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评论在对台网络传播中的运用与创新

来源:星星旅游
传媒e时代I NEWS WORLD 新闻评论 在对台网络传播中的运用与创新 。艾然陈赞 【摘要】在网络媒体风靡海峡两岸并迅速发展普及的今天,新闻评论这一重要新闻体裁在对台网络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只 有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涉台网络评论的内容与形式,提高涉台网络评论的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对台传播的形势 需要,更好地服务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 【关键词】新闻评论网络传播台湾两岸 新闻评论是开展对台网络传播的重 要新闻体裁,是引导网上涉台舆论、争夺 两岸关系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网 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和马虎。涉台新闻网 站评论栏目的编辑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 对台网络传播也应当适应台湾网民的多 样化信息需求,努力反映两岸关系发展的 传播的内容和范围。在评论宣传中,同样 应当开阔视野、多方选材、多维思考。目 各个层次,不断拓宽对台网络 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 各个领域、站原创内容、塑造网站特色、扩大网站影 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台湾网、华夏 的重要涉台讲话、国台办负责人或发言人 的重要表述、以及中央其它部门出台的涉 台政策等。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新闻宣传 工作的方针政策,了解宣传工作特别是对 外宣传、对台宣传的新要求,掌握相关宣 传口径和规范用语。只有准确把握中央对 经纬网、华广网等大陆新闻网站高度重视 涉台新闻评论,积极开展对台评论宣传, 服从服务于中央对台工作大局,有力地宣 前,大陆各涉台新闻网站的评论题材主要 是时政和经济领域,偶尔涉及两岸社会、 文化题材,其它方面题材的评论就更少。 这和台湾受众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丰富性 不相适应;和网络传播的大众化、草根化 特点不相适应。因此,应当在继续做好时 传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有力地驳斥了岛 内“法理台独”等形形色色的错误言论和 思潮,为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舆论 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已经进入了巩固期和深化期,以互 台方针政策和对台宣传的具体要求,才能 不相适应;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多领域格局 敏锐感知两岸关系发展大势和积极动向, 才能主动恰当地策划评论选题,才能在约 稿、选稿、改稿、写稿等各个编辑环节上做 政、经济类涉台评论的基础上,加大对两 到有原则有分寸、不盲目不轻率,真正把 岸社会、文化、历史等题材的关注度,并可 好政策关、内容关,确保对台评论宣传的 正确方向。网络评论因其易被转载、容易 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形态层出 不穷、日新月异,这些都对我们运用新闻 评论开展对台网络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 和更多课题。为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在对 台网络传播中的功能作用,应在继承和坚 就两岸青年网民都感兴趣的娱乐、时尚、 旅游、美食、体育等“软新闻”题材展开评 论。既要注重从宏观上积极阐释中央对台 方针、分析岛内政经走向、批驳各类错误 言论,也要善于从微观层面就两岸交流交 扩散、影响面大,因此更需认真对待、严格 把关,需要网络编辑具有更强的政策观 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 念、更高的把关水平和更严谨的工作作 突破,提高新形势下涉台网络评论的传播 风,防止因一时疏忽而造成难以挽回的负 实效。 一往中的许多具体现象、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解读,对两岸青年网民共同关注的学习生 活、创业就业、婚恋家庭、休闲娱乐等各方 面影响。 、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始终坚持正 二、满足网民信息需求,积极拓展评 论领域 确导向 面话题给予关照和评述,说明两岸同胞不 着相同相似的兴趣爱好和人生追求,双方 对台传播中的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 政策性和导向性,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时候 台湾网民的信息需求是多方面的,两 但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和血脉渊源,还有 岸关系发展也是多领域、多层次的,开展 知闻咄 '辱, 2ol4年第9期127 NEWS WORLD l传媒e时代 的差异更加表明两岸交流交往的重要与 迫切。通过拓展评论题材,不断增强对台 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移动终 广受欢迎,“快餐式”浅阅读日益成为网 洁美观,便于网友浏览并争取给人留下较 端兴起以后,微博、微信等“微传播”形态 深印象。要以独家评论文章和特色选题为 主要内容,着力打造涉台评论名牌栏目, 在频道页面显著位置加以突出显示。