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化学平衡
高考要求
内容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基本要求 知道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其限度 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略高要求 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较高要求 能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能进行有关化学平 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义 衡常数和转化率的简单计算 认识温度、浓度、压化学平衡移动 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一般规律 勒夏特列原理 平衡图像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利用平衡图像对化 通过平衡图像掌握化学平衡的状态 学平衡状态进行综合分析 知识点睛
板块一、化学平衡
1、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当温度一定时,固体溶质在某溶剂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达到饱和之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我们把这类过程称作可逆过程。从左向右的过程称作正向反应,由右向左的过程称逆向反应。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就达到了最大限度,即溶解处于平衡状态(溶质的溶解速率与溶液中溶质分子结晶析出的速率相等)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1 of 16
科学研究表明不少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即正反应和逆反应都能同时进行。可逆反应的特点:①在相
同条件下同时进行,且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②符号“”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生成物。③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2、 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前提),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本质),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状态(特征)。这样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就达到了该反应的最大限度。
可以借助速率——时间图像以及浓度——时间图像来对化学平衡状态进行理解。
化学平衡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可用几个字来概括:“逆”、“等”、“动”、“定”、“变”。
①“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等”,即v正=v逆; ③“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即v正=v逆≠0,所以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④“定”,一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在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质
量分数等)保持不变。 ⑤“变”,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外界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①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
a. 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b. 在方程式同一侧的不同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 方程式两侧的不同物质的生成速率(或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a. 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
b. 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
c.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d. 各组分的分子数之比不变 e.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f. 各组分的转化率或产率不变
g. 若体系中有有颜色的物质,体系颜色不再变化。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2 of 16
③ 以密闭容器中的反应mA(g) + nB(g)pC(g) + qD(g)为例:
是否达到平衡 平衡 平衡 平衡 不一定平衡 平衡 不一定平衡 可能的情况举例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数一定 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各气体的体积或是体积分数一定 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生成p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molC v(A):v(B):v(C):v(D)= 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 压强 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r) 温度 气体的密度 颜色
压强不再变化,当m+n≠p+q时 压强不再变化,当m+n=p+q时 Mr一定,当m+n≠p+q时 Mr一定,当m+n=p+q时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体系温度一定时 密度一定 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不变,就是有色物质的浓度不变 不一定平衡 不一定平衡 平衡 不一定平衡 平衡 不一定平衡 平衡 不一定平衡 平衡 例题精讲
【例1】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2和H2合成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最后降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后相等。 D、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减小等于逆反应速率的增加。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3 of 16
【例2】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B2
【例3】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1-1
【例4】N2和H2在恒定温度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N2和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4mol·L和8mol·L,反应
达平衡时有10%的N2被消耗,回答: (1)平衡后的压强为原压强的百分之几? (2)此时氨占气体总体积的百分之几?
(3)此时若使容器中氨的浓度超过1mol/L,可采取哪些措施?
知识点睛
板块二、化学平衡常数 转化率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例如:
H2(g)+I2(g)2HI(g)
c(HI)c(H2)c(I2)2 =K
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一般反应的可逆反应,
mA(g) +n B(g)p C(g)+qD(g)
c(C)c(D)c(A)c(B)mnpq 当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可以得出:<注>
K
①不同平衡体系平衡常数不一样,平衡常数越大,说明生成物平衡浓度越大,反应物浓度相对较小,
即反应进行的较完全。因此平衡常数大小可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不考虑外界条件改变);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4 of 16
K很大,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大,转化率大
K的意义 K居中,典型的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反应的方向变化。
K很小,反应进行的程度小,转化率小
②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改变而改变,只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③用气体分压表示平衡常数,叫分压常数。如合成氨工业反应:
N2+3H22NH3 催化剂 Kp=
p(NH3)32高温、高压 (了解)
P(H2)P(N2) 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只有固体或是液体存在的时候,由于其浓度可看作是“1”,因而不代入公式。
⑤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方程式中的各 物质的计量数等倍扩大或是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⑥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2)可利用平衡常数的值作为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以及不平衡时 向何方向进行以建立平衡。(浓度熵的概念)
3)利用平衡常数K的值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升高温度,K变大,则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升高温度,K减小,则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转化率:
可逆反应中的转化率为:达到平衡时,已发生反应的分子数/总分子数×100%
化学平衡计算的三段法:
可逆反应mA+nBpC+qD达到平衡时:
①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即:vA.∶vB.∶vC.∶vD.=m∶n∶p∶q ②各物质的变化量(变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反应物的平衡量(或浓度)=起始量(或浓度)-消耗量(或浓度) 生成物的平衡量(或浓度)=起始量(或浓度)+增加量(或浓度)
这就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三段法。
关于转化率的计算:
当反应体系到达平衡时,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5 of 16
例题精讲
O2(g)=CO2(g)的平衡常数为K,则相同温度下反应 【例1】2000K时,反应CO(g)122CO2(g)2CO(g)+O2(g)的平衡常数K为( )
1(K)2A.
