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word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word版教案

来源:星星旅游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重点)

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重点)

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所学的《观潮》《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围绕“怎么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展开小组交流,然后阅读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梳理、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借助文章题目;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分段,概括段意,合并段意……教师要提示学生,不管用哪种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是基础,也是关键,切不可投机取巧,套用方法。

2.词句段运用

第1题,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词语,提醒学生注意,“阿”在“刚正不阿”中读ē;“凛”

是前鼻音;“秉”是后鼻音。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再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形容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理解了这些词语,鼓励学生再说几个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

第2题,先让学生读两组句子,发现不同,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反问句的表达效果。然后练习表达,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语气说话最合适。

3.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送别诗《别董大》。教学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并借助插图和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传达的离别之情。最后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

学生准备: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观潮》《普罗米修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盘古开天地》。看到这些题目,你能回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学生交流,汇报,师生纠正。

二、交流平台

1.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学过的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是遇到没学过的课文,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2.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相机引导对照以前学过的课文总结方法。)

3.学生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1)文章的题目可以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观潮》《盘古开天地》。

(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总结。如,《普罗米修斯》。

(3)一篇文章里如果有多件事情,可以先弄清事情发生的顺序,再把几件事串联起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词句段运用

1.读词造句,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PPT出示词语: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1)指名读词语,其余同学纠正字音。

(2)指名领读词语。

(3)选择一个你比较熟悉的词语造句,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组同学之间交流: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

2.读句子,体会不同的语气,然后想想在后面的两个情境中你要怎么说,写下来读一读。

(1)出示句子,自由读句子,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达感情程度上的区别。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起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或否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句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

(2)出示情境,学生写出相应的反问句。

情境1: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情境2: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①把写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互相纠正,比较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语境。

②教师指导:情境1:小明,你这样做是错误的!我们要做文明公民,难道有清洁工打扫就可以乱丢垃圾吗?

情境2:难道这个礼物是送给我的?这是真的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四、布置作业

自己在故事书上找出反问句读一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词语: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流芳百世 永垂不朽

2.自由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说说这些词语能形容你知道的哪些人物。

4.学生交流并汇报,集体纠正。

二、古诗积累

1.创设情境,出示诗题,生读题。再读题,读懂题目,读出感情。

2.了解背景,介绍高适和董大。

3.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指导读好节奏、停顿,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再指名读。

4.师指导学习生字“曛”的读音及字形、字义。

5.回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引导自学。(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查字典等。)

6.学生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自学,读懂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同桌合作学习。

7.学生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点拨:“黄云”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就是一千里吗?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千里”是虚指,指很多,满天。“莫愁”的意思是不要忧愁。“知己”的意思是知音,赏识自己的人。古人常用到“君”,这里指董大。

8.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9.再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

10.同桌互背、互评。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中的词语。

2.各种形式读词语。

3.抄写词语,并选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

4.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反问句,把这些句子改成陈述句。组内互相改正。

5.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班级内交流。

6.小组赛读《别董大》。

7.组内赛背《别董大》。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积累四字词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