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

来源:星星旅游
关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一、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二、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三、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1)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

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2)海陆

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上年较差可达20~60℃。

此外,地形、天气及植被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3)地形

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4)天气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在《地理环境概述》(胡兆量等著)的“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一章中,有这样一个结论:“温度的**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较差越大。”许多师生看到这里都产生了疑问,因为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上册第50页有个“表2.4”(见下表),其中的数据反映出的山地与平原气温**较差的对比情况,与上面的结论刚好相反。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山地(泰山)**较差一年四季总是低于平原(济南)。也就是说,应该是海拔越高,**较差越小。这样就出现了两个“相悖”的结论,到底是哪一个结论出错了呢?其实这两个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大家在阅读分析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地理信息,从而把结论前提给忽视了,也就产生了上面的疑惑。

每个结论的成立都是有前提条件的。上面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其实是在不同的前提条件下成立的。具体来说,《地理环境概述》中是从两个尺度谈**较差问题的,“温度的**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较差越大”这个结论是针对大尺度地形区而论述的;在这个结论后面接着又进一步论述到:“在相等的高度下,山顶山脊温度**较差小,河谷盆地温度**较差大。高原上的河谷是**较差最大的地方”,这则是针对中小尺度地形区的论述。高中地理有关济南、泰山**较差的比较应属于后者,即从中小尺度角度去论述的。其实很多教师和同学在看这个表格时,只看到了泰山和济南这两个一高一低的地理事物,却忽略了表格上方的一个重要地理信息:山地与附**原气温**较差的比较。“附近”两字已明确界定了济南和泰山二者之间的空间联系,它们属于同一个中小尺度地形区。因此,正确结论是:在大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较差越大(如青藏高原,海拔高,**较差大);在中小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较差越小(如泰山**较差一年四季总是低于附**原上的济南)。

为什么山地比附**原气温**较差小呢?对此,很多同学及一些教师也不甚清楚。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变化幅度越小。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较差就小于附**原气温**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较差越大”呢?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所以气温的**较差就大。

现将气温**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气温**较差亦称气温**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变化越小。

2.气温**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较差小。

3.气温**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较差小。

4.气温**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