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公路交通技术 NO.3 Sep.2002 2002年9月 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渝黔高速公路I合同段高边坡滑坡 处治工程治理情况介绍 但建华 刘 建 潘正华 (重庆市渝通公路工程总公司 重庆400060) 摘要 渝黔高速公路I合同段边坡滑坡的成因、特点及治理情况介绍。 成因 特点 处治方案 关键词 滑坡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uses of formation,charactem and ̄eatment of side slope slide of No.1 Contract Section of Chongqing—Guizhou Freeway. Key words slide causes of formation charactem treatment 渝黔高速公路I合同段K49+600~K53+879, 在路基开挖过程中,发生了数十次不同规模的滑坡 现象,其滑坡频率和范围为重庆地区高速公路建设 中之最。自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历经了1年 的高边坡处治施工,现针对该段路基滑坡的主要特 点和处治方案,选有代表性路段进行介绍和总结。 800~845右侧挖方堑坡,坍塌体厚1~4 in,以全强 风化的砂岩、泥岩为主,局部为粘土,导致边坡滑坡 和坍塌的原因是挖方边坡过陡,N6。E—N10。W/29。 一35。NE贯通性极佳的节理面,走向平行且倾向路 线,层面N5。E~N10。W/51。~52。SW和节理面 EW74o~90o将岩体切割成碎块状,雨后表水下渗, 使土体容重增大,节理软化,引起表层风化;岩土沿 节理面下滑和坍塌。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堑顶边坡表 层残积粘土出现大范围的牵引式滑坡,中下部页岩 1渝黔公路I合同段滑坡的 成因及主要特点 1.1 K50+605~945段右侧高边坡处治 层出现沿节理面发生表层滑塌、掉块。该段为泥质 页岩沿节理面滑坡的代表地段。 1.2 K51+877 K52+420段右侧高边坡处治 该工点处于低山深谷的地貌单元,路线平行于 近南北的山脉走向,斜坡段地面较陡,地面横坡一般 为20。~30。,局部陡达45。以上,路面设计标高距边 坡坡顶高度约为60 m高,多为荒山,植被发育。区 内地层岩性:坡面有紫红色坡残积粘土,局部地段为 该工点处于低山深谷的地貌单元,路线顺山脉 走向,地面横坡较陡,约25。~45。,坡面杂草、灌木林 丛生,局部缓坡被垦为梯级水田或旱地。区内地层 岩性:坡面有棕红~紫红色的粘土夹碎石、角砾, 一坡崩积碎块石土,粘土一般厚0.5~3 m。下伏基岩 为中生代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紫红色泥岩夹页岩、 砂岩和巨厚层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岩层的全、强 风化带厚1~6 m不等,厚层砂岩分布于K50+825 ~般厚度为1.5 in左右,个别深谷厚达3~8 in。在 冲沟和陡崖坡脚有厚度为3 nl的崩坡积碎块石土, 下伏基岩为中生代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紫红夹灰黄 绿色的厚层泥岩和中薄层泥钙质胶结的砂岩及青灰 +945段右侧路堑底部。 该工点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滑坡和坍塌。