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总结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第六章 结构特征:苯环、游离羧基1.
、双水杨酯(酯、阿司匹林(酯键、游离羧基)2. 代表药物:水杨酸(游离羧基)(酯、双氯芬酸钠二氟尼柳(游离羧基)、甲芬那酸(游离羧基)键、游离羧基)、、吲、萘普生(酯键)键)、布洛芬(游离羧基)、酮洛芬(二苯甲酮、游离羧基)、尼美舒、酰胺键)S、酰胺键)、美洛昔康(S哚美辛(游离羧基)、吡罗昔康( 利、对乙酰氨基酚(酰胺键) 3. 鉴别实验: )三氯化铁反应:(1 ①.水杨酸反应:水杨酸加三氯化铁试液,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 、二氟尼柳阿司匹林(水解)、双水杨酯(水解) 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②.酚羟基反应:对乙酰氨基酚 烯醇式羟基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缩合反应(酮洛芬)(2缩合(加热:乙醇溶解,酸性条件下(硫酸),与二硝基苯肼酮洛芬(二苯甲酮) 至沸)生成橙色的偶氮化合物
(3)重氮化偶合反应(对乙酰氨基酚:潜在的芳伯氨基)再加入碱性β萘酚生成红对乙酰氨基酚:稀盐酸加热条件下,与亚钠试液, 色偶氮化合物
4)水解反应(阿司匹林)(并产生醋酸加入过量稀硫酸酸化,生成白色沉淀,阿司匹林与碳酸钠加热水解, 臭气
5()荧光反应(甲芬那酸) 溶于硫酸后,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随即变为棕绿色
阿司匹林及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的检查4.)阿司匹林中的有关物质:合成起始原料苯酚及合成中间体与副产物,如游(1乙酰水杨酸本酯、水杨酸酐、水杨酰水杨酸、离水杨酸、醋酸苯酯、水杨酸本酯、乙酰水杨酸酐
游离水杨酸:阿司匹林为乙酰水杨酸,在生产过程中因乙酰化不完全,或在精制过程中及贮藏期间的水解而产生水杨酸。游离水杨酸对人体有毒性,因其分子中所含的酚羟基在空气中易被逐渐氧化生成一系列有色(如淡黄、红棕甚至深棕色)醌型化合物而使阿司匹林成品变色,因而需加以控制
①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HPLC)
检测方法:稀硫酸铁铵溶液显色反应
注:药典采用1%冰醋酸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以防阿司匹林水解,同时采用HPLC检查,C18作填充柱
(紫外)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双水杨酯②.
检测方法:铁盐比色法(水杨酸可与三价铁生成有色配位化合物) 注:为避免双水杨酯的水解,以三氯甲烷为溶剂,采用水相萃取比色法
)对乙酰氨基酚中对氨基酚和对氯苯乙酰胺的检查(2 ①对氨基酚及有关物质在反相色谱条件下易出现峰拖具有酸碱两性,对氨基酚同时含有酚羟基和氨基, 尾和峰的现象,可使用离子对色谱法消除这一现象 法检查检测方法:以四丁基氢氧化铵为离子对试剂,采用离子对反相HPLC
5.含量测定 1)原料药的测定:阿司匹林:酚酞作指示剂(滴定液直接滴定①直接滴定法:药物溶于中性乙醇,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不适于有机酸类稳定剂的干扰,专属性较差,易受阿司匹林的水解及其产物、( 阿司匹林制剂;原料药测定时,也需要注意
规范操作,避免水解引起的偏差)用盐酸滴定液回滴定剩余滴定液溶解后,②剩余量滴定法:用定量过量的NaOH 滴定液的NaOH,加热使酯键水解后,再用硫酸NaOH③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加入定量过量的 】【阿司匹林原料药回滴剩余的NaOH滴定液(可显著提高准确度和精密度) 优点:准确、避免了酯键水解的干扰 缺点:但无法消除药物里本身酸性物质的干扰第二步为水解第一步中和酸性水解产物及稳定剂,以消除干扰;④两步滴定法: 阿司匹林制剂】后剩余量滴定【
3)制剂(紫外分两步滴定法、柱分配色谱-当附加成分显著影响主成分测定时,可采用: 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用外标法计算含量离子抑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用 供试品溶液制备里冰醋酸的作用:注: 进而消除因色谱柱对阿司匹林的吸附而造成的色谱峰拖①抑制阿司匹林的解离, 尾与的现象 ②抑制阿司匹林的水解,增加溶液的稳定性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第七章 结构特征:苯乙胺、邻二酚羟基1.
)酚羟基(1①两个酚羟基:肾上腺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硫酸特 布他林、盐酸多巴胺 ②一个酚羟基: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硫酸沙丁胺醇、重酒石酸间羟胺③没有酚羟基:盐酸甲氧明、盐酸氯丙那林、盐酸克伦特罗、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氨溴索
反应)Rimini)脂肪伯胺(可发生2(.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盐酸甲氧明、
理化性质:酚羟基特性、弱碱性、旋光性、紫外吸收特性2. 鉴别实验3.:酚羟基)
与三氯化铁的反应(盐酸去氧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1 与三氯化铁显绿色、碱性条件下为紫红色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显棕色至暗紫色、)与甲醛硫酸的反应:肾上腺素显红色、(2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显淡红色芳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去氧肾上腺素(3)氨基醇的双缩脲反应( 环侧脸具有氨基醇结构)溶液即:加水溶解后,加硫酸铜与20%NaOH盐酸麻黄碱(无酚羟基,极性小) )((络合物),水层变成蓝色Cu2+显蓝紫色;加乙醚,振摇后放置,乙醚层显紫红色29%NaOH:加水溶解后,加硫酸铜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有酚羟基,极性大)溶液即显蓝紫色;加乙醚,振摇后放置,乙醚层不显色(络合产物在水层,不在 。可与盐酸麻黄碱区别乙醚层)
反应(4)脂肪伯胺的Rimini滴与2,溶解,加亚硝基铁试