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分析中国西部产业组织存在经济规模水 平不高、行业集中度低、产业进入程度低与退出壁垒程度高等 2、企业分散,市场集中度低 笔者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计算了2004年西部部分主要 问题之后,提出西部产业组织优化的具体路径是调整和优化 行业的集中度。在计算的23个行业中,西部地区仅有烟草制 企业规模结构;鼓励中小企业自由竞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激励和,维护合理的 市场结构等。 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等六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B.4)超过35%。根据贝恩产 产业组织路径 垄断竞争 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标准,其中,仅有烟草制品业(集中 度为58.85%)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行业,其他五个行业属于 【关键词】 中国西部一、中国西部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1、规模经济水平不高 中(下)集中寡占型,这些行业之所以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是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工业 因为它们多属于严格控制的自然垄断行业。其他各行业, 化水平相当低,加上改革之初国家采取的战略是优先发展东 除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部沿海地区,所以西部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相对于东 制造业属于低集中寡占型行业以外,市场集中度(CR.4)均低 部沿海省份来说,西部工业总体规模经济水平偏低,规模经济 于30%,有的甚至不足10%。这些行业企业数量极多,不存在 效益较差。 集中现象,竞争比较激烈。以上是用工业法人单位企业数据计 2004年,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排名的2154家大型企 算所得,如果加上众多小企业,则集中度更低。过低的集中度 业,属于西部12省的企业仅376家,占17、456%;而属于东部 水平、生产的极度分散化必然导致西部工业产业内部过度竞 11省的企业有1298家,占总量的60.260%。另外,西部地区进 争,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的集 入全国工业500强的企业只有78家,占15.6%,进入工业 约性增长。1000强的有148家,占14.8%;而东部地区进入全国工业500 强的企业有326家,占65.2%,进入工业1000强的有642家, 3、产业进入程度低,退出壁垒程度高 (1)行业之间进入壁垒差异较大,部分行业进入壁垒失 部分行业 占64.2%。西部地区大型工业企业的数量较少,反映了西部地 效。西部工业各行业的产业组织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而另外一些行业的进入壁垒失效,企业盲目进 区的工业整体实力明显弱于东部地区,企业的规模也明显小 进入壁垒较强,于东部企业。从行业来看,进入全国工业500强或1000强的 入现象严重。从各行业企业数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进入壁垒较 西部企业,多是石油开采、电力、石化、烟草、钢铁等由国家严 高的行业多为采掘、原材料工业和某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制造 格控制的垄断性行业,而一些竞争性较强、技术含量高的行业 品生产。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烟草制品业是 则很少有西部企业的身影。 这类行业的代表,这些行业企业数目小、集中度高,大企业所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西部地区工业的规模经济水 占比重高。而进入壁垒偏低的部门多为技术简单、平均规模较 平显著低于东部发达地区,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由于规模的 低和市场广阔的制造部门,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 影响,众多专业化协作程度低,所谓“小而全”的小型企业在西 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部企业总数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使西部很多潜在规模经济的 业、食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些行业大都是企业 利润率偏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度竞争现象。 产业,不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不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进步, 数目众多,从而阻碍了西部工业产业组织运作绩效的提高及经济的集约 增长。 (2)多数行业退出壁垒高,社会资源难以在产业间实现优 化配置。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国有经济比 84《当代经济)2007年第1o期(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重大,地方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更要 为主,以低价格、低质量的方式经营,缺乏利益刺激和技术改 考虑解决就业、社会安定等行政目标。因此,地方会通过 造的动力;要么这类企业可以凭借其的优势地位,在缺乏 多种途径甚至用行政命令阻碍企业退出。另一方面,企业退出 有效竞争者的情况下,采用提高价格的方式获得盈利,严重损 意味着企业倒闭,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失业、转业,而目前我国 害消费者的利益。如果不放松这种管制,降低这些行业的 包括西部地区还没有建立起相应完善的养老、失业保险等社 进入壁垒,结果势必损害多方面的利益:既损害了企业本身的 会保障制度,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这些问题都 利益,又损害了同行业竞争者的利益,同时也不能让消费者得 加强了西部企业的退出壁垒。 