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1寓言二则

来源:星星旅游

  学情分析: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普遍存在。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揠苗助长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学习完这篇课文大家就会知道了。(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让学生体会总结)

  2、注意寓言的“寓”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

  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不要轻易给学生评价,通过后面的学习,针对性的指导。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自我介绍

  3、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二)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从读书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一)什么叫寓言?

  教师总结:蕴涵着深刻含义的短小的故事叫作寓言。

  (二)《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了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分层教学

  部分学生背诵《揠苗助长》。

  二、导入新课

  (一)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寓言《守株待兔》。

  (二)自学解题。

  1.查字典解释:

  守——守候。

  根据图画理解:

  株——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也叫树桩子。)

  讨论理解

  待——等待。守株待兔——守候在树桩旁边等待野兔。

  提问:等待什么样的野兔呢?

  2.自读课文,再讲“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候在树桩旁边,等待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生字词。

  shǒu zhū cuàn zhuāng

  守 株待兔 窜出 树桩

  zī       chú

  乐滋滋 锄头

  (二)指名朗读《守株待兔》。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齐读课文。

  (2)讨论回答。

  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谁能回答得简单一点?

  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

  ——按问题回答: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说“谁”,再说“怎样得到”,最后说“一只什么样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

  比较两个句子。思考:他为什么能捡到?第二个句子说得更明白。

  第二个问题。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做: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他的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种田人的想法不能实现。因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

  ——你从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的?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窜”是乱跑、乱逃的意思。所以说野兔跑得很快。

  “丢下锄头”是什么意思。

  “丢下锄头”就是不种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讨论第三个问题:

  结果: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

  (3)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树立形象靠感受。

  1.朗读《守株待兔》,想想那个种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那个种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总撞死在树桩上。

  (二)分析错因要思考。

  1.提问:那个种田人错在哪里?

  2.讨论。

  (1)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捡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个种田人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还能不劳而获。

  (3)那个种田人丢下锄头,守株待兔,兔子没等到,庄稼也完了。

  (4)那个种田人错就错在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结果把事情办糟了。

  (三)揭示寓意需提炼。

  1.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成语“守株待兔”是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有万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五、朗读课文

  (一)课文中的那个种田人,因思想方法上的错误而办了蠢事,导致了不良后果。因此在描写这两个人的心理,言行时都带有讽刺意味。这一点在朗读时要加以注意。

  (二)延伸课文。

  你有什么想对这个种田人说的吗?

  板书设计

  守        株        待        兔

  守侯        树桩       等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