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5期 Vol_27,No.5 心安社会科学 Xi’ ̄ti'1 Social Science ( )年l2月 I)ec.. 2009 毛泽东的农业、农民思想及其启示 郑 瑞 丽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71O062)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中国,毛泽东是最早提出该问题的人之一,他最先看到农业 和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它们在当时的积极作用,使我国的革命和建 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因此,在新时期学习和借鉴毛泽东关于农业和农民的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农业;农民;思想 文章编号:978—7—8O7l2—4O2—3(2009)05--1O4—03 一、毛泽东的农业思想及其启示 计戈 。” (二)强调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毛泽东从一开始就强 调这一点。早在1934年《我们的经济政策》中他就 说到,“在目前条件之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 工作的第一位”。在1942年《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 中指出,“在新的阶段上,我们的经济基础已较巩固, 我们的经验也较多了,应确定以农业为第一位,工 农业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是重中之重,毛泽东指 出就是粮食问题。l934年的《我们的经济政策》在 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同时,也指出农业需要 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粮食问题。1957年,毛泽东 在《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要 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V 大乱。”1959年4月29日在《党内通信》中指出,“一 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同年7月5 日,在《关于粮食问题的批示》中又说:“手中有粮,心 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多产粮,是上策。” 业、手工业、运输业与畜牧业为第二位,商业则放在 第三位;……”。在1955年《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中又指出,“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造所 需要的大量资金,其中有一个相当大的部分是要从 农业方面积累起来的。……而轻工业的大规模的发 展不但需要N2工业-的发展,也需要工业的发展。 ……1960年8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动 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农业 ”。1957年,毛泽东在《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JN础。粮食生产 是比工业生产还要费力的事情,粮食问题的解决,不 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而且直接影响到212业的 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强调,“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 农业关系国计民生之大。……首先,农业关系到五 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农民能自 发展。因此,加强农业战线是全党长期的首要任 务 ” (三)处理-tq-农业和工业的关系 给,五亿人口就稳定了。第二,农业也关系到城市和 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第六,农业是积累的 重要来源。……”1960年8月10日,毛泽东在《中 在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同时,毛泽东也 共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企业,大办粮食的指示》 中,明确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962年,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 充分考虑到了农业和工业的关系。他在1949年《论 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的 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何以国 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卡订适应。人民民 总方针,强调以农、轻、重为序来安排囤民经济发展 主专政的国家,必须有步骤地解决网家工业化的问 收稿日期:2o09一O4一O9 作者简介:郑瑞丽(1983~),女,河南郑州人。政治经济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生。 ・104・ i 。”(i-l L]55‘f 《火_J 农、J 介f1 化I tj . ≯-It{斤fl1.一于 I、j!({J l L 干IJ . 州j :&【 n,J,卜』 :f!l十技 rI 。屯 =ff J×、J,:I:、l f¨农,Ik、 1.会主义rf,J I I f匕RI fI 全{:义 n勺农、I 改造这# l f I:’Jf,绝/f 一t J‘L 孤 止 求flI I』 牛}I 仨 1 5( 《沦I‘大父系》一¨ f “ ”:联的办法 把农L 挖 :。他f『J采取所州义务交 删等项办 术厶 ,决小 。以只 删一/J‘….碱删 j一 法.把农 ,I 的尔 1;r走太多,给的f℃价义十殷低。 傲 受到橄 IfI ’ l ,5( 的《沦I一大关系》-I 巴泽尔求 仑述 I 他ffJ这佯米影{ 资金,他农 的 , 大的拟 ,l 。你 儿跑 鸦多 J E f 、l 、农、I 干I眸 :、J 的牛I t 系.f电{ …,“匠,义小给它水吃。3z.嘤马 、J 足我l 乏 西之的重 ”,化L是为J j 苛血_『这个 ・ ,义 要必须处 农轻m的比例关系.“要 多地发腮农 。3Z.要玛儿不吃草。l!J-蚪t:-哪彳丁这样的道 圳!我们埘农民的政策不是苏暇的 种政策。而足 兼顺 家羽I农民的利益。”在1955,qj《关于农_、j 合作 化 题》『}J指出:“我们应当爱惜农 和_卜部的任何 一业和轻工业”。诬l957年《做 命的促进派》r{I指 出,“ 到农业与J-业的关系,当然,以 :[业为中 心,优先发展m工业,这一条毫无问题,毫不动摇。 