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桂慕豪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18期
桂慕豪
(河南省固始县段集镇中心学校校本部河南固始465200)
【摘要】阅读是学习之母,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作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基础教育的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情操;文学修养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作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基础教育的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准则,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一、情趣导航,开心“悦读”
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真正充分地、自由自在地阅读,老师只提供适当的拨云见日式的点拨,这是展开教学、让他们获得乐趣的一个前提。
当然,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除了上述的“边读边指导”外,时刻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孩子们在阅读时,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它是一种更加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
二、课堂阅读掌舵,提高课外阅读学习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
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三、阅读积累,经常运用
阅读积累,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日记,则教会学生运用。而教师参与学生的成长日记,则会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养成爱读爱写的习惯。我就喜欢静静地捧读学生的日记,时不时的写上几句,与学生通过日记做心与心的交流。而我的学生们也乐于这种纸上交流,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生活中不同的看法、每天不同的心情、班级里的大事小事……这些学生有亲身体会的内容都喜欢在日记里用他们最喜欢的语言来表达。现在的班里有有个叫薛菲的女生,因为在一次日记中用到了好多四年级没有学到的新词,我让她班里读了,请同学们点评,从此她的日记记的更勤了,学校竹林里的小鸟、花坛里打的第一个花苞甚至老师的新服装都走进了她的日记,而且语言越来越优美准确,读她的日记经常有许多惊喜。教学之余,找点时间,看着这些孩子们渐渐成长的足迹,实在不失为工作中的一大趣事。因为有这些孩子的带动,加上孩子们都想与老师做朋友的积极性,整个班级就有了爱读书爱写日记的气氛。
另外,“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息芳:《人教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研究》,《语文学刊》,2014年第6期
[2]伏凤林:《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