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纠纷解决途径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纠纷管辖可根据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特殊原则以及协议管辖原则确定。
法律分析
一、债权转让纠纷怎么解决
1、债权转让时,出现纠纷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纠纷:
(1)和解。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式行使处分权能概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2)调解。纠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习惯、道德、法律等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明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从而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合意。
(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4)诉讼。一方向提出请求,由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二、债权转让纠纷管辖有哪些
1、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对债权人转让债权从法律关系的角度讲,新的债权人即受让人将取代原债权人即转让人的地位而成为诉讼当事人,原法律关系消灭,而产生了一个新的法律关系。在此情况下,新的债权人提起的诉讼,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原告就被告的一般原则,由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
2、地域管辖的特殊原则。所谓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根据诉讼标的或标的物所在地确定管辖,也就是合同履行地人民管辖。这样规定,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合同纠纷的管辖特殊原则,由合同履行地人民管辖。
3、协议管辖的原则。协议管辖也叫约定管辖,是反映当事人在签订、履行合同前双方解决争议管辖问题的真实意思。由此可见,在受理此类案件时,应当遵循双方协议约定。也就是说转让人与债务人之间签订的管辖协议,同样也适用转让人与受让人。
结语
针对债权转让纠纷的解决,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来解决。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纠纷,也可以依据社会规范进行调解,或者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最终可以向提起诉讼。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管辖,一般原则是根据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特殊原则是根据合同履行地人民管辖,而协议管辖则遵循双方协议约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民间借贷纠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