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杨氏之子教案

来源:星星旅游

  教学目标:

  1、学会六个生字,会认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聪慧、诣、乃至、禽”等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的巧妙,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的巧妙, 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杨氏之子》。(生:齐读课题。)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和咱们平时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3、解题。

  尝试断句,初步感知文言文。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

  2、检查课文的生字。(出示:生字)指名读

  3、认识了生字,谁愿意来试着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我们在读文言文时,不光要读得字正腔圆,还得要做到停顿得当。(师范读)你也能像我这样把课文读流利吗?

  生:练读。

  师:抽读。2——3名(男女生各读一遍)

  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读了课文,你有不理解的句子吗?

  2、学生质疑。

  3、相机指导理解不懂句子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给我们大家听听。(2——3人讲)

  四、深究文本,感悟语言巧妙。

  1、读懂了课文的内容,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生,甚聪慧。

  3、甚聪慧的意思是说非常的聪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你看出他的聪慧?

  4、交流相关的句子。

  5、为设果,果有杨梅。(反应快)

  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从应声答曰看出反应快。说明小孩聪明。

  7、从小孩的回答中感受到他聪明。(出示对话)

  8、这小儿的回答妙在何处?他听懂了孔君平的话,顺着他的话反驳,正是聪明。

  9、再细细地品味一下这句话,(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它还妙在何处?(如学生答不出引导:为何不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10、我们不妨先读读。“未闻”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什么?

  11、这样更委婉,更机智,既显得有礼貌,又让孔君平无言以对。

  12、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是不是很会说话呀!

  13、再读一读这段对话,你还体会到什么?(用否定的形式来回答,妙。)感受杨家小孩语言的魅力。

  14、如此聪慧可爱的小孩愿意把它记在心中吗?一起读一读课文。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五、 总结延伸

  1、 多有意思的文言文,短短的五句话,55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言简意赅。多么机智巧妙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世说新语》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去读一读,看一看。

  板书: 10、杨氏之子

  甚 聪 慧

  为设果  杨梅  君家果

  应声答曰  孔雀  夫子家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