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周 星期 2008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诵读欣赏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 目标2 重 点 教 学 目标3 难 点 前 提 测 评 1、释词 锁:锁住,笼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 聊:姑且。 2、古文今译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 欣赏诗歌 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句中“滋味”指什么? 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4、提问: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寞之情。 尝 尝 试 试 练 习 达 再 次尝标 试练习 达 标 测 评 上阕写暮春三月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这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表现了词人在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 1、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1、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光明媚万物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借此抒发了作者喜悦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既描写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气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中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4、这首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中抒发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 。 6、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句意相反的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 见 欢 李煜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 板 书 设 计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