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课文.该单元教学都是写动物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同时,进一步学习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观察反映生活的能力.《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主要记叙养鸟活动,着重描写珍珠鸟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文章美在自然清新的文笔,更美在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的爱意.学生通过阅读本文,联系生活经历,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培养他们爱护生命,善待动物的观念.人与动物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创美好人间.编者意图明确.本文还在于培养学生状物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动物的实践能力,明确观察对写景状物,对反映生活情趣的重要意义.就其地位可言,《珍珠鸟》意在观察动物,训练动态描写,对初一同学来说,这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细品.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珍珠鸟》一文作者以独特的角度,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害怕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确定
教学目标为:
(1)朗读理解文章蕴含的深情.
(2)了解观察对描写动物的意义和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3)初步学会观察,描写动物的基本方法,注意运用描写动物的词语.
(4)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和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体会课文描写动物细腻入微,语言运用准确传神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为:
"人之爱"和"鸟之爱"两方面的结合,理解"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并未形成,这时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因此引导他们关爱动物易于产生共鸣.这时的学生语文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在教学中注意朗读,讨论,培养阅读分析,组织语言能力,让其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方法的选用
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拟人化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童话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人与鸟的对话为表现形式,语言亲切清新,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法指导上,指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头,颈,肢,尾,羽等组成部分),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观察;指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即动态的发展过程),注意动词运用要准确,传神;指导学生观察动物时发挥想象和联想,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神形兼备,妙趣横生.
五,教学程序
⒈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要以"一石击水"之势,在课前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可采用动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给学生自读课文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听录音,看动画)一对大珍珠鸟(夫妇)在森林搬家到城里之前的一段对话,对话中充满了对陌生世界的憧憬和对人类的畏惧.此法形象生动又不一味地拘泥于文本,体现了具有创新精神的阅读教学理念.
2,感知教材
精心利用教材,这是阅读教学的软肋.教师应将全盘讲授变为相机诱导,指点门径,拨正迷津.点拨要点在要害,这要害就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不要全盘托出,而要引导学生自求得之,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⑴(珍珠鸟的介绍):主人对"我"的爱护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精心设置环境 ②不加干扰
归纳为"四不":不看,不管,不赶,不写(板书)
⑵(主人的介绍):小珍珠鸟对"我"的态度变化过程:
归纳:显得怕人→渐渐胆大→已经放心→完全信赖
通过珍珠鸟和主人的自我介绍,学生由听到的信息中归纳出要点,点拨形式不拘一格,行之有效.这样形象感知全文,切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课堂意趣横生,高潮迭起,高效低耗,充满活力.
⒊讨论质疑
这一环节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注意力,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比较,思辨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之有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动机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的讨论,可从突破重点入手.
⑴在文中找词语,互改互评,理解文中内容.
小鸟的变化
活动范围
动作行为
神态描写
显得怕人
渐渐胆大
已经放心
完全信赖
⑵比较词语,揣摩语言,比较优劣.培养学生语感,注意用词的准确传神,养成赏品语言的习惯.
大鸟"伸"出小脑袋
a小鸟"探"出小脑袋
幽深的从林
b幽静的从林
一个蓬松的球儿
c一个松软的球儿
⑶设计问题供学生讨论:"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此句的作用是什么 谈谈你对文末最后一句的看法.
4,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充分感受体验,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这一环节关键不是简单地对课文进行直观朗读,而是在对比中读以感受不同的感情.
故设计这样两个步骤:
(1)有感情朗读课文7-14节,体会人与鸟之间感情的变化.
(2)把文中的"小鸟"或"它"换成"你"后,再次朗读,体会并比较感情的不同.
通过称呼的变化朗读,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作者那如诗如画的文章中,体味人与动物相互信赖,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体会文中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
5,拓展练习
这一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有这么两个:其一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学习作者的写法之后可以仿照进行自我的练习,抓住细节之处细细描绘,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其二是深化文章的教学立意,不拘泥于文章,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动物,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生命意义的教育,把文章的立意引向深处.问题如下:
(1),写一段自己跟动物亲密相处的场景,
(2),谈谈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6小结,布置作业
你学习本文后,对观察描写动物有什么启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