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最高赔偿12年。
赔偿金是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来计算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而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劳动纠纷处理的方式如下:
1、协商程序;
2、申请调解。调解是指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帮助交换意见,提出解决建议,促成双方化解矛盾的活动;
3、仲裁程序。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4、诉讼程序。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
劳动纠纷的四种类型如下: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产生的劳动纠纷;
2、因执行国家的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规定而产生的劳动纠纷;
3、因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劳动纠纷;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纠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