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会交流和讨论,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出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感受;产生对地球现状的忧虑感,并自觉提高环保意识,爱护地球。
教学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自由讨论、自觉感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目,体会情感。
1、板书课题。齐声朗读,体会每一个字的轻重程度。
2、分析作者拟题目的。这种拟题方法很少见过,回忆前面所学课文的拟题方法:有以事件命题,以景物命题,以人物语言命题,读后思考:从每个字的轻重程度,你体会到什么?
3、从“只”字想象,作者写作时怀着怎样的情感?(珍爱)
二、情感切入,感知全文。
1、用自己的方式读全文,告诉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这么珍爱地球?说出一点就行。
2、讨论,分析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美丽渺小、资源有限、别无去处
3、学生将板书内容连成一句话:只有一个地球,她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没有她,我们别无去处。
三、理解内容,欣赏评价。
1、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谈体会(自己认可的观点、怀疑的观点、不懂的地方、体会更深的地方),可以先和同学讨论。
2、将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如果是由某一段或句子得出的体会,就写在句段旁;如果是从全文得出的体会,就写在题目下或全文后面。
3、按课文结构展开讨论。
1)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美丽渺小”部分(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从这一段得出什么体会?
分析描写地球“美丽”的词语:纱衣、母亲、摇篮。(比喻、拟人)
分析描写地球“渺小”的词语:五分之一。(比较)
分析“美丽”和“渺小”的关系,从一褒一贬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矛盾、无奈)
2)教师范读“资源有限”部分(第3、4自然段)。学生谈体会,教师引导分析如下词句:
“慷慨”“枯竭”“不节制”的意思是什么?体会到什么?请学生谈谈从课外了解到的关于矿物资源的知识。
“再生”“随意”“灾难”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生物链的破坏谈谈后果。
想象描绘: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变成灾难,若干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
3)学生齐读“别无去处”部分(第5、6、7自然段)。教师提问:这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色?分析设问句和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调作用。
让学生谈谈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宇宙知识。
4)学生谈谈教师没能分析到的其他体会,引导出结论:地球很美丽,可是太渺小,这是宇宙发展的结果,人类无法改变;但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灾难却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在人类别无去处的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精心保护地球。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师板书“精心保护”。
四、自主讨论,形成认识。
学生自由读全文后,分小组开讨论会“怎样精心保护地球”。
教师小结:珍爱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情感;精心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行动。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号召大家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小学生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地球的珍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