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前三十年,活在祖宗的福德里,享受群居文明的包庇,因为前三十年对于人来说,从无知到有知,能安然度过,说明祖宗们有积德的功底。
中间三十年,也就是从三十岁到六十岁,活在父母的功德里,有功德的父母,能给予德行指引,言行指引,能开拓群体认知,帮助孩子在群居身份中获得自信。
后三十年,从六十岁到九十岁,人就是活在自己的功德里,前半生守规矩,忙付出,会迎来群体的关注与尊重,会得到人群的庇佑与孝敬,最后的生命旅程,就是不断收敛人性,不断放下身份,为子孙积累智慧,蓄养精神。
人一生,不能不守规矩,不能忘记本分,不能脱离人群。
每个人有每个人活着的缘分,不要去跟命抗争,而是要学会适应。 有人从小就不依靠父母,靠自己博弈生存。
靠自己不是坏事,因为最终的好处,都会落在自己身上。 佛家说的修来世,其实并没有来世,而是修后半生。
有人认为自己承载太多,还一生苦痛,其实可能承载并没有很多,因为人类世界一直就是有做人的量变支撑。
承载到了一定的量,就会发生变化,整个人都会不同,会感到生命变得轻松。。 抱怨并没有用,唯有不断承载做人的责任,等待量变的来临。
每个人都是前前后后几十年,特别有福报付出多守规矩的,就还能再多活个三十年。
大树妈妈茶修 2016年7月16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