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卷第6期 工会论坛 Vo1.19 No.6 2013年11月 Tlrade Unions’Tribune NOV.2013 案例教学法在《新闻评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徐苒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 00) f摘要】国内高等院校《新闻评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要问题——教学方式呆板单调,仅仅满足于对于《新闻评论》写作 规律的简单介绍,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符合现代教育中“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闻评论》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从教学的预先准备、教学的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新闻评论;能力为本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1GG212)系列论文之一。 (中图分类号1G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53(2013)06一O144--02 《新闻评论》是一门建立在新闻学、政治学、新闻 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共享控制权,因此案例教学法 写作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旨在提高学 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与“自觉性” 生对各类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分析解读 意识。 与思辨能力 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新闻采 (二)摆脱“标准答案”的限制 编专业的学生今后进入新闻实践领域,能否更好地 2013年上海纽约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中,曾经担 传达党和政府的决策,反映人民的呼声,正确进行舆 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的美方校长雷蒙发表致辞, 论引导,除了要学习掌握一些新闻传播的规律之外, 其中就谈到“创造者、发明者和领导者不可能靠背诵 其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教授此门课程时除讲 和记忆别人的答案来创造、发明和领导。他们必须 述理论知识外,还要特别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掌握为旧问题给出新的、更好的答案的能力,必须掌 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评论》课程中的价值 握能及时发现旧答案已经不合时宜的能力,因为世 案例教学法就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 界是在不停变化的。”翻多年来,我国传统的应试教 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 育造成了学生心中“标准答案”的观念根深蒂固,也 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 使学生只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 学方法” 。在新闻评论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避 力与多元化思维能力的发展。结果,学生毕业后高 免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重灌输轻启发的传 学历但低能力,善模仿却缺创新,而“案例教学法可 统教育的缺陷。 以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决定及行动对于事件的影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觉性”意识 响,同时反思决策及行动决定的过程,认识到面对两 传统的新闻评论课程中,教师的讲授一直占据 难困境时,并无绝对完美的解决之道,也无绝对的标 主导地位,教师独自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题目, 准答案。” 对于习惯寻求标准答案的中国学生而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方式”完成练习,学生完全处于 言,案例教学法意味着提升学生对于不确定和模糊 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案例通 不清结论的忍受程度,使其感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复 常是一个对现实新闻环境的详尽描述,它讲述了主 杂性,并能够接受多元化的答案。 体的困境——一个真实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 二、《新闻评论》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需要的 一个或多个的真实的疑难问题。案例通常没有特定 条件 的解决之道,教师或许比学生知识要丰富些,但他不 (一)教室形式 能够提供权威的答案。他在教学过程中是设计者、 案例教学的教室管理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室 引导者、组织者,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案例 形式有所不同。传统的课桌椅的排列是以教师作为 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与学生在论 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前后排同学进行交流只能回 收稿日期:2013—1卜O1 作者简介:徐苒(1980-),女,山东济宁人,新闻学硕士,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144 徐苒:案例教学法在《新闻评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转自己的身体,无法自如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而 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与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并设计 好问题。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新闻评论中的复杂情 不适合案例教学法。理想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室应该 是圆桌形的座位排列,在这样的座位排列中,每个同 学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每一个发言者都可以与其他 的听众对视和交流。但是,这种课桌椅的排列受到 班级学生人数的制约,如果人数太多,学生面对面交 流的距离就会过大,反而会影响讨论的热烈氛围,因 境为核心,难度要适中。实际上,案例教学法的成功 实践不仅需要教师的辛苦设计和准备,还需要学生 付出更多的学习准备时间。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学 生在上课之前必须阅读案例和熟悉案例的内容,否 则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有深度的思考。 (二)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要解决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需要学生的 通力合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的 规模以5人左右为佳,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 能力、学习风格特意安排。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各个 而案例教学的班级应该是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一 般15人左右。但在中国的高校中,一般班级的人数 在30.5O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地分组讨 论,而后由每个组的代表发言、争论。 (二)熟悉学生 、 为了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达到良好课堂讨论 小组取一个名字,选出小组发言人,发言分为观点陈 述和自由辩论两个部分。观点陈述应控制在一个简 单的框架结构中,以便使发言者的表达清晰、准确。 在自由辩论中,小组成员应积极参与,相互协作。教 师适当介入小组活动,对于不参与或者发言懈怠的 学生个别访谈,也可以让小组自行反思其运作方式 的效果,教师应对每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这种了解 不仅仅限于人与名字的相互对应,而是对每个学生 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与性格特征都有所了解,这样 才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其 在课堂中更好地进行分工和协作。 (三)合适的案例 是否有缺陷,同时肯定小组的成绩和学生的努力,鼓 励每一个组员积极参与。 (三)师生评估总结 合适的案例应该包括这样几种特性: 1、争议性。案例教学法中,让学生进入情境设 身处地地去思考是 个重要特色,而其核心就是要 设置一个复杂的境地。由于案例具有争议性,因此 课堂会更有挑战性和论辩性。学生在这样的背景 中,就会产生学习、研究和讨论的主动性,教师则充 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以职业新闻评论员的视 讨论完毕后,教师应将每一个同学的发言串联 起来,进行点评和总结,回归到新闻评论的理论,当 然也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与此同 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反思其 不足,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基于案例教学 法的特殊性,评价学生应依据学生发言是否积极、发 角去分析案例,联系社会现实对新闻事件进行评判。 2、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要素,也 同样是新闻评论文章的价值所在。众所周知,新鲜 的案例比旧案例更能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更具有吸 引力。通过新鲜案例的分析,学生还可以及时了解 言准备是否认真充分、发言的水准如何,学生也可对 自我表现进行评估,以促使学生追求自我成长。 四、结语 新闻评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 最新的信息,获知新闻界最新的变动。这就对教师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发生的 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的革新。在教学过程中,学 生积极参与,教师积极引导,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 而不是结果,实践了现代教育中“以能力为本”的价 新闻事件以及各家媒体的评论。因此,教师的劳动 和付出不仅仅花在课堂上,在课余时间则需要教师 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案例。 3、针对性。案例教学中选用的案例必须满足教 学内容的需要。教材通常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编排 值取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 大学学报,2009,(6). ’【2]凤凰网:我们不是要告诉你们某个正确答案[BB/ O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 1—201 3-08/ 1 3/285482 07—0.shtm1. 新闻评论理论与实务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案 例时应该根据每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 案例,使案例与本次授课的基础理论紧密结合。 三、《新闻评论》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流程 (一)案例的设计与准备 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法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何佳讯.广告案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责任编辑:张希宇)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