到本可以从竞争中得到的好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多数行业存在着过 4、降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退出壁垒,真正让价值规 低的进入壁垒或过高的退出壁垒,造成了有限的资源不能够 律发挥作用 合理有效地在产业之间、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自由流动。过 当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时,必然有大量企业被迫从行业中 低的进入壁垒使得某些行业充斥着大量的协作化程度不高的 退出,如果行业的退出壁垒过高,不能真正地实现优胜劣汰, “全能型”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大大低于最小经济规模,在比较 产业组织也不可能得到优化。如果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 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可以在高成本下运作,与效率较高的大企 由于种种原则不能顺利退出,就会不计成本地与生产条件较 业争资源、争市场,使整个行业在整体效率低下的状况下运 好的企业进行恶性竞争,结果使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都以低于 营,经济呈粗放型增长方式。而过高的退出壁垒则造成了大量 成本的价格进行竞争,这样无论是对行业发展还是企业发展 的经济效益差、难以为继的企业不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退 都是无益的。但是我国西部目前这种情况很多,国有企业中这 出所在行业,进而造成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差,经营方式成粗 种情况更为普遍,较高退出壁垒的形成主要是非经济的制度 放型。 原因。“中国西部没有正常的企业破产机制,实际上是从法律 二、中国西部产业组织的优化路径选择 途径上‘堵死’了企业通过破产退出的正常途径。”如果再 1、调整和优化企业规模结构,提高西部规模经济水平 不大力度降低企业的退出壁垒,只会造成过度竞争,对企业、 企业规模结构是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 对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均是无益的。 直接影响着产业组织的合理化程度。调整、优化企业规模结构 5、调整市场集中度,降低和强化不同产业进退壁垒,维护 一般可通过存量资产调整和增量资产调整两条途径。长期以 合理的市场结构 来,我国西部企业存量资产基本处于凝固状态,难以实现合理 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分布战线过广、集中度低的状况, 流动和重组,企业规模结构的调整困难重重,企业规模结构难 应引导国有企业逐步从竞争性行业退出,进入规模经济 以实现合理化。调整企业存量资产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 显著、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国民经济命脉有关部r'q。要实现这 立和完善企业破产、兼并机制。通过企业的破产、兼并,可促使 点,就必须加强规模经济显著、具有垄断性质和公益性质 一批破产企业的资产尽可能进入效益好的企业并同时促进企 行业的进入壁垒,避免厂商的过度进入导致过度和低效的竞 业具有时效快、资金省和效益高等特点。(2)进一步建立和完 争;同时,降低它们的退出壁垒,为经营不善的厂商提供一条 善产权转让市场,推进国有资产转化重组。(3)发挥在存 正常、高效和低成本地转移配置不当资源的途径。对必须由国 量资产调整中的作用。 有经济进行集中生产的产业,应积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合作 2、鼓励中小企业自由竞争,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一批真正 合资生产,改变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以保证成分有效的竞争。 的“垄断”企业 对一般竞争性行业同时降低进入退出壁垒。特别主要降 这种“垄断”企业属于一种厂商垄断,有一定的合理性与 低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行政性和经济性进入壁垒,以及由地方 非长期性,而且这种实现“规模经济”的企业,在技术的开发与 保护主义引致的厂商退出壁垒。这是形成有序、有效竞争市场 应用、生产率的提高等方面可以给目前的我国西部经济带来 秩序的前提条件。 新的希望和活力。绝不能干预这种竞争以及“垄断”的结 (该文所属基金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西部地 果,特别是地方不能从地方利益出发制定种种来保 区产业组织优化与经济集约增长研究》(04@ZH008)) 护本地企业的发展。因为非市场性行为势必带来相反的效果, 不仅不会形成规模经济,还会带来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 【参考文献】 设、资源配置不当和资源浪费等不正常的现象。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对于行政性垄断行业,适当地降低其市场进入的行政 [2】王晓燕:中国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模式及现实路径选择Ⅱ1.经济经 性壁垒,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其垄断利润 纬,2002(5)。 由于并非企业,因此它“在决策时往往要兼顾经济增 [3】孙天琦:我国产业组织现状及诱因 价格与市场,2000(9)。 长、社会稳定、保证就业等多重目标”,这就使得由控制的 [41谢地:产业组织合理化与吉林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Ⅱ1.社会科学战 线,2000(5)。 垄断性企业在实际中不能兼顾社会福利目标与企业本身的盈 [5】柯颖:从过度竞争到寡头垄断:我国产业组织优化的选择U】.改革 利目标,再加上由来保证没有其他竞争者的进入,使企业 与战略,2002,(9)。 的活动很难做到有效率。因此,要么这类企业以社会福利目标 《当代经济}2oo7年第1o期(上)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