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治安管理处罚法故意毁坏公共财物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来源:星星旅游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故意毁坏公共财物的处罚标准是根据犯罪情节来确定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若数额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犯罪目的是使所有人的财产受到损失。故意损坏公共财物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故意损坏公共财物达到一定金额即可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故意毁坏公共财物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1、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犯罪行为通常是由某种现实原因造成的。行为人可能是出于对财物所有人的打击报复、或嫉妒心理或其他类似有针对性的心理态度,毁坏财物使所有人的财产受到损失就是其犯罪目的。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故意损坏公共财物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公私财物,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产、不动产等等。但是,如果行为人所故意毁坏的是本法另有规定的某些特定财物,危害其他客体要件的,应按本法有关规定处理。

(二)、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毁灭,是指用焚烧、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部丧失其价值或使用价值;损坏,是指使物品部分丧失其价值或使用价值。毁坏公私财物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毁坏重要物品损失严重的,毁坏手段特别恶劣的;毁坏急需物品引起严重后果的;企图把犯罪行为嫁祸于人的等。

(三)、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目的不是非法获取财物而是将财物毁坏。这是侵犯财产罪中毁财型犯罪与其他贪利型犯罪的根本区别。犯罪动机各种各样,一般是出于个人报复或妒嫉等心理。除本法特别规定的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以及过失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电信设施等犯罪需按有关条文追究刑事责任外,过失毁坏公私财物的,不构成犯罪,属于民事赔偿问题。

故意损坏公共财物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金额达到五千元以上即可构成犯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故意损坏公共财物达两次以上,可根据犯罪情节定罪,不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具体的赔偿金额根据犯罪情节确定。

结语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故意毁坏公共财物的处罚标准是: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损坏公共财物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且有故意毁坏财物的主观意图。犯罪行为需达到一定的数额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方可构成犯罪。故意损坏公共财物不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