滑 色、灰白色厚层块状钙质胶结长石石英砂岩。钙质 砂岩岩质坚硬,抗风化力强,全、强风化带厚0.5~ 2.0 m;泥岩和泥质砂岩全、强风化带厚2~6 in。 坡位于K50+760~+840距中线右55~80 m挖方 堑坡的顶部,滑坡体厚l~6 m,以强风化的砂岩、泥 岩为主,局部有薄层粘土,属一复活的古滑坡。坍塌 有3处:K50+650~690、K50+720~740和K50+ 该工点路堑开挖引发的不良地质现象为,路线 右侧高边坡出现顺节理面坍塌的岩块及层面与节理 收稿日期:2002—04—22 作者简介:但建华(1968一),男,重庆市人,本科,高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但建华,等:渝黔高速公路I合同段高边坡滑坡处治工程治理情况介绍 5 面组和切割的危岩岩块多处,并在边坡顶部出现3 条平行于路线宽0.1 ITI,长5~20 m的岩体张开裂 缝,导致路堑边坡滑坡的原因如下: (1)区内岩层层面与3组构造节理面的不良组 合。其中N5。E~SN/34。~35。节理面的走向与路 线近似平行,该组节理面光滑,贯通性极佳,以34。 ~35。角倾向路堑开挖临空面。 (2)原设计边坡过陡,其坡度角远大于35。,路堑 开挖后,倾向路线的节理面被切断而使岩体临空,导 致由破碎岩块组成的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使岩块 之间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急剧下降,造成大雨后岩 体沿节理面坍滑。该段滑坡主要表现形式为堑顶边 坡强风化页岩表层沿堑顶坡脚平台产生顺节理面的 滑坡;中、下部砂岩层节理面内胶泥夹层丰富,沿路 床以上被截断的最不利节理面上产生整块岩体滑 塌,造成中、上部边坡出现倒悬状态。该段滑坡基本 代表了砂岩岩层顺节理面滑坡路段。 1.3 K30+465~+565段滑坡处治 该段于2000年l2月7日发生了一次突发性滑 坡,其滑坡体纵长为100 m,横宽75 m,总体积约l0 万m 。 该段滑坡分布于中切丘陵地带,所处斜坡地形 起伏较大,滑坡前后缘高差达49 in,整个斜坡平均 坡度角为30。左右。滑坡区岩层自上而下滑坡堆积 物( )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J s)组成。滑 坡区在构造部份上为南温泉背斜北西翼,岩层产状 270。 50。,岩体中裂隙较发育,主要有2组: (1)90。 35。,面较平直光滑,缝宽1~2 mm有粘 土充填,密度3条/m; (2)165。 63。,面较平直,延伸小,密度1条/2 ITI。 该滑坡为基岩滑坡,以泥岩为主、夹砂岩,表层 局部覆盖人工填土,结构松散,泥岩强风化层岩体破 碎,岩质软,泥岩中发育一倾向坡外的裂缝(90。 35。),密度2~3条/m,该结构面对滑坡起着主导 作用,滑坡就沿着结构面产生滑动,据钻探揭露,前 缘滑体厚度5.5~6.5 n ,中部滑体厚度l4.45~l8.7 m。该段滑坡为基岩滑坡,且受1组裂隙所控制,滑 带土很难见到,仅在滑坡前缘剪出口位置见到滑带 土,为紫红色粘土夹绿色团块(白鳝泥),顺岩层层面 分布,为泥岩间的软弱夹层(亲水矿物含量高)受到 滑体滑动挤压而成。 据钻探资料和物探资料,滑坡而是前缓后陡的 折线型,沿一产状90。 35。的裂面产生滑动,滑面前 缘倾角缓,仅5。~12。,中段倾角为20。~25。,后缘倾 角为30。~33。,在横向上呈一凹槽形。 该段滑坡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为: ①具备临空条件和有较大的高差是滑坡形成最 基本的地表、地貌条件; ②该段地层以泥岩为主,泥岩中裂隙发育,斜坡 上的岩体沿90。 