1K B.(K)2 C. D.
11
(K)2【例2】298K时,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30①N2(g)+O2(g)2NO(g)K110; 81②2H2(g)+O2(g)2H2O(g)K210 92K410 ③2CO2(g)2CO(g)+O2(g) 则常温下,NO、H2O、CO2这三个化合物分解放氧的倾向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无法判断
【例3】PCl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PCl5(g)。 PCl3(g)+ Cl2(g)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 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
PCl3的浓度为0.150 mol·L-1。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例4】x、y、z都是气体,反应前x、y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2y衡时,测得反应物总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物总的物质的量,则平衡时x的转化率
A.80% B.20% C.40% D.60%
【例5】把6molA气体和5molB气体混合放入4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气)+B(气)
2C(气)+xD(气)经5min达到平衡,此时生成C为2mol,测定D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x = 2 B. B的转化率为20%
C. 平衡时A的浓度为0.8mol/L
D. 恒温达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85%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6 of 16
2z达到平
知识点睛
板块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联合可逆反应的速率——时间图像来记忆
①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就会改变正反应速率或逆反应速率,从而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气体的压强改变,可改变气体物质的浓度。气体物质的浓度改变后如果能导致 v正≠v逆就可以引起化学平衡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中,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计量系数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计量数大的方向移动。
③温度
当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④催化剂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同等程度的加快,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不变。
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或压强),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题精讲
【例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当单独改2NH3(g)
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催化剂,v正、v逆 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正、v逆 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C.降温,v正、v逆减小,且v正减小的倍数大于v逆减小的倍数 D.体积不变,加入氩气,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7 of 16
【例2】对于某一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某种条件,结果使某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 )
A.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物的浓度相应减小 D.平衡可能移动也可能不移动
【例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3H2+N2
A.恒温恒压充入氨气 C. 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例4】某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例5】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
A.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B.恒压,充入HI(g),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C.恒容,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D.恒容,充入H2,I2(g)的体积分数降低
2NH3达到平衡时,下列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B.恒温恒压充入氮气 D.恒温恒压充入氦气
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 2SO3(正反应放热)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例6】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NO2(g)体系中,n(NO)随时
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n(NO)(mol) 0 0.020 1 0.010 2 0.008 3 0.007 4 0.007 5 0.007 催化剂(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8 of 16
已知:K300C>K350C,则该反应是 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错误!未指定书签。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O)=2v
(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 是 。
正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例7】等物质的量的A B C 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s)+dD(?)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测的A减少nmol ,B减少n/2mol,C增加3n/2mol,D增加nmol,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1)该反应的各系数a —— b—— c—— d——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
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态,B——态,D——态。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
测知四种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是——反应。
【例8】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
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
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 且C3 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9 of 16
知识点睛
板块四、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1.图像分析的方法
(1)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的原理挂钩。
2)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 数以原点为起点。
3)抓住变化趋势,分清正、逆反应,吸、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v(吸)>v(放),在速率-时间 图上,要注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例如,升高温 度,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
4)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时间图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 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
(2)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沙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 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 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2.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平衡的图像类型 (1)速率—时间图
这类图像定性揭示了反应正、逆反应速度随时间(包含外界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变化规律, 体现平衡特征以及反应平衡移动的方向。通常用来推测反应平衡改变的外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 1)改变条件时若曲线是连续的,则改变的单一反应条件是物质的浓度发生了改变;如果平衡移动 的瞬间出现了断点,则有可能是温度发生改变或者是压强发生了改变。若速率发生了变化,而 平衡未发生移动,则有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是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平衡体系改变了压强。 2)若新平衡时反应速率比原平衡反应速率大,则改变的条件应是增大物质的浓度,或增大压强, 或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
3)根据平衡移动的瞬间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而确定改变的条件。
(2)浓度—时间图
这类图像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 折点(达平衡)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比例符合化学方式中的计量数关 系。注意:
