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来源:星星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21期 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刘萍 (甘肃省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是农业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可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甘肃省在发展 乡村旅游业过程中的分析,指出当地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甘肃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口号。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最艰巨的任务是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 近年来,虽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国民经济持续 较快增长,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却有继续扩大之势。农村 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少新问题,突出反映在粮食生产滑坡、农 民增收困难、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方面。因此,要想解决农村的一系 列问题,就必须要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 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有多种,乡村旅游就是 其中的一种。与农村联系密切并且具有强大拉动作用的乡 村旅游活动会促进农村的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又会在客观上 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这样两者就会形成一种互动关系。 1乡村旅游的涵义与特点 1.1乡村旅游业 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乡村景观和农村空 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 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是以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资源为基 础开发的旅游产品。 1.2乡村旅游的特点 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 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 庭经营方式。因此,其表现出活动对象(村庄、劳作形态、民 风民俗、农副产品)具有独特性,在时间上的可变性,地域上 的分散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很大 程度的参与性,在文化层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点,是复合型 旅游活动。 1.3乡村旅游主要类型 主要有农家乐、观光农园、采摘园、垂钓园、休闲农庄 (场)、休闲鱼场、生态农园、体验农场、民俗文化村、古村镇 与古建筑等。 2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 整,可以帮助农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可以加快推进农村 “三个文明”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农民来说,乡村旅游业有利于增加收入,减少从事 作者简介刘萍(1985-),女,就读于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从事 旅游业研究。 收稿日期2007—09—05 196 传统农业的农民数量,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 民素质;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农村 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 农村文化市场繁荣,加速非农化进程,带动农村城镇化;对 于农业来说,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和观光农业转型,并有利于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增 加农业产出,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乡村旅游业是一种 值得高度重视的朝阳产业,但如何才能长久地发挥其振兴 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作用,是亟需研究的问题。 3甘肃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3.1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世界级艺术宝库敦煌、四大石窟 独占其二、文物储藏居全国第二、悠久的始祖文化等等。悠 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山水风光、独特的民族风 情、丰富的红色历史遗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发展乡 村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2部门大力支持 甘肃省通过资源整合、科学配置、景区建设、重点推进 等多项举措。使旅游业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省财政用于旅 游业发展的财政预算逐年增加。省旅游局提出了全省旅游 业发展的“倍增计划”,有些地区还出台了促进旅游发展的 措施,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当地群众对 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3.3景区景点建设规模加大 据统计。甘肃省具备基本接待条件的景区景点由2000 年的73处增加到现在的219处,A级景区达到57处,为乡 村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条件。 4甘肃发展乡村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目前,乡村旅游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我省乡村旅游 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宏观上 缺乏统筹布局和科学规划;有些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地域特 色;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与活动的内容单一;经营管理人才匮 乏、管理粗放、服务质量偏低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 省乡村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要客观认识并采取有效 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消 费需求相适应,从本地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 推进,走有区域特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 4.1科学统筹规划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21期 先规划,后开发。