35。的裂隙面顺坡面向临空方向产 生变形破坏; ③由于基岩的裂隙较发育,滑坡后缘附近有一 排水沟,同时,斜坡上的住房的生活污水恣意排放, 亦多顺裂缝渗人,地表水的人渗也是滑坡的主要原 因: ④由于公路施工开挖坡脚,产生大的临空面,使其 前缘失去支撑,下滑力增大面失稳产生滑坡(见图1)。 Il1) 0 l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l0HD ll0 l20 图l K50+600屋脊湾滑物探勘察推断成果 2主要滑坡处治方案介绍 2.1 KS0+605一+945段边坡处治 考虑到大部份路堑已形成。为减少挖方,在坡 脚设锚杆加固墙或块石挡土墙,堑顶坍滑部份采用 锚杆挡土墙,边坡中部尽量顺节理面清方后,采用挂 网喷浆,局部地段采用锚杆加固。 堑顶锚杆墙其施工范围为K50+737~+840。 按设计要求,堑顶锚杆保证锚固段长度为10 ITI(现 场实际拉拔破坏验证试验锚固段仅需5 m)。K50+ 790~810段为坡顶,该处滑坡现象严重,该处堑顶 锚杆墙面板设为10 ITI高,坡比为1:0.3。在坡顶,我 们作了钻取岩蕊验证试验,发现在距边坡顶部坡面 孑L内l6.2 ITI处有一裂缝,裂缝外为强风化泥岩和坡 残积物,裂缝内为完整、中风化页岩,根据实际岩芯 取样情况,确定该裂缝为最不利节理面。由于墙面 板较高,且边坡陡,为确保施工安全,将锚杆加固挡 土墙分为二次施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 公路交通技术 20o2年 C 一 罔2 K50+790边坡处治示意图 在进行边坡中部清方时,也分成2个阶段施工, 采用挂网喷浆。 (2)该工点坡脚设4.3 m高的路堑挡土墙,K51 +900~+990段边坡约为20 m高,已成形边坡坡 度为1:0.75,挡墙以上设2.25×2.25 m呈梅花形布 置的加固锚杆,锚杆孑L径为 90,挡墙以上0.75 m 设第一层锚杆,锚杆长度为6 113,以上每层锚杆按 1 m递增。 每次清方高度控制为15~20 m,顺节理面清方地带 采用挂网喷浆,在不能满足顺节理面清方陡于1:1. 5边坡段,采用6~8 m长的锚杆加固。待中部边坡 加固完成后,清理坡脚部份土石方,其边坡仍然采用 1:0.3边坡,页岩部分采用锚杆加固墙,砂岩部分采 用块石挡土墙。锚杆加固墙墙面板采用15 cm厚 20 混凝土,墙高6 m,板内设20 cm间距的 10单 层钢筋网,锚杆采用中9o孔径、长度为6 m,按1.8 ×1.8 m间距布设;砂岩部分岩层较为稳定,采用 1 m厚的7.5 浆砌块石挡土墙。 (3)在K51+990~K52+200段,边坡高度为50 IYI左右,坡顶约10 HI左右为强风化页岩层,节理面 倾向公路,以下边坡为砂岩层,边坡节理面由于在路 基开挖过程中被截断,节理面内存在大量的泥质胶 泥夹层。K51+990~K52+200段堑顶设锚杆加固 根据该段滑坡的主要表现形式,锚杆长度的布 置原则主要为:堑顶锚杆从堑顶平台位置的1组最 不利节理面外,保证锚固段长度为10 m;中、下部边 坡保证锚固段4 n ,根据岩层层厚为2~4 m,确定锚 挡土墙。堑顶加固挡土墙以下边坡被节理面截断部 份采用锚杆加固,加固锚扦间距根据边坡坡率,其间 距为2×2 m和2.5×2.5 n1间距不等,总的原则采 杆长为6~8 m。其锚固段4 n 取值参照《铁路路基 用 90孔径加固锚杆,坡脚挡土墙以上、切断节理 面出口处以上0.75 m为第一排锚杆,长度为6 m 长,以上按1 m逐级递增,保证锚固段长度不少于 4 I11,顺节理面清方部份边坡不作处理。 (4)K52+200~330段边坡高度为80 m,边坡 岩层基本上分为3层,边坡顶部约30 nl高度为页岩 层,节理面方向与路线相反,边坡较为稳定;中部约 25 m为砂岩层,节理发育,节理面倾向路线,节理面 支挡结构设计规范》及《岩土工程手册》中有效锚固 长度不少于4 m规定(见图2)。 