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再见 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 了亲人教学设计

来源:星星旅游
 《再见了,亲人》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结合,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仿照段落结构“劝慰――叙事――抒情”的结构,用第二人称来写话练习。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结合时代背景,学习用抓事例及事例中的关键词句,以及抓情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感受他们之间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在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后,在进行读写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1、 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 2、 预习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背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触摸历史,走近文本

(教师动情讲述) 1950年,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并炮轰我国丹东地区,把战火烧至我国边境。13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抗击美国侵略军。最终,他们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同时还谱写出了一支中朝两国人民荡气回肠的友谊赞歌。1958年10月26日,是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日子。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自己的万般留恋化作了一声声深情地呼唤----- (学生读课题“再见了,亲人”),此刻,朝鲜人民把自己的千般不舍也化作了一声声深情地呼唤----- (学生再读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在这一声声深情地呼唤中走进历史,走进那依依惜别的场景。

二、感受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的一切,感受中朝深厚的情谊。

1、大家知道什么是亲人吗?学生交流。

师:是呀,简单地说,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才称为亲人,那么我国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是真正的亲人吗?(板书 “不是亲人”)既然不是亲人,哪来的“再见了,亲人”(课题后板书?)我觉得作者这样写不对。

【设计思路:所谓 “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因此我从“课眼”着手,本文的“课眼”很明显就是“亲人”。所以上课伊始,我就紧紧抓住“亲人”这一话题,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亲人之间相互付出的无私,从而唤醒学生在脑海深处对亲人模糊的认识,使其清晰明朗起来,对亲人有了更深的感知。这也是对“亲人”理解的第一个层次。】

大家举手想跟我辩论是吗?看来昨晚预习的不错,别着急,我希望你们好好做第二轮阅读。怎么读?这回要求就多了,课件出示要求。

2、学生按以下要求重新读文理解。

抓事实——理解——说服抓情感——体会——感动

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事实,抓住关键句和词语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给我讲道理,来说服我为何他们是亲人。

第二,要抓情感。看看作者想表达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怎样的感情?抓住了感情以后,你自己去体会,并且要有感情地读出来,来感动我。就这样,用你的理解来说服我,这叫“晓之以理”;用你的体会来感动我,这叫“动之以情”。最后让我承认大家的看法,承认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亲人。

3、学生自己读悟结合,体会感动。

4、交流:要说服我,就得把你找到的课文依据读出来,然后讲道理,要想感动我,就得读的有声有色,有感染力。好吧,开始。

【设计思路:教会学生读书方法,抓事例,找关键词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并有情感地朗读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中朝人民的情谊。】

大娘

1、学生抓住事例中的重点句来交流,读出情感。(预设:炮火 硝烟 唯一)

2、小结:即便如此,当敌机呼啸而至的时候,大娘却坚定地背起了伤员,永远地舍下了自己的小孙孙。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3、其实,在这8年的时间里,大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付出的太多太多!

●课件出示句子“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让我们放飞思绪,想一想,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大娘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做过什么?(师生交流)

4、小结:同学们,尽管这都是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但正是这些,却让远离祖国的中国战

士感受到了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慈祥宽厚的疼爱!同学们,就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

大娘为我们做的一切,让我们感动,难怪作者要这样说:

●出示句子: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变成陈述句,对比阅读,感受情感的强烈。

5、而今,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日子,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也赶来相送了!课件。此时,我们的战士深情地对大娘说——●出示句子,生齐读。

师:然而大娘没有停下送行的脚步,志愿军再次恳求……指一生再读。

师: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小金花

接着谈,为什么小金花也是亲人?刚才大家抓住了事例,读出了强烈的感情,抓得准,读得好,那小金花和大嫂相信大家找得比刚才更好,更准。

1、生谈“小金花为了救老王失去妈妈”。

2、师引导抓住小金花的眼神、动作、表情、语言来体会情感。3、课件出示句子。

师:妈妈牺牲没哭,跟志愿军分别时哭泣,这样鲜明的对比,你感受到什么?用一个成语说是——情深似海。

师:大家抓住小金花的眼神、动作、表情、语言体会到小金花与志愿军叔叔的情深似海。 大嫂

1、生读“大嫂为了志愿军能吃上野菜失去了双腿”,谈出自己的感动。

2、师:朝鲜大嫂冒着生命危险去挖野菜,倒在血泊里。她把志愿军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而在志愿军即将回国的日子,她也赶来了,她是拄着双拐来的,她是背着孩子来的,她的脸上满是汗水,她,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就是我们的大嫂,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出示句子: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

