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四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教学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榕树的美丽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整合思路: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导和主题作用。因此,本课的设计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注重指导“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的魅力,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天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感情朗读课文中描写榕树的部分,感受榕树的茂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和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分辨课文中具体景物和作者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句话中标点的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引题、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小鸟和榕树图片,学生欣赏后交流感受。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反馈。
①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教师正音。②指名学生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③作者和朋友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品析描写榕树的有关句子,体会榕树的茂盛。
1、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
①学生画出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②课件出示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③学生齐读句子后,教师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没有加引号?
④ 学生小组讨论后,各组交流看法,鼓励学生阅读要有自己不同见解。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大榕树的确实是鸟的天堂?那究竟是棵怎样的榕树呢?
① 学生自读课文相关段落,画出描写榕树特点的句子多读几次。
② 课件出示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③ 提问:这段话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④课件出示句子: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④ 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大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
3、这儿会成为鸟的天堂,除了有这样一颗为鸟儿提供了广阔生活空间的大榕树外,还有别的原因吗?(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背诵课文中自己描写榕树的段落,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8、12、13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鸟图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和作者巴金一起去游览了“鸟的天堂。”那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愿意和大家聊聊?(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体会)
二、再读课文重点部分,体会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1、感受榕树的奇特美。
①作者到“鸟的天堂”去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②作者两次去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如果是你的话,你更希望最先看到什么景象?(学生讨论,老师根据学生的喜好将学生分成“榕树”和“鸟儿”两组。)
③学生分组齐读相关段落。④引导学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
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让人目不暇接,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师生共同欣赏榕树图片后,请榕树组的学生帮老师修改画在黑板上的大榕树。)
⑤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这就是文中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通过赞美榕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升华情感。)
2、体会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过渡:刚才,我们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到这里(指黑板上的大榕树)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师拍手),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老师的叙述,课件出示众鸟纷飞的景象)
①通过画面欣赏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师生伴着欢快的音乐声有节奏地击掌,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②“鸟儿组”的同学通过文本再次感受热闹场面。
三、自主感悟榕树和鸟儿密不可分,互相依赖,感受大自然的和谐。师:通过欣赏画面和朗读课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盎然,鸟儿是那么生气勃勃。其实,你们刚才读课文时不知不觉地已经进行了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现在我们要进行第二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鸟儿”和“树”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儿站起来,“榕树”坐着不动。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能形容自己特点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生朗读、交流后,上台写词语。)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黑板上的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自己?(通过自我介绍,比一比谁更有魅力)
2、换位整合。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的榕树和鸟儿是什么关系? ①学生自由发言
②教师小结:真心地感谢“树”和“鸟”,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鸟儿们,还犹豫什么?赶快上台去找到自己的家。(学生把课前准备的鸟儿图片贴在黑板上的大榕树上。)
③换位读书。(“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齐读写树的自然段)④学生交流换位读书的新感受。
3、师生再次和巴金一起去游览鸟的天堂(欣赏课文情境朗读)
4、小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四、加强语言实践训练:
1、如果你是一只鸟儿,你会对大榕树和那儿的人们说些什么?
2、请你试着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板书设计:
树
大
茂盛
鸟的天堂
和谐美
鸟
多
快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