2.2 I(51+877~K52+420段边坡处治 该段边坡处治的基本原则同K50+605 ~+ 945段边坡处治,现介绍其具体处治方案(见图3)。 (I)K51+850~+990和K52+330~+44O段 边坡为崩坡积体,采用顺节理面清理,出露岩层部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但建华,等:渝黔高速公路I合同段高边坡滑坡处治工程治理情况介绍 7 刳3 k52+040边坡处治示意图 内泥化夹层丰富,薄层砂岩层易产牛顺节理面滑落。 由于中部砂岩层沿节理面滑坡现象较为严重,其严 重危害上部边坡的稳定性;底部边坡约25 m为页岩 层,节理面方向与公路路线相反,边坡较为稳定。边 坡中部距路面高度约35 m处,设一宽约5 nq平台, 平台以上边坡按1:1.5清方后,设条肋式锚杆加固 墙,每条肋宽为5 In,内设2×2 1/1问距的 90孔径 加固锚杆,锚杆长为8 m,条肋与条肋间7 m采用挂 不能填筑过高,平台填筑高度控制在滑坡上位置约 1/2位置,边坡上滑坡后松动岩块采用人工清除。 (2)边坡中部较大的石块采用钢管支挡牢固。 (3)为防止抗滑桩开挖过程中,滚石下滑,伤及 人身安全,将护壁混凝土加厚至35 cm,护壁内按间 距20 cm除加 14螺纹钢筋处,另外在靠边坡面按 30 cm布设钢管浇人护壁内,钢筋混凝土护壁高出 平台以上60 cm,钢管冒出护壁以上1.5 m,钢管间 用螺纹钢筋焊接,两端安装斜撑钢管。 (4)严格按照跳槽开挖,施工抗滑桩的顺序进 网喷浆;平台以下砂岩层设3排 90 mm孔径的加 固锚杆,锚杆长为6~8 m,挡墙以上页岩部份采用 挂网喷浆。 2.3 KS0+465一+565段滑坡处治 行。在抗滑桩和挡土板全部施工完成后,边坡按1: 1.75刷坡。 该段滑坡后,坡面张开裂缝较大、较深。首先, 以上3段边坡处治方案代表了整个I段滑坡的 特点及边坡的处治方案。 为避免受雨水作用,再次发生滑坡,坡面立即进行粘 土填塞工作,坡面作网状排水沟及时疏通雨水,排水 沟采用砂浆封面,防止雨水下渗。其次,立即回填 土,形成施工平台,坡脚增设钢筋混凝土抗滑桩。 我部在施工完B9~B17号抗滑桩后,由于B1 ~3 总 结 3.1滑坡原因综合分析、处治方案 首先,由于施工图纸设计阶段中未充分考虑到切 断了顷向路基的岩层节理面造成的危害,边坡坡度设 计过陡,临空面较高,是造成渝黔公路I段大面积滑 坡的主要原因;其次,边坡上农田丰富,边坡坡面为残 积粘土,地表水沿裂缝长期下渗,遇雨易经常发生滑 坡是另一原因;再次,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前期施工未 B8号抗滑桩边坡较陡,在滑动土体上无法作大 清方工作,为防止滑坡体后缘发生牵引式滑坡,危及 人身安全 、在未清方的坡面上,施工钢管桩也是不 可能的,如何才能有效保证施工抗滑桩的安全问题, 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为保证左幅路面正常通车,施工平台填土也 充分认识到切断边坡节理面的危害,造成边坡开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 公路交通技术 20o2年 后,边坡过高,使边坡处治工作难度增加较大。 I段滑坡特点除KS0+465一+565段为基岩滑 坡外,其余为顺节理面滑坡。其表现形式为表层残 积土和强风化页岩层厚,随雨水作用,上部边坡出现 (1)在高边坡处治前必须要完成堑顶截水沟的 工作,防止雨水作用,引起新的滑塌,危及施工人员 的安全。 (2)加强边坡的岩蕊取样工作,根据岩蕊锚固段 不规则坍塌;中、下部边坡顺节理面滑塌、掉块后,上 部边坡岩石出现倒悬状态。