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来源:星星旅游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黑板”跑了》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题,错把马车车厢的后背当成“黑板”的事,反映了他专心研究科学的可贵精神。本课内容生动易懂,叙事层次清楚,有利于学生学习默读、复述故事。根据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练习复述。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课题设疑: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跑了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时抓住“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一中心句来理解全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多提出疑问,再联系课文,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学习。

  我在课堂上一直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抛一个“绣球”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讨论,尽情地争辩……哪怕花上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动吗?“你觉得安培傻不傻?”这两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鱼钩一样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也就最活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正是这样,我的学生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争辩”,我的学生慢慢地绽放着自我的风采:活跃、大方、睿智、善辩。

  回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想起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总以问题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单调乏味。我在生字的教学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我是不是可以采取更有趣、更灵活的方法,如猜字谜、编生字儿歌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的反思对于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一定大有帮助。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参加了射阳县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例研讨活动后,听了专家的现场点评,我对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又有了新的认识,再反思自己执教的《“黑板”跑了》这一课的第一课时后,颇有感触。

  一、循序渐进式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地引领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词语。

  我在解读课题、质疑课题以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出示了第一遍读课文的要求:(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确;(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理解生字词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时要高一些,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流利;第三遍读课文的要求是让学生边读边想,“黑板为什么会跑了?”“黑板上为什么加引号?”这样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读课文,层次比较清楚,学生也能在老师有意识的安排和引导下顺利地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而且还能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层次性的学不仅体现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上,在词语的教学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我出示四组精心设计的词语,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词语的音读正确,然后去掉拼音,用开火车的形式抽读词语,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理解词语,从而达到读好词语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课开始,我引导学生读了课题后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乃是一种自主精神,一种怀疑心态,一种探索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而且我们也真切地看到,学生带着疑问两次走进课文,通过读的方式寻找答案,非常准确地解决了“黑板为什么跑了?”从而也了解也课题上引号的用法。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叶圣陶曾说过: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我在本课生字词的理解上就是给了孩子一片自主理解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朗读把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这一理念是好的,这一设计也是可以肯定的。但由于我引导得不够清晰,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一点都不明确,你究竟要让他们干什么?究竟要他们去表现什么?所以学生就没有了思维的指向,不知道是谈对词语的理解,还是读词语。我也有点不明白。因此在课堂上的问题切入口要小,指向性要明确,你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干什么?他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答案?你都要在心中有数,而且你还要能针对不同的答案(或者是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作好临时的变动。总之是要以万变应万变

  三、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素质为课堂注入一股清新的泉流。

  在整堂课上,还有一个细节也充分地展示了课堂的应变能力。当学生说不出“聚精会神”的意思时,我从课堂上、从学生中间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去理解这一词语。“看,现在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还有王晓敏也在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然后引导学生想想还有什么时候也在“聚精会神地”想或做什么事。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说的依据,有了思维的依托,所以课堂上立刻热闹了起来,学生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在课堂上要能紧紧地抓住这种训练学生说话的时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锻炼说话能力。

  四、待解决的问题。

  1、在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是呈现出从读得不好到读得好这一过程就更好了。

  2、在指导长句的朗读时,我认为把停顿的符号画在停顿处,然后再指导学生读,有个别学生读得不是太好,我没有当场好好指导她,处理得有点急躁了。

  3、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可由于时间把握不好,识字写字过程有点仓促,指导书写不是太到位。

  参加这次活动之后,我感觉对我来说我真的在成长,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找到了方向。我很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展示的机会。

  让词语在学生心中活起来——《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为学生不会阅读、写话而苦恼,天天在学习课文,读词认字,但是理解和表达能力却让人失望。常常埋怨学生笨,怎么学了的词就不会用呢?今天我才知道,真正笨的是我,是我没有让词语在学生心中活起来。书上的铅字本来就是没有生命的,甚至是枯燥的。我们喜欢读书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把它变得生动形象,或者是能通过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我们能熟练地运用一些语言是因为我们积累了它,而且知道它在什么地方能表达什么意思,在需要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而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没有这种能力。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训练。

  “聚精会神”是本课一个相当重要的词语,课后要求结合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再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但是,上本课的时候,我没能让这个词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只是找了个近义词换词理解了一下。课后,我觉得自己处理得太草率了。看样才能让这个词语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应该做这样几件事:1、聚和会都有集中在一起的意思,这个词语是说把精神集中在一起。2、出示句子,请学生读。此时,安培的精神集中在什么事上?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试着把这个情景演一演。4、再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把它替换下来,放到句中读一读。

  也许这样一来,这个词语就会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