3、生读出大嫂深情地送别。

4、大嫂为我们志愿军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情谊是多么的深厚。●出示句子: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成陈述句

5、刚才大家都具体地“讲”,现在要概括地讲,用下面的句式概括。(出示课件:句式训练)

为了志愿军,大娘 ( 失去唯一的孙子 )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失去妈妈);为了志愿军,大嫂(失去双腿 )。6、指生说

7、小结:他们为帮我们志愿军失去孙子,失去妈妈,失去双腿。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亲人! (板书擦掉?)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 胜似亲人

8、师: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作者只写她们三个人,难道朝鲜只有这几位亲人吗?为什么写的都是女性?

学生交流(这三位只是朝鲜人民的代表。而且是老、中、小的代表,女人也全都投入了战斗。所以这样写,说明朝鲜人民全部投入了战斗。)

师:那你能不能变成一句话概括地讲。课件: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

三、体会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的一切,感受中朝深厚的情谊

1、师: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的事无不令人感动。那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底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呢?文中也有星星点点的描述,能把它找出来吗?找到描写志愿军的句子我们来体会一下。生读书找到这些句子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那是1952年的春天...我们缺少蔬菜...

从空着肚子,拚了三天三夜,让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一切。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牺牲在朝鲜战场的烈士。师出示图片:邱少云、董存瑞、毛岸英等资料。我们出兵130万,近14万志愿军战士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现在知道朝鲜人民为什么会对我们这般感激了吧,能把你的理解说一说吗?

课件: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

师小结并课件展示:朝鲜人民和我国志愿军用鲜血凝成了这深厚的友谊,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血 情)

【设计思路:通过朝鲜人民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又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再

加上资料补充,学生很快感受到中朝人民用血凝成的友谊。再通过具体地讲和概括地讲,学生们已经真正地感受到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使学生们对“亲人”的理解上升到了第二个层次,那就是跨越了民族和国界的国际主义精神。】

四、升华主题(引读后面三段)

师:他们的友谊的确比山高,比海深!此刻,他们要分别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自己的万般留恋化作了一声声深情地呼唤。

放课件:再次回扣到课题——众生:再见了,亲人!

师:列车启动了,志愿军心中千言万语,只能反复地用呼唤的方式来表达——众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师:列车徐徐开出,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开,以推迟与亲人的分别时间——众生: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

朝鲜人民心中何曾不这样想——众生: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师:火车飞驰而去,此时此刻,战士们再也忍不住,泪水模糊了双眼,他们只能在心头默默地呼喊——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朝鲜人民也把这份情埋在了心底——生: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设计思路:在此我设计了引读,按火车“启动”、“徐徐开出”、“飞驰而去”三个过程设计引读。在朗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

五、读写结合:仿照段落结构,充分想象,写话练习。

1、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火车站向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话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板书:话别)

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之中的人为角色,以她们的口吻,向志愿军写一段告别的话。

2、引导学生读、思、议课文的前三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咱们看看志愿军是怎样对大娘说的,也就是说,第一段是怎样写的,读读第一段,看看分几层。(学生读,思,议。)

3、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师小结:用满含深情的请求的语句开头,体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中间部分都是回忆令人难忘的往事进行叙述,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还用第二人称对话形式,这样读起来,好像跟朝鲜人民在说话。以反问句结尾,表达深情厚谊,反问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也就是说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

板书“劝慰――叙事――抒情”的结构,用第二人称来写。

4、分成三组分别写话,因为时间关系,中间事例我们只写一件。这件事可以写你知道的,也可以根据志愿军的话推测、想象。给大家10来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写得有感情,让人听了感动。别忘了你现在的身份,也可以用“记得”开头。

5、学生写话

6、现在,我想请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前边来,分别读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话,其他同学当志愿军,读向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话。(根据时间来定)

【设计思路:走进文本,有激烈的情感提升;走出文本,便要有冷静的写作思考。“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这篇课文的特点,先是引导学生给课文第一自然段分层,想一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理性地感知到:作者先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中间用第二人称叙述送别的情景,追忆令人难忘的往事,最后用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学生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写话练习。既然是告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以她们的口吻,按“劝慰――叙事――抒情”的结构,用第二人称来写话练习。写好后,让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内容穿插在课文中,与相关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这样通过写话、对话,把学习语言、发展语感与培养写作技巧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板书:

告别 25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劝慰――叙事――抒情

(第二人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