边坡高度在40 m范围 内,地表横坡缓于35。,如KS0+465~+565段滑坡 的岩质情况,准确发现岩层滑移面。附近有类似岩 层处需作1组锚杆破坏性试验,确定锚杆与岩层之 间的粘结力,验算实际锚杆锚固段长度是否满足设 计要求。 处治段,在坡脚采用抗滑桩处治,坡顶采用1:1.75 边坡;边坡高度高于40 m范围,地表横坡陡于35。, 高边坡处治段的基本处治方案为: (I)堑顶设锚杆加固挡土墙,按2.5m×2.5m间 (3)堑顶边坡松散土体或强风化层,分层施工高 度每层不宜大于5m,边坡坡比宜缓于1:0.5。我们 在施工K50+605~+945段堑顶边坡时发现,由于 原设计坡比为1:0.3,为保证边坡不垮塌,每层施工 距呈梅花型布设的锚杆采用3 5钢筋,孔径为 西l30的普通锚杆,边坡顶部为强风化页岩层,其锚 固段不少于10 m。墙面板采用20 em厚的钢筋混凝 高度不超过3.5 111,但边坡仍然垮塌严重。 (4)锚杆灌注水泥沙浆后,需达到50%强度后, 才能进行墙面板施工;在进行下1层边坡开挖前,上 1层墙面板需达到70%强度。 (5)边坡中下部清方在不能满足顺节理面清方 土,墙面板高度约为10 m高,墙脚设一平台,平台宽 度不少于3 m,确保堑顶锚杆加固挡土墙的稳定。 (2)边坡逐级清方、逐级加固后,才能继续施工。 在边坡中部顺节理面清方后采用挂网喷浆封闭坡 时,但坡比缓于l:1情况下,清方高度控制在不超过 10 m范围内必须进行坡面加固,避免产生新的滑 塌、堑顶边坡呈现倒悬状态,要特别重视的是遇到出 现节理面坍塌的岩块及层面与节理面组被切割的危 面,切断节理面边坡采用锚杆加固,锚杆采用西90 孔径由1根 25螺纹钢筋组成,按2m×2m间距呈 梅花形布置,边坡中部为中风化页岩层或砂岩层,保 证锚固长度不少于4 m;坡面采用 l0的园钢按 20 cm问距布设1层加强钢筋网,然后喷射15 em厚 的20 混凝土。 岩段清方段施工,清方高度要严格控制,减少清方高 度,及时加固后,才能逐层清方。在满足按节理面清 方时,尽量采用按节理面清方。倒悬岩层地段在施 工时,必须考虑以较缓的边坡向下清除,逐层加固以 (3)坡脚设锚杆加固墙或7.5 块石挡土墙。局 部地段边坡仍然垮塌形成倒悬现象,先采用锚杆加 固后,确保施工安全情况下,再按5 m间距砌筑3 m 宽7.5 块石支撑柱。 (4)整个边坡采用逐级清方、加固的施工方案进 行边坡处治,边坡中部按节理面清方部分采用挂网 喷浆处理,切断节理面部分采用锚杆加固墙处治,在 堑顶和坡脚采用1:0.3边坡的加固锚杆墙,有效地 缩小边坡处治范围。 确保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6)由于本段高边坡处治边坡较高,最高处距路 面达80m,必须确保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避免给通车 后留下隐患,上部边坡按1:1.5清方后,坡面及时进 行封闭、加固。 参考文献 1铁道部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1m25—2001) 2岩土工程编写委员会编写.岩土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 、 出版社,I1997 3.2在边坡处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刊重要启事 经国家科技部国科财函[2002]19号文批准,我刊将从2003 月25日出版。定价为每份全年6期共42元,邮发代号:78—139 直接向我部办理订阅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