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来源:星星旅游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焦灼(zhuï) 颓唐(tuí) 拭干(shì) 愧怍(zuî) B.蹒跚(pān) 奔丧(sàng) 憎恶(z eng) 交卸(yù) C.迂腐(yū)

斟酌(zuî) 伎俩(zhī)

尴尬(gāng)

D.惨淡(cǎn) 颠沛(pèi) 举箸(zhù) 诘问(ji ) 2、下面各组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赃物 重峦叠障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B.荒谬 不可明状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C.惧惮 眼花缭乱 情郁于中 月明风清 D.狼籍 触目伤怀 莫名其妙 富丽堂皇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C.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愧怍:惭愧。)

D.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胸中有丘壑:胸怀宽阔,非常谦虚。)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呢?

B、澳大利亚海关当局正在对代表团成员的历史记录进行反复核对,以核实在参加过悉尼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以及即将参加雅典奥运会的运动员中,是否有人涉嫌走私兴奋剂。

C、金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 5、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 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上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C. 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也不行. D. 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行径。

B.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够成为人的前提。

C.他虽然已经超越了别人,那么,今后的任务就是超越自我。

D.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7、.找出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 ) A.《阿长与<山海经>》——散文——鲁迅 B.《芦花荡》——小说——孙犁 C.《信客》——散文一一余光中 D.《核舟记》——魏学洢——《虞初新志》 8、下列各句书写与原诗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 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9、对下列各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本意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此处充分(夸张)地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僵硬的毫无生气的病态。)

B、人民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的渡江区域。

(“百万”说明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横渡”表现了遇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均” 意思是都,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不含”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C、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 “找”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二、阅读下列各短文,

(一)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 )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上面,两脚向上( )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10.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倾 爬 探 蜷 攀 B. 倾 攀 探 爬 缩 C. 探 攀 爬 缩 倾 D. 探 爬 攀 缩 倾 11、对划线句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家境惨淡,照应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皮大衣形成对比,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 B、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C、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D、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12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爱子之情,儿子十分感动。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了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

13、对选文中“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分析不恰当的是( ) A、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这一句又道出了为什么父亲不肯让我去偏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觉踏实满足。

B、用第一人称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时,可以作直接描写,用“似的”表明是在推测别人的心理活动,不恰当。同时,从内容上说,买橘子这件事情对父亲来说也很轻松。 C、作者不是通过对话而是通过动作刻画人物心理、感情,表现父亲虽说心情沉重,但因

为怕儿子难过,只得强抑离愁,“扑扑衣上的泥土”故意显出“心里很轻松似的”。 D、这里,慈父爱子的至情,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这“衣上的泥土”又补充了前面爬上爬下时的形象。

(二)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15、对阿长这一人物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她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帮助别人是她最幸福的事。 B.因为她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表现了她的、细心。 C.因为她热心,表现了她喜欢帮助别人的性格。

D、因为她发现“我”非常喜爱这套书,而“我”又是她最疼爱的、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16、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B、运用比喻,表现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情态。 C、运用夸张,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兴奋的情态

D、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三)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7.本语段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8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8、、联系全文,从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上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 ( ) A、追求自然之趣。 B、不仅是技术而且更是一项艺术。 C、假山重峦叠障和池沼屈曲自然。 D、从任何一点上看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9、对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分类别的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了假山、池沼各是怎样与其它景物配合的。 B.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池沼是怎样与假山相配合的。

C.用分类别的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了假山与假山、池沼与池沼是怎样配合的。 D.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假山、池沼是怎样与游人互相配合的。 20从说明文的语言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

A.选文中的“大多”、 “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B.“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色。

C.“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D.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可生动,“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表明选文以平实为主。

21.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理解正确的是( ) A.平时经常看历史书,心里就知道自然界的高山深壑。 B.平时游览的地方多,对各地的奇丽风景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C.平时看的书多,游览的地方多,就会对一些险峻的地方久久 D.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四)

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注音解释不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翁逾墙走 yú 越过 B、三男邺城戍 sù 防守

C、老妪力虽衰 yù 老妇 D、如闻泣幽咽 ye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23、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4、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老翁走了,老妇人走出门张望 B、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一个儿子让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 C、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房中再也没有别的可当壮丁的男子了,只有一个尚在吃奶的孙子。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隐隐约约、时断时续的抽泣声。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诗人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诗人构思巧妙,明写老妇,暗写差役。

B、这是一首抒情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歌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被差役抓走了。 C、这是一首古体诗,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抒情色彩,在事件发展中,处处感到有诗人存在。结尾以“独与老翁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慎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了石壕老人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看到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夫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带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答案 题号 选项 题号 选项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7 71 8 18 9 19 10 20 第二卷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4分)

冰雪文序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26.请解释文中粗词的意思。(4分)

(1)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藉 (2)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 异 (3)遂现空灵遂 遂 (4)作之者固难 固 27.请用“/”为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断句。(3分 )

冰 雪 之 在 人 如 鱼 之 于 水 龙 之 于 石 日 夜 沐 浴 其 中 特 鱼 与 龙 不 之 觉 耳。

28.翻译文中划线的文言语句。(3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2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

30.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

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在与儿子的剥豆比赛中,我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2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3分)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 ___、__ ___ ___和____ ___ _。(2分)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2分)

答: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成语用正楷或行楷写在后面的田字格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六、作文(40分)

题目:我有这样一个好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伙伴、朋友、邻居等),构成完整的标题。

(2)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 (3)字数600左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