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或主题)名称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千克和克 “千克的认识” 是本单元第一课,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轻重、初步感知物体轻重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重从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千克的认识,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认识千克”是继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吨”的基础。 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探素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千克的认识 课题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千克的认识” 是本单元第一课,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轻重、初步感知物体轻重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重从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千克的认识,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认识千克”是继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吨”的基础。 2. 学习者分析 在学生对质量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可能会对千克的重量没有直观概念,需要用动手操作让他们直观感受。 3. 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4.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5. 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学生活动1 学生活动 让学生比两袋食品谁轻谁重,有什么办法?“掂一掂”和“称一称”,接着再让学生掂一掂自己用这个问题抛砖引玉,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在垫一垫、称一称的活动中,切身体会一千克有多重。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猜:让学生猜一猜:刚才这一袋红枣是几千克? 称:让学生称一称这一袋红枣是几千克(1千克),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活动:小组合作称一称, 1千克的物品大约有多少个? 小组活动并做好记录。 活动意图说明 认识常见的秤时,相机要求学生说说“它通常用来称什么”,不仅能使他们对相 关秤的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能使他们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区分物体轻重的经验。 环节三: 教师的活动3 学生的活动3 学生活动2 1、掂一掂自己的数学书,比1千克重还是轻?书和文具盒一起呢? 2、小组4本数学书摞在一起,比1千克重还是轻?估计重几千克?抽小组验证。 3、拎一拎自己的书包,比1千克重还是轻? 的学具切身体会。 说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抱一抱 活动意图说明 说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抱一抱 “千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感知1千克有多重,也不是一节课就能做到的。这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去观察、去体验。作为老师,我们要尽量设计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猜一猜、称一称、数一数、掂一掂等,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情境中充分去感受、体会。 7.板书设计 认识千克 千克 kg 公斤 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完成书上第4题。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利用白板 盘秤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 千克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