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 病例讨论
早产儿是指胎龄超过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kg的活产新生儿。 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长不到47cm,头围在33cm以下,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 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早产儿的内脏器官发育不成熟,从母体内得到的营养物质,储备不足,免疫抗体少,因此生活能力低下,容易得病。
基本资料
姓名:袁宁甲女 床号:45床 性别:女 年龄:38分钟 住院号:163799
主诉:胎龄小,双胎之大,生后38分钟入院于11月3号18点50.
患儿系34+³W,剖宫产,Apgar评分9—10-10入室时测T不升 P128Bbmp R 48bmp BP64|33mmhg Wt2310g 反应好,面色红润,唇及唇周无发绀,呼吸稍促,四肢肌张力正常,腹软,脐带残端已结扎,无渗血渗液。立即给以保暖、心电监护、禁食、静脉输液等处理。
入室诊断
1早产儿适于胎龄儿 2双胎之大 3低出生体重儿 病程记录
11.3 入室反应好,面色红润,呼吸稍促,腹软。抽血查肝肾功血常规,大小便常规检查.11。4报告示WBC:20。2*109| L大小便常规报告未见异常。 11.510:00患儿反应好,呼吸稍促,出现腹胀继续给以禁食,遵医嘱行胃肠引流.洗胃一次洗出透明黏液,并引流出
淡黄色黏液。Wt2190g
11.613:10—11.7开始出现多次的呼吸暂停,spo2下降至65%,刺激足底后恢复正常。遵医嘱给与氨茶碱iv ,箱内给O2 3L|min 。头颅CT示双侧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增高.
11。7 20:00测T37.5度立即下调箱温0。5度至32度半小时后测T37度血气分析报告未见异常,该箱内吸氧1L|min.Wt2210g
11。8 10:00患儿全身皮肤黄染明显,遵医嘱光疗12h .TCB10。4—12。4mg|dl,双眼及会阴遮盖完好,未见光疗反应。四肢肌张力正常,腹软。给以5%GS 2ml NG 8次未见呕吐。Wt2170g
11.9 患儿饥饿感明显 有哭吵,给以早产儿奶2ml NG q 3h,鼻饲畅,未见呕吐。Wt2180g
11。10 10:00患儿全身皮肤再次出现黄染给以光疗14hTCB11。6—9。6mg|dl 。行鼻饲早产儿奶4ml NG q3h.四肢暖和,spo2正常,偶有波动,腹软 ,肌张力正常 ,继续加奶,停吸氧.11:00腹部稍有膨隆未解大便,遵医嘱用开塞露纳肛一次,解黑色黏液便一次。Wt2185g
11.12 复查血常规 WBC12.3*109|L Wt2270g
11。14给与早产儿奶25ml po q3h,吃奶好 无呕吐及呛咳.Wt2500g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 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储备里不足有关
2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消化吸收功能差与摄入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1早产儿病室条件 应与足月儿分开,除具备足月儿条件外,还应具备婴儿暖箱,远红外辐射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复苏囊等设备。室温24-26度,相对湿度55%-—65%。晨间护理时,室温应提高到27—28度,以防受凉.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2维持体温稳定 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出生胎龄、成熟度及病情,给以不同的保暖措施.体重小于2000g者,应置暖箱内保暖,并注意选择适中温度.体重大于2000g者,可在暖箱外给予头戴帽等保暖措施.如采血等必要操作,应尽量在远红外辐射保暖下进行。
3呼吸管理 有缺氧症状者给以氧气吸入。一般主张间歇低流量吸氧。吸入氧气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而定,尽量避免高浓度长时间吸氧,以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以弹足底、拍背以刺激呼吸或复苏囊面罩加压给养等处理,必要时用氧,氨茶碱静脉滴注或机械正压通气。
4预防感染 做好消毒隔离.早产儿室内空气最好净化,工作人员要强化洗手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本室人员入内,注意接触病人用品、仪器设备的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5喂养 早产儿 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差,因此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奶代替喂养.早产儿生后尽早喂养,以防低血糖、脱水发生。喂奶量根据早产儿耐量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腹胀为原则。吸吮或吞咽差者可以鼻饲或静脉营养。每天准确记录出入水量、量体重、以便及时调整补充营养. 出生后应补充Vk1预防出血症。此外还应补充A、C、D、E和铁剂等物质
6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基本功能不完善,病情变化快易发生呼吸暂停,除做好生命体征监护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积极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四肢末梢温度、反射、进食、有无腹胀及排尿、排便等情况。需输液治疗时,要准确抽取药物剂量,最好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医源性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
7健康教育 鼓励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指导家长监测体温的方法并注意保暖指导科学育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