势、资金占用时间以及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合理选择借款方式,落实融资渠道,详细制定项目的融资计划,以保障资金供应,减少利息支出[3]。
3.3.3 合同管理有效、有责、有力
承包商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内部进行合同职责层层分工,落实执行人、监督人、反馈人,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分析、动态控制、总结防范的工作。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概述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总结出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通过大量资料可看出项目风险管理从出现到现在各种领域的项目管理中应用颇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无数组织的多年实践,结果己经证明了这种管理体系和方法
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冯亚娟.工程总承包的风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1). [2]李立文.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防范[J].电站系统工程,2005(3). [3]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