要按 网络评论宣传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提高评 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三、加大组稿约稿力度,建好用好作 者队伍 民浏览网络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涉台网 趋势新特点,积极适应台湾网民的接受习 络评论应当主动跟进网络传播发展的新 评论题材和领域合理划分栏目板块,便于 编辑分类发布和网友选择阅读。要善于提 炼文章内容,合理制作摘要和导读,让读 者既能够通过摘要了解文章重点,又能够 产生继续点击、阅读全文的兴趣。可为特 优秀的作者队伍是建好网站评论栏 惯,不断创新和丰富评论样式,提高涉台 目(频道)的重要条件。大陆各家涉台研 网络评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在继承借 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开展对台评论宣传 鉴传统媒体评论写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提供了充沛的作者资源。应通过签约聘 着力在网络评论的短、精、快、巧上做文 约作者建立专栏,集中呈现并及时更新其 任、走访座谈等方式,加大和专家学者的 章。短就是篇幅要短,三五百字甚至一两 原创文章。可设立评论排行榜,吸引网友 联系沟通,探索建立较为稳定常态的合作 百字均可,让人一目了然;精就是观点要 点击热门评论,同时也便于反映评论文章 机制。要根据对台传播的要求和评论题材 新颖、见解要独到、论述要精辟、语言要精 的受关注程度,有利于提高文章作者的积 的拓展需要,在以政治、经济问题专家为 当,要在较短的篇幅内以画龙点睛之笔阐 极性。应在频道页面适当位置显示投稿邮 评论员主体的基础上,邀请国际关系、历 明一家之言,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又 箱、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方便作者知晓。 史、文化等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特约 要避免刻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快就是 在页面设计上注重将图片和文字相结合, 评论员,扩大评论员队伍,注重专家作者 要速度快,网络评论要及时跟进和紧密配 将可读性与可视性相统一,增强页面美 的权威性、代表性和专业性,不断丰富稿 合新闻报道,力争做到“今天的新闻今天 感。 件来源。要围绕对台传播的工作重点、两 评”,甚至“现在的新闻现在评”,凭借新 六、拓展评论发布平台,互动讨论渐 岸发生的时事热点、两岸交流的最新亮 闻事件的热度迅速传达观点的角度和深 进影响 点、两岸网民的关注焦点、两岸青年的共 度;巧就是要善于运用写作和编辑技巧, 网络传播的平台多种多样,对台评论 同兴趣点等内容主动策划评论选题,加大 特别是要制作好评论标题,使之既能够反 宣传也应善于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发布评 组稿约稿的针对性和广泛性。在从根本上 映评论主题又能够吸引眼球,同时还可在 论,不但要巩固新闻网站评论频道(栏 坚持中央方针政策的大原则下,可提倡作 评论稿件中视情加入图片、漫画等辅助元 目)的传统阵地,还应主动跟进移动互联 者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用各自论述表达 素,增强感染力。可根据题材和时间要求, 网的发展趋势,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 观点,形成各抒己见甚至争鸣讨论的热烈 将采访专家、采写评论式报道作为约稿的 积极发声,努力扩大对台评论宣传的覆盖 氛围,通过观点的交流和切磋将道理越说 有益补充。还可尝试制作网络访谈节目, 面和影响力。可鼓励两岸问题专家学者在 越透、将形势越析越明,使得评论从总体 以图文或视频访谈的形式呈现专家意见, 涉台新闻网站上开设实名博客,发挥意见 上主题更加凸显、论据更为充分、论证更 并加入网友在线提问环节,充分运用网络 领袖的影响力。可在两岸网民使用较多的 显严密,从而更好地营造舆论声势、实现 传播的多媒体特点和互动优势,提高涉台 各类社交网站上开设涉台评论栏目的官 说服效果。 网络评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方帐号,运用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发表 四、适应网民接受习惯,不断丰富评 五、优化栏目美化页面,突出重点彰 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涉台评论,既可以 论形式 显观点 是专家评论的观点浓缩,也可以是网络编 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的即时 网站评论频道是集纳网络评论的基 辑原创的即时短评。要注重和网友展开互 性、草根性、参与性、开放性更加明显,特 本平台,是引导网民“二次阅读”、延伸阅 动交流,及时对网友的评论作出回应,这 读、深入阅读评论文章的重要载体。在对 本身也是一种网络评论的形态。在互动中 台网络传播中,同样需要重视对网站评论 要善于使用富有亲和力和台湾特色的 频道的栏目设置和页面设计。和综合性新 “网言网语”,博得台湾网友的认同和好 闻网站的评论频道可以包罗万象、涵盖各 感,在平等善意的网上对话中讨论两岸热 种话题不同,涉台新闻网站由于传播对象 点话题、巧妙表达大陆立场,积少成多、积 明确,其评论频道通常以刊载涉台评论文 微成著,逐步达到影响台湾受众、引导网 章为主,这就决定了涉台新闻网站的评论 上涉台舆论的目的。 频道涉及面相对较窄、评论刊载量相对较 少。因此,涉台新闻网站评论频道的栏目 (作者单位: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网络 设置和页面设计应当秉持“少而精”、 中心) “小而美”的原则,栏目层次分明,页面简 责编:周蕾 128 2014年第9期 知闻啦J辱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