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民办高校合并重组的若干思考

对民办高校合并重组的若干思考

来源:星星旅游
高等农业教育,2003-12,12:27-29HigherAgricuituraiEducation,2003-12,12:27-29

对民办高校合并重组的若干思考

刘继荣

(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经过20余年艰难的发展历程,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很多。本文认为,适当的合并重组对于提高民办高校规模效益和办学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一个现实选择。关键词:民办;高校;合并重组

中图分类号:G52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03)1002-198112-0027-03

民办高校要作大作强,提高社会声誉,除依靠自已不

断的内部积累外,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也是一个加快发展的现实途径。

一、适当的合并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规模经济效益

民办高校由于没有国家拨给的办学经费,也难以争取到社会捐赠,基本上都是走“以学养学”的路子,经费短缺情况比较严重。而另一方面,办学规模普遍偏小,规模效益较低。全国1000多所民办高校中,达千人以上学生数的还较少,大多数处于几百人的规模,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一年招不来几个学生,只能亏本维持。规模效益低下使原本经费短缺的矛盾更加尖锐。

公办高校连年来的扩招,进一步加重了民办高校的生源危机,相当一批民办高校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的生存危机,“生源大战”使民办高校的财务困难雪上加霜,濒临“自生自灭”的境地。

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能有实力。不少专家学者指出,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了20几年的发展历程,在已经获得了必要的外部生存环境之后,数量上的增加已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工作重心应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转向对现有民办高校的整顿、巩固

[2]

与提高上。深感切肤之痛的一些民办高校负责人也认为民办高校应当走公办高校“共建、调整、合并、合作”的道路,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兼并重组,优化资源结构,办出规模效应。北京求知学院院长冯克庄教授认为: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自身发展所限,表明

改革开放20余年,民办高校紧紧追赶着教育改

革的脚步,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数字表明,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高等学校,到2001年已增加到所;

[1]

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1280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单一国家出资,转变为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

然而,我国民办高教基本上是重起炉灶,没有什么原有基础的承续,又是在一个不太成熟的教育产业环境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办学起点较低,小本经营,根基不牢,积累不够,资金严重短缺;生源不足,办学规模普遍偏小,办学条件比较落后,师资人才不足,队伍素质和水平偏低;学科专业雷同,学科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等。

虽然我国的民办高校在数量上超过了公办高校,但由于现有的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竞争力弱,且各自为战,分散经营,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从总体上看民办高校目前仍处于为公办高校“拾遗补缺”的位置,整体实力偏低,具备提供高层次、高质量教育服务能力比较弱,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还比较低。

民办高校是与教育市场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机构,也是面临教育市场的剧烈变动,最主动要求武装强大自己的群体。民办高校必须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来思考长远发展,明确办学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提高竞争实力,尽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优势。

收稿日期:2003-05-20作者简介:刘继荣(19—),男,人事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在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教育研究

EDUCATIONRESEARCH

・28・

高等农业教育第12期

联合的时机已经来临。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副院长赵亮也认为:“八字方针”是民办高校最终的选择,而促成联合的便是残酷的市场,“作坊式”的办学绝对

[3]

不适合知识经济时代。

二、适当的合并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尽管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中所占比重目前仍不算大,但相对有限的生源,民办高校数量显得偏多,真正在规模上成气候、质量上站稳脚跟的民办高校实在太少。目前,我国1000多所民办高校,能够获得官方认可颁发文凭资格的仅是极少数,说明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总体上是不高的。

从理论上讲,办学质量与学校的办学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但从现实上看,目前的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及公办学校。原因是复杂的,既与办学历史有关,也与办学条件有关,又与生源素质有关,更与教师水平有关。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而办好一所民办高校亦是如此。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目前就民办高校的师资状况来说,存在着“两多两少”现象,即兼职教师多、离退休教师多,专职教师少、年轻教师少。一般而言,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较公办高校更加贴近或紧跟市场需求,应社会急需,而大量在民办高校新设的专业,如计算机、通信电子、外语、市场营销、新闻、广告、城市建设与管理等,也同样是公办高校目前师资比较紧缺的专业。因此,民办高校这方面的师资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民办高校办学规模过小,各专业要配备相对完整的师资队伍在用人成本上就会变得非常高昂,这对于民办高校而言一般是难以承受的。

一所高质量的民办高校,在学术研究上并非一定是顶尖的,但在教学质量上一定是同类型学校中一流的。不管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不管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没有较高的办学质量是很难得到社会认可的。尽管不是所有的民办高校都需要从事科学研究,但是民办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必须遵循同公办高校相同的规则和价值观。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菲利普・G・阿尔特教授就认为:“不是每个学术机构都需要进行研究或学哈佛、牛津的样,但是传统的学术标准对所有学校都是一样的重要。即使是那些只从事职业培训和提供专门学历的学校也应鼓动敬业精神、学

[4]

术自由和教学方案的高标准。”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离开了数量谈质量不行,离开了质量谈数量更不行。办学质量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无论是出于改变“配角”地位的考虑,还是尽快提升社会认可和接受程度的考虑,提高办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的当务之急。而要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

品位,维持一支相对稳定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师队伍对民办高校来说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民办高校的合并重组是整合教师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能够同本地区地理位置较近的一所或几所学校合并,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资源的整合,也有利于解决专业设置重复问题。教师资源整合好了,办学质量就有所保证。

三、民办高校合并重组的模式选择

一所高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一所高校办学声誉也是有一定前提的,是教师、生源、经验、传统文化等多方面条件和因素综合而成。但通过超常规的途径,增强办学实力和竞争实力,实现高校的快速成长是完全有可能的,许多高校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点。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民办

[5]

高校应当走联合办学的道路。

联合办学包括了多种模式,有企业资助的互惠型联合办学模式,有民办高校之间的兼并型联合办学模式,还有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资源共享型联合办学模式等。如浙江求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3月,已经浙江省批准并入浙江科技学院,建立浙江科技学院求是应用技术学院,成为浙江科技学院的二级学院后,其现有办学规模和层次保持不变。学院仍具有法人资格,校区,相对办学,经济核算,仍按民办运作,按照社会力量办学的法律法规和规定重新组建董事会,学院基本建设仍由原投资主体浙江国信求是科教实业公司负责完[6]成。显然,在各种联合办学模式中,合并重组模式是最高层次、最富挑战性的联合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竞争能力。

1992年以来的高校合并重组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举措,历经十年时间已告结束。这场声势浩大的高校合并风潮是在公办学校之间发生的,其无一例是与民办高校有关。几年来,人们对高校合并改革可谓是众说纷纭,但随着时间的推延,高校合并融合的成效已经在逐步地显现出来。

高校的合并重组是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资源的重新配置可以通过行政机制,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民办高校的合并重组,与公办高校之间的合并重组一个突出区别是决策机制的差异,公办学校合并决策的主体是,体现主导。民办高等教育主要是由市场驱动的,民办高校的合并重组的决策机制应体现以市场为主导而不是主导。

但市场主导并不是说对民办高校的合并无所作为、任其自然,而是同样要对民办高校的合并进行必要的规制,根据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和自主

!教育研究

EDUCATIONRESEARCH

总150期刘继荣对民办高校合并重组的若干思考

・29・

性这两个根本的特点,以一定的规则,以多种形式引导、参与、协调和干预民办高校合并活动,并对合并行为进行规范和。因为,无论民办高等教育的营利性程度如何,本质属性上仍是公益性的事业,要以受教育者的利益为重,其目的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一般而言,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只有经费筹措渠道和学校运行机制上的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正是因为在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高等教育和公办高等教育并无本质区别,所以产生了对民办高等教育规制的必要性。

高校合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规制的必要性。美国路易斯大学教授会、跨学科教育教授大卫・霍布森指出:“大学比公司要复杂得多,办学并不像卖股票和粥饭那样简单。大学并非公司,公司的一切决定都是以股东的最大利益为转移

[7]

的,而大学合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利益。”

然而民办高校的经济来源毕竟不是来自公共拨款,它们应当比公办高校有更高的自治权。在民办高校的合并重组问题上,应当研究干预的合理边界,在自治和规制之间找到平衡。这也就是说,既要做到规制有据,又要做到规制有度,而绝不能搞“拉郎配”“捆绑式”、。

四、民办高校的合并重组必须处理好产权问题十年来的高校大合并均发生在公办学校之间,合并所涉及高校资产均为国家所有,因此,不存在产权归属或者说不涉及学校产权的流通问题。而民办高校之间的合并(或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合并)必定会涉及学校的产权属性问题,民办高校通过产权的流通来实现学校之间的重新组合,在这一点上较公办高校合并重组显得复杂。

校产属性问题一直是民办教育遇到的“成长的烦恼”。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使得民注释:

办教育的范畴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一般认为,

民办教育主要是指通过非财政拨款而建立的教育机构,非财政拨款是界定民办教育的基本标准。但实际上,划分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

在我国现存的各种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既有单纯的个人投资办学,也有事业单位和某些国有企业投资兴办的教育机构,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公立高校举办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其属性的界定就比较模糊。从投资主体来说,我国的民办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有资产投资,只是在运作机制上采用的是市场方式,或者说是市场化运作。公办高校、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利用国有资产,以投资的方式介入民办教育,这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所独具的现象,这必然带来民办高校产权关系的复杂性。

资产的属性决定了办学和管理的模式,产权归属不明确,会造成经营者的职责不明确,资产增值部分

[8]

归属不明确,资产亏损的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此外,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起步之初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投资办学,具有较明显的投资色彩,管理方式按产业化运作,其中通过投资回报获得民办教育的持续发展是主要途径。因而,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问题还与投资者利益的维护问题密切相关。总之,产权归属问题不及时解决好,一方面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产生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民办高校的合并重组造成严重的制约。民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蕴含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从整个社会状况来看,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目前正在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时机。有关部门要抓住这一时机,加快制度创新,为民办高校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激发民办高校作大作强,推进、规范民办高校的合并重组,促进有基础、有规模、有质量的民办高校尽快脱颖而出,进而提升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与水平,使之向与公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大目标迈进,支起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1]我国拟赋予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website:china.Org.cn/chinese/2002/Jun/10.htm.

[2]刘少雪.对目前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4).高教探索,1997(.[3]廖厚才.民办高校往哪走[N].北京晨报,1999-08-06.[4][美]菲利普・・阿尔特.私立高等教育———从比较的角度看主题差异[J](中文版),,1)G.教育展望2000(.[5]士心.联合办学———民办高校发展的趋势[N].光明日报,1997-03-14.[6]省批准我院并入浙江科技学院[EB/OL].website:www.zj-edu.cOm.[7]美国大学掀起合并狂潮[J],6).国外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1(.[8]徐绪卿.浙江民办高校的发展态势及问题[J],2).教育发展研究,2001(.

(责任编辑与校对王广忠)

!教育研究

EDUCATIONRESEARC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