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案件立案后,法院根据程序不同,普通程序一般六个月开庭,简易程序三个月开庭。起诉状需五日内送达被告,被告答辩需要十五日。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39、152、164条。
法律分析
拖欠工资的案件被立案后,如果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般会在六个月内开庭并作出判决;如果是适用简易程序,一般会在三个月内开庭并作出判决。法院立案之日起的五日内需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而被告答辩一般需要十五日。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拓展延伸
拖欠工资案件:法院受理后的开庭时间及相关流程
拖欠工资案件在法院受理后的开庭时间及相关流程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进行调查和调解的程序,以解决纠纷。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开庭时间会有所延迟。具体的延迟时间取决于法院的工作负荷和案件的复杂性。在等待开庭期间,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律师进行沟通和协商,以寻求解决方案。一旦开庭,法院将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并作出裁决。因此,对于拖欠工资案件,当事人需要耐心等待法院的调解和开庭安排。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法院应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和第一百六十四条,拖欠工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般需在六个月内审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一般需在三个月内审结。然而,延期的情况也是可能存在的,需经法院批准。因此,对于拖欠工资案件,当事人需耐心等待法院的调解和开庭安排,同时积极与律师进行沟通和协商,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