点微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应当去挫折它。” 但足在这个条件下,必须实行工业与农、l 同时井举, 逐步建立现代化的:【:业和现代化的农业。” (四)如何促进农业发展的问题 l、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 化、从自身实际出发发展生产。1942年 《经济问 题与财政问题》中指 ,“要区l地囚时制宜。农业的 地区与时间不同,发展的方法也不同。……我们要 指导农业,要以各rof,不同地区而采取不 方法…… 在时间上也要有分别……不但在大的区域之问有分 别,就是在一县、一区、有事甚至在一乡之内,也要有 这种分别。”l955年在《诸翟乡把大-l'tE兼营小商贩的 农民吸引到农业合作中来了》一文按语中指出:“发 展多种经营,剩余劳动力就有了出路。……到了办 大社和高级社的时候,……那时候,更加需要发展多 种经营,发展为城市雨1乡村服务的许多大规模的事 。”在《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淡话》中指出,“做 一切工作必须切合实际,不合实际就错了。” 2、推行农业合作化,实行集体经营。1954年, 毛主席在《只有合作化才能抵抗天灾》中指出,“一切 劳动农民,不论是那个阶层,除了组织起来集体生 产,是无法抵抗天灾的。”1955年在《关于农业合作 化》中,他指出,“要将大约一亿一千万农户由个体经 营改变为集体经营,……”“在农业方面,在我国的条 件下(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是使农业资本主义化),则 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 3、发展农业要靠科技、政策。毛泽东认为,要实 现农业发展,一)5-面要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耕作技 术、进行技术方面的革命、实现机械化、要靠精耕细 作吃饭、改良农业技术、兴修水利等等,另一方面要 制定合适的计划、正确的政策对农业生产加以指导。 他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指出,“在生产问题上,一方面,合作社经济要服从 国家统一经济计划的领导,同时在不违背国家的统 一经济计划和政策法令下保持自己一定的灵活性和 独立性;另一方面,参加合作社的各个家庭,除了自 留地和其他一部分个体经营的经济可以有自己作出 适当的计划以外,都要服从合作社或者生产队的总 计划。”l942年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指出“要 使农业获得发展,帮助这个极大数量的农民群众解 决他们的困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毛泽东的农业思想启示我ffj,不论【IJ囤处于哪 一个发展阶段,农业都足国民经济的丛础,粮食问题 者B是击g石跬{的基石}B。工业和I科技的现代化离不开. ̄-te.,Ak 的现代化,在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不能忽视农业 的基础地位。要促进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 策指导和扶持,离不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离不开农 业机械化,离不开农业科技。发展农业还要因时因 地制宜,着重发挥自己的优势产业,扬长避短。 二、毛泽东的农民思想及其启示 (一)农民的重要性 在革命初期,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农民运动和农 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农民的儿子,毛泽 东对农村的贫穷和农民的苦难有着真切的感受;作 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又从贫穷和苦难的社会经 济生活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力量源泉。在《国民革 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毛泽东强调:“农民问题是国 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 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他还注意到农民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 是自然灾害。1927年3月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 告》中说,“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这个贫农大 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贫农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 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 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组织起来的农民,“其势如暴 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 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 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3Z.、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 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 义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 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 题。农民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无产 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 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 毛泽东打破了马克思主义以往历史上对农民的 认识,分析了工农联盟的必然性并实现了工农联盟, l939年12月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 “农民在全国人口中大约占百分之八十,是现时中国 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贫农和中农都只有在无产 阶级的领导之下,才能得到解放;而无产阶级也只有 和贫农、中农结成坚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到达胜 ・ 105・ 利”,“・… 兀产阶级相1广大的农 ’一种1人然的联 系,他利于他fi'j昶I农 成康像的联 i”。1 )55{r 《农 合作化的一场 ≠沦羽1 f 的l;介级 卜{f}》|I一于{彳 {:“要巩吲l1 农联 ,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礼会主 义道路,仗农 群众 同富裕越来,穷的要富l裕,所 有农民都要富裕……”。 民主革命胜利后,毛泽东一再强调农民问题不 仅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摹 本问题。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中指出:“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 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 号稆全党一定要重视农民,重视农业,要以农业大国 这样的基本国情作为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发展国民 经济的基本出发点。 (二)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 “农民问题,其内容即是一个贫农问题”,“贫农 问题的中心,就是一个土地问题”,可见,毛泽东抓住 了农民问题的实质,如果“不使农民得到土地,农民 将不能拥护革命至于最后之成功。”在1927年4月 19日《在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 详细阐述了解决土地问题的重大意义,“解决土地问 题的意义有:(一)使农民得解放。废除地主及一切 压迫阶级的剥削和/N-迫,实为本题的主要意义。 (--)土地问题不解决,经济落后的国家不能增加生 产力,不能解决农民的生活痛苦,不能改良土地。据 俄同志调查,我国土地生产力日见衰落,全国_2,4a产力 已到了一个大危机,此危机不解决,必起绝大的饥 荒。土地问题不解决,农民无力改良土地,生产必至 日减。故第二个意义为增加生产。(三)保护革命。 革命势力目前虽见发展,但亦即到了一个危机,此后 非有一支生力军必归失败。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 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其作用,在解决土地问题 后即能够解决财政问题及兵士问题。兵士能否永久 参加革命,亦即在土地问题解决,因农民要保护他们 的土地,必勇敢作战。这三点是解决土地问题的重 要意义。”这三个意义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对于农民的 意义。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针对土地问题进行 了与时俱进的探索,在1928年12月的湘赣边界土 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_-ktl! ̄归苏维埃政权”,后来意 识到错误,在兴国县土地法中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 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三)要对农民进行文化、科学教育 既然农民问题这么重要,然而农民本身普遍文 化程度低,政治觉悟不高,各种错误思想屡屡存在, 所以要彻底充分发挥农民的历史作用,解决农民问 题进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就必须对农民进 ・106・ 行必篮的教 。’fI. 1 )33{1 的《必 患经济f 竹 》叶-,毛泽 就指fl{:“外】义f匕辙f『I:于乍 教 I门{佯众r内 政治祠I文化水平,这刈于发J …L 经济川样行极大 的重要性。”建|q卒,J .毛泽尔 《论人 主 歧≯ 中就提出了“严 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m 沦断。 l955年在《西乡县foil!乡党支 iI!确的领畔丁 小 的互助合作》一文按语中泌到,“我们一定要相信这 样一点,即劳动人民rfI的缺点或者错误,足能够经过 适当的政治工作使他们加以克服或者改 的。”川年 在《必须对资本主义倾向作坚决的斗争》中指出,“富 裕农民中的资本主义倾向是严重的。只要我们在合 作化运动中,乃至以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稍微放松 了对于农民的政治212作,资本主义倾向就会泛滥起 来。” 毛泽东的农民思想启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 度重视农民问题。在革命时期,农民问题关系着革 命成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问题则关系着社 会主义改革的成败。当今解决农民问题,要切实了 解和照顾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把农民的根本利益放 在应有的高度,时刻关注农民的疾苦;要充分重视农 民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提高农 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确认农民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地 引导和动员农民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 去;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农民的需求; 要坚持不懈地巩固工农联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农业若干问题的部分 论述[M].农业出版社,1983. [2]毛泽东选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9. [4]林志友.简论毛泽东的农业思想[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OO5(3):1O9—111. [5]梅韫芳.浅析毛泽东的农业思想[J].乡村经济,2006(3):52 —54. [6]郭兰瑛.试论毛泽东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思想及其现实 意义口].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3):44—46. [7]郑金贵.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思想口]. 理论学习月刊,1998(3):26—29. [8 锐.论毛泽东的农民思想[J].武当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4(4):18—24. [9]焦曼曼、许丽.毛泽东农民思想形成轨迹及对新农村建设的 意义口].理论观察。2OO8(2):79—81.。 [1o3毛泽东选集[M].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 (责任编辑:刘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