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构思与反思 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握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的景色奇异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每一处景色的奇异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楚,目标明确。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海底世界》的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喜爱自然,引起探究自然界神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一般\"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魏 第 1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观察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奇妙,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日,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海底世界的神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可让学生采纳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例: 〔五〕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示学生留意特别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却\":qu8韵母中\"{e\"中的\"{\"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见到j、q、x后要脱帽行礼,万不行写成q e。 \"私\"s9和\"异\"y@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留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纳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稳固练习。 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殊,与\"平常\"不同,与\"惊奇\"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惊奇\"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贮存\"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魏 第 2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一般--平常的、一般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自然 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宝、学识阅历〕种类多或数量大。即:自然 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教后小记 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学生朗读水平有待提高。个别学生在想象烛光鱼发出的光像什么时有重复,我没有准时点出来,说明教学机灵还欠敏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喜爱自然,探究自然界神秘的兴趣。 2、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魏 第 3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索,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依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商量。 通过商量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 《海底世界》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育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一般\"、\"物产丰富\"造句。 3、培育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喜爱自然、探究自然神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魏 第 4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 教具预备: 海底图片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图片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索,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依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商量。 通过商量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索: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魏 第 5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旧很安静。” (3)课堂商量:“依旧”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旧”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旧”指按照原来的样子。经过商量,句中“依旧”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旧”,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安静。〕 (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商量:“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商量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3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商量:“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纳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经过商量,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经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方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魏 第 6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 “窃窃私语”。 (4)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用这个词语给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5)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方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识的事物,特殊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纳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很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急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知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知我们各种动物还会依据状况的改变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怪)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需留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如今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索: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5、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魏 第 7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许多许多,只不过如今还没有发觉。) (3)第1句与2至6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5)“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给贝类给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指名读5、6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有……有……还有……”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珍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依据板书总结全文。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魏 第 8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 1、出示挂图。 2、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秀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以此深化和延长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究大自然神秘的兴趣。 《海底世界》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自然、探究自然神秘的兴趣。 2.通过第3、4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会用“一般”“物产丰富”造句。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出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是讲海底景色奇异的,哪些地方是讲海底物产丰富的。 2.检查初读状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纠正读音。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学生读,其中“发光器官”、“水中听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属”这些词语,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词语的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关心〕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魏 第 9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4〕试回答初读要求第〔3〕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l〕指名读,思索: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话,在理解加点词的基础上,用“物产丰富”说一句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海底是安静的;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耀的光点〕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海底是安静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理解“依旧”。〔海面上没有风浪海底是安静的,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仍旧是安静的〕 ③把“依旧”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海底为什么是安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像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耀”〕 〔5〕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旧安静;海底是黑暗的,但有很多光点闪耀,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6〕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段一共几句话,告知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知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魏 第 10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2〕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转变原句的意思,这句话可以怎么说? ②指名读“窃窃私语”,说出它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摹拟窃窃私语,体会这里用“窃窃私语”显得特殊生动。 〔3〕指名读后两句,想一想,从这两句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许多许多声音〕 〔4〕海底都有什么样的声音呢?〔四个“有的像……”吃东西的声音,行进的声音,发出警报〕 〔5〕这些是不是海底全部的声音?你是从哪知道的? 〔6〕课文中写出了这么多种声音后,还用了省略号,说明海底的声音怎么样?〔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 〔7〕从这么多种声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样?〔景色奇异〕 3.指明:在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知我们海底有声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就是概括地写;读了后两句才知道海底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就是具体地写,先概括后具体,句与句之间就是这样联系起来的。 4.联系第二、三两个自然段,让学生思索: 〔1〕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安静的海底,假如你听到各种声音,会有什么感觉?〔使学生感到“静中有声”,显得奇异〕 〔2〕为什么海底有这样奇异的景象?〔海底奇异的景象离不开丰富的物产〕 〔3〕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思索: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 〔1〕学习第四自然段。 魏 第 11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①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一共几句话,讲的是什么?〔一共六句话,讲的是海底有许多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告知了我们什么? 〔海底有许多动物〕 从哪儿看出海底的动物有许多?〔“三万种”就是很大的数目,这还是已经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读第二句,告知我们什么?〔它们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④指名读三~六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不同的动物是怎样活动的〕 ⑤重点理解: “伸缩”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什么动物是靠肌肉伸缩爬行的? “只能”说明什么? “一般”是什么意思?用“一般”说一句话。比一般火车还快说明什么? “反推力”怎样理解?想一想你见过什么是靠反推力前进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录像向学生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形象感知动物的活动方式〕 ⑦小结三~六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法:它们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就在这快与慢、进与退、动与不动的鲜亮对比中,突出了它们的活动方法不同,说明了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⑧引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句讲的是什么〕 ⑨按照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⑩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2〕自学五、六自然段,商量: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魏 第 12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图〕说明海底植物怎么样?〔种类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矿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说明海底蕴藏的矿物怎么样?〔蕴藏丰富〕 ③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底的物产怎么样? 〔3〕四、五、六三个自然段都写出了海底丰富的物产,从这些物产中还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点?景色奇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三、把二~六自然段连起来读 思索:海底是一个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不行分割。在景色奇异中包含着物产丰富,丰富的物产中也显示出景色的奇异。 四、指名有感情地读全文 让学生想一想,为了说明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各写了什么? 魏 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