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能否通过报警记录认定家暴?

来源:星星旅游

家暴认定需综合报警记录、询问笔录与医院证明;家暴处理包括民事、行政与刑事责任;受害人可向单位、公安机关或法院求助;单位、个人有权劝阻家暴;相关机构应及时报案、保护受害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伤或面临威胁时,公安机关应协助安置。

法律分析

一、只凭报警记录是否能认定家暴

1.只凭报警记录不一定认定家暴。

2.如果出警记录以及询问笔录很明确,且具有结论性描述即一方所受伤害事实与另一方存在因果关系或就是另一方殴打所致那么此时可以成立家庭暴力。

3.反之出警记录以及询问笔录没有明确性的结论,否则,不能认定家庭暴力。但仅有报警记录证明力还不够,最好结合因家暴受伤医院出具的证明。

二、家暴在法律上如何处理

1.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法定离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实施者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2.行政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3.刑事责任。严重的家庭暴力会构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侮辱罪等罪。

其中家庭暴力实施者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强迫超体力劳动、限制自由等方式,从肉体、精神上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构成“虐待罪”,应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婚后遭遇家暴怎么办

1.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2.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3.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4.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5.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6.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结语

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处理。根据法律规定,只凭报警记录并不能单纯认定家暴,还需结合其他证据。家暴在法律上可以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对于遭受家暴的受害人,可以向相关单位投诉、报案或起诉,并得到相应的帮助和保护。同时,单位和个人也有责任及时劝阻和报案,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公安机关应积极介入,制止家庭暴力行为,并提供相关支持和调查取证。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及时安置到安全的场所。我们应共同努力,为维护家庭和谐、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而奋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