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类型:苏教国标版 所属学科:语文>>三年级下学期 课 题:19 放飞蜻蜓 19 放飞蜻蜓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 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次备课☆ 二 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熟读课文不仅 有利于学生了解课 文大意,而且为理解 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并认 真品味精美的词句, 学习描写的方法。) 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 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 么? 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 易接受他的教育) (2)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 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 练习分角色朗读。 (1)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 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 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 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 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 散步----看见孩子们捉蜻蜓 讲蜻蜓的结构、特点、功能 商量说:“放了它,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