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提能力创新演练:第十八单元 第三十一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影响到文学作品
解析:从材料描述可知这些文学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A、B两项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故选C。
答案:C
2.一位历史老师在《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堂上对某个流派的特点做了如下讲解:“他们的作品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他们的作品描写了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了罪恶的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他们”之一可能是下列人物中的( )
A.凡高 B.雨果 C.巴尔扎克
D.贝克特
解析:由“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可知该作品为文学作品;由“描写了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了罪恶的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可知该文学流派为现实主义。凡高为印象派画家,雨果为浪漫主义文学家,巴尔扎克为现实主义文学家,贝克特为现代主义文学家。
答案:C
3.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下列作品与《追忆逝水年华》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 C.《人间喜剧》
B.《等待戈多》 D.《十日谈》
解析:“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在四个选择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4.(2012·锦州模拟)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你认为他的画应该属于何种流派( )
A.文人山水画派 C.现代画派
B.印象画派 D.风俗画派
解析:材料反映该画家追求“光”与“色”。反映了印象画派画家所主张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应从光的角度来体现,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景物进行描绘,形成了不同的效果。
答案:B
5.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两大文艺因子,下列各项中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搭配结构不符的是( )
A.《离骚》——《诗经》
B.《自由引导人民》——《向日葵》
C.《蓝色的多瑙河》——《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文学和绘画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画面中左手执枪、右手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形象,突出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属于浪漫主义的作品。《向日葵》是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属于印象派作品。故B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下了“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并在同年的10月出版《英雄交响曲》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贝多芬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
A.民主主义情感 C.民族主义情怀
B.现代主义创作态度 D.现代主义音乐风格
解析:贝多芬的这一举动体现了其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强烈情感。 答案:A
7.某一国家展馆远看如同一把平躺着的吉他(如右图),一进展馆你便能听到悠扬的《蓝色的多瑙河》。这一国家展馆是( )
A.德国馆 C.美国馆
B.奥地利馆 D.俄罗斯馆
解析:解答的关键是《蓝色的多瑙河》这一信息,它是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因此这个展馆应该是奥地利馆。
答案:B
8.(2012·惠州模拟)学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学者前来演讲。演讲题目包括:“拜伦的诗歌创作”“雪莱与《西风颂》”等。此外,学校还安排了一场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贝多芬的交响曲”。下列最适合这次文艺活动主题的是( )
A.启蒙运动的学术 C.浪漫主义的文艺
B.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 D.现代主义的艺术
解析:拜伦、雪莱和贝多芬的作品都属于浪漫主义流派,故最适合这次文艺活动主题的是C项。
答案:C
9.一部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片断:“电台记者乘坐火车前往英国采访达尔文(1809~1882年),达尔文详细介绍了他撰写《物种起源》的经过,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采访结束后,记者把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并制成了电影。”此片断说明( )
A.达尔文是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B.该小说的描述属于历史的真实再现 C.小说反映的是第一手材料 D.小说作者不了解历史
解析:材料中“记者把采访过程拍摄下来,并制成了电影”在当时是不可能的,最早的电影诞生于1895年,这反映了小说作者对相关历史知识不了解。
答案:D
10.电影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自问世以来便得到迅速发展,它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第七艺术”。阅读下列图片,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电影放映机是美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的 B.图二作品是格里菲斯拍摄的,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C.图二、图三都是著名的黑白无声商业影片 D.图四是1927年拍摄的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电影
解析:本题考查电影艺术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一个国家的诞生》和《摩登时代》都是默片时代著名的黑白无声商业影片,C项正确;卢米埃尔兄弟为法国人,A项错误;1895年底,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向公众放映他们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B项错误;第一部彩色有声电影《浮华世家》拍摄于1935年,D项错误。
答案:C
11.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2011年2月27日在好莱坞柯达剧院举行,可以说,奥斯卡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电影的发展。下列关于电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人格里菲斯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是因为他发明了电影 B.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结束了无声电影时代 C.中国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 D.苏联电影《波将金号战舰》是第一部有声影片
解析: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而不是格里菲斯,排除A;卢米埃尔兄弟时代的电影是无声电影,排除B;中国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C正确;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而不是苏联,排除D。
答案:C
12.(2012·聊城模拟)2011年10月14日,英国国防大臣福克斯因“好友门”被曝光而辞职,而在此之前的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这突出反映了( )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 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 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
解析:越来越多的官员的丑闻以及其他政治相关问题通过媒体披露,说明大众传媒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西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的思想。
材料2:《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肖像画廊。《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材料3:黑色幽默派是20世纪中后期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
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1)根据材料1,《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是什么?对于雨果在其中表现的思想,你怎样理解?(6分)
(2)根据材料2,《死魂灵》表现出的创作手法是什么?试举与其相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4分)
(3)根据材料3,你怎么评价黑色幽默派,它体现了什么样的艺术特色,结合所学知识试举类似一例。(8分)
(4)从上述材料中,你怎样理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发展的三个流派: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第(1)问,主要是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第(2)问,考查的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俄国农奴制下罪恶的社会现实,注意结合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背景进行分析;第(3)问,考查的是黑色幽默派,要注意理解其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就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第(4)问结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来回答。
答案:(1)浪漫主义。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的特点: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批判现实主义。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3)黑色幽默派体现了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社会危机冲击下人们从理想主义幻梦中的惊醒,它是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的反传统、反理性的潮流,从本质上讲,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的范畴。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就是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宣泄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等待戈多》。
(4)社会现实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又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罗曼·罗兰
材料2:(此曲)本欲献给法国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称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艺术作品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
——摘编自《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3: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摘编自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指出材料1、2所涉及的音乐作品的名称及所属的流派。你是怎样理解材料2中“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一定时代的良心和代言人”的?(8分)
(2)依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浪漫主义绘画作品、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各举一个代表作品。19世纪以后,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认识?(2分)
解析:第(1)问第一、二小问,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结合贝多芬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特点等理解。第(2)问第一、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要依据材料的信息回答。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回答,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1)第三交响曲《英雄》。 流派:浪漫主义。 理解:贝多芬生活在拿破仑时代,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贝多芬的音乐体现了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反对专制的革命精神。
(2)浪漫主义绘画作品的特点:偏重感情表现,重视色彩和笔法的热情奔放。 代表作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特点:重视光和色彩的运用。 代表作品:莫奈的《日出·印象》。 趋势:主观因素逐步压倒客观因素。
(3)文学艺术的发展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言之有理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