1)物质的量减少的是反应物,物质的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反应前后不变的的可能是催化剂。 2)反应一段时间之后,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且都大于零,该反应应为可逆反应;若一段时间后,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10 of 16
某物质的量减少至零或趋向于零,说明该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3)根据相同时间内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或物质的量浓度的改变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之 比,可求出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3)全程速率—时间图
这类图像表现的是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在分析图像时要抓住各反应阶段的主 要矛盾,从而理解各拐点的意义。
(4)含量(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
常见几种形式。图像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某条件,如使用催化剂或温度升高或增 加压强,对平衡的影响。这种图像的折点表示到达平衡的时间,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 定不同曲线相关的温度(压强)的高低(大小),水平线的高低对应平衡移动的方向。分析时注 意:
1)“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即先到达平衡(图像为先出现拐点)的温度(压强)比较高(大) 或是存在催化剂。
2)再由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到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是物质的平衡百分含量的变化判断出平 衡移动的方向。
3)要掌握如何判断这类图像的正误
(5)恒压(温)线图
该类图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是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通过图像可以推 断可逆反应的热效应或反应的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注意:
1)该类图像中曲线的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温度压强下的平衡状态。
2)“定二议一”原则:可以通过分析相同温度(或压强)下不同压强(或温度)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大小或是物质的平衡浓度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气体反应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或 反应的热效应)。 3)此类图像中,只要起始状态相同,则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6)速率—温度(压强)图
这类图像体现的是正、逆反应速率随着温度(或压强)变化而变化。通过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 化的程度的不一样,来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移动的方向,从而进一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或是气体 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11 of 16
例题精讲
【例1】KClO3与Na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和SO42的速率如图所示,已知这个反应速率随着溶液中C(H)的增大而加快。
(1)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2)反应后期时,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 v0t1t N2O4(g),
【例2】取5等份NO2 ,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例3】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在密闭容器中进
行,右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T1<T2 P1>P2 m+n>P ΔH<0 B.T1>T2 P1<P2 m+n>P ΔH>0 C.T1<T2 P1>P2 m+n<P ΔH<0 D.T1>T2 P1<P2 m+n<P ΔH>0
【例4】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 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B% T2P2 T1P2 T1P1 ①②③ 0 t
1-1N2(g)+CO2(g) △H=-373.4kJ·mol。在恒容的2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12 of 16
【例5】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
--
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 I2(aq)+I(aq)I3(aq)的△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例6】某温度时,在2L容器 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 变化曲线如图2-1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
-
-
-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13 of 16
家庭作业
练习 1. 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生成物用平衡浓度 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C.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D.从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的进行程度
练习 2. 反应2A(g)2B(g)+E(g)-Q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
取的措施是( )
A. 加压 B.减压 C.减小E的浓度 D.降温
练习 3. 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
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 2SO3(正反应放热)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练习 4. 对平衡N2+3H22NH3 ,
(1)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氮气,平衡——移动。(2)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加入氨气呢?加入氩气又怎么样呢?
(3)如果需要增加氢气的转化率,可以有什么办法?
(4)如果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氮气的转化率——。
催化剂练习 5.【(08全国理综I·11)已知:4NH4(g)+5O2(g) = 4NO(g)+6H2O(g),Δ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
-1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14 of 16
NO含量 NO含量 1000℃ 1200℃ 1×105Pa 10×105Pa 时间
A.
NO含量 NO含量 1000℃ 催化剂 时间
1200℃ 1000℃ 1000℃ 无催化剂 C.
时间 时间
月测题选
1. 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 + 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一个N 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②一个N 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 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⑤NH3%、N2%、H2%都不再改变 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 ⑦正反应速率v(H2)=0.6mol·L-1·min-1,逆反应速率v(NH3)=0.4mol·L-1·min-1 A.全部 B.只有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⑦ D.只有①③⑤⑥⑦
2. 某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B.恒压,充入HI(g),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 C.恒容,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D.恒容,充入H2,I2(g)的体积分数降低
3. 在一定条件下,xA+yB zC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1)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的关系是 。
(2)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加压时,如果平衡发生移动必须向 方向移动(填“正反应”
或“逆反应”)。 (3)已知B、C是气体,现增加A物质的量(其他条件不变),平衡不移动,则A是 态。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15 of 16
(4)加热后C的质量分数减少,则正反应是 热反应。
铬与近视
铬是一种银光闪闪的金属,自行车上镀的“克罗米”就是铬。铬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科学家通过实验指出:如果没有铬,人体里的胰岛素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生长发育不良。铬的缺少,又会影响视力。通过对青少年近视病例的调查分析表明,日常饮食中缺少铬,会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得凸出,屈光度增加,因而造成近视。
如果饮食正常,一般是不会缺铬的。可是偏食,总吃精细食品,就可能造成缺铬。因为越精制的食品,含铬量越低。相反,粗制食物的含铬量就比较高。如粗糖的铬含量比精糖的铬含量高100—200倍。
人体每天需要从食物中得到20到500ug的铬,只要饮食正常,可以满足人体对铬的需求。假如你感到缺铬,或者开始近视,那么,不妨经常吃含铬量较多的食物,如糙米、全麦片、小米、玉米、粗制红糖等等。
高二化学原理·第3讲·化学平衡·学生版 page 16 of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