既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也要与 地方大旅游产业规划相衔接。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具体 实施项目和年度工作计划,便于操作。在制订规划的基础 上,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4.2突出乡村特色 工作研究 服务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生活和保护旅游环境的能力,提高 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成地方主导产业、特色景观的形 成和发展。 4.6发展乡村旅游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 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的保 乡村旅游融农业生产、观光、娱乐、度假等为一体,要让 浓郁乡土气息中带有鲜明的农业产业特色和农耕文化特色。 4.3充分挖掘农村文化内涵 护,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改善农村旅游生态环境,促 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4.7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乡村旅游价值的提升,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文化品位 的提升。提升乡村旅游文化,一是要开发乡村饮食文化;二 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增强 农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 俗,促进农村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 5结论 是充分展示农耕文化;三是要深度开发民俗文化;四是要保 护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五是开发怡情养性的文化娱乐产 品。 4.4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相结合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甘肃乡村旅游仍然处于低水平 开发的初级阶段,优秀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综合效益还不高,旅游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要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仍需要坚持“引导、市场运作、 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发展方针,强化引导,创新运行 机制,科学规划开发,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加快乡 村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强。但没有防疫的牛也感染气肿疽、巴氏杆菌病、炭疽、口蹄 疫等传染病,主要寄生虫病有吸虫病、线虫病、绦虫病、牛 蜱、虱等。其他疾病很少发生,在与外来牛品种的比较中,湘 西黄牛抗病力明显强于其他品种。 6参考文献 …1湘西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畜牧水产志【M1.长沙:湖南出版社, 】996 凡是乡村旅游做得比较好的,大都有特色产业作支撑。 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注 重打造不同的乡村旅游示范类型,形成一地一特色的格局。 4.5发展乡村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 加大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 ・+-+-+一・+一 (上接第194页) 测定,泌乳期每天平均可产乳2.15kg,最高为7.5kg,平均泌 乳期205 75d(111-262d),平均胎产乳774.17kg。 5湘西黄牛的适应性与抗病力 湘西黄牛生长在天然的环境里,受污染少,主要靠放牧 为主,补饲精料少,耐粗饲,对当地自然环境、气候适应性 ・-4-- (上接第195页) 饲料应有3~5d的过渡期,育肥全期应保证充足清洁的饮 养员的劳动强度和保持猪栏的干燥卫生,以利于生长。调教 成败的关键在于抓得早、抓得勤,栏内应有足量的料槽和水 槽(或饮水器),注意保持地面的干净,备好料水,并在指定 排粪处(如洞口、湿处、低处、圈解)放少量粪水,乱拉的粪便 水,定期用附红绝杀、哈蟆克喘神粉及黄芪多糖粉预防猪附 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圆环病毒病、呼吸道感染等。 4公猪的保健 (1)饲养方面。每天饲喂优质的种猪配合饲料2-3 ,每 天饲喂2次,忌喂发霉、变质、有毒饲料,保持种用体况,忌 过肥和日粮过多引起“草腹”而影响配种。 (2)管理方面。高温对公猪精液品质影响最大,炎热天 及时清扫到指定处,勤清扫,勤看管,一般经3-5d的调教就 会养成三定点的习惯。 (3)圈养密度与猪群大小。一般小猪每头占0.4"-0.7m2, 中猪0.5 ̄o.9m2,大猪0.8-1.2m2,每栏养猪10-20头为宜,饲 气应采取遮荫、洒水、洗澡、通风等防暑降温措施,创造条件 给予公猪适当运动以锻炼体质和肢蹄,保持猪舍平整、清 洁、干燥,保护肢蹄健康。 养过密和猪群过大会影响猪的增重,甚至发生喘气病、传染 性胸膜肺炎等疾病。 (4)温度。猪舍环境温度是影响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3)精液品质控制。每月精液品质检查1-2次,特别是 初配,长期不用,病愈之后与免疫后公猪精液品质检查尤为 重要。 生长育肥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保育结束至45kg体重21- 23℃,45 体重至出栏15-21℃。 (5)湿度与空气新鲜度。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及空气污 浊对猪的健康生长有不良影响,冬春阴冷多雨季节应尽量 减少用水作业。勤清粪尿、积水,定期通风,夏季高温时期要 注意通风换气,以保证猪舍适宜的湿度和空气清新。 (6)饲养采用前敞后限饲养原则,即60kg体重以前自 由采食,60kg以后适当限饲(约为自由采食量的90%左右), 日饲喂2次,根据不同体重选择不同阶段的配合饲料,改换 (4)合理利用。种猪场的公、母比例以1:25-30左右为 宜,1岁以内的公猪隔周或每周1-2次使用,2岁的公猪每 周使用3-4次,2岁以上的公猪每周可使用4-5次,品质不 好的公猪应及时淘汰。 (5)猪瘟、链球菌和猪肺疫疫苗每年各注射2次,日本 乙型脑炎疫苗每年在蚊虫活动季节来临之前(4月份)注射 1次;公猪每年至少驱虫2次,可用阿维菌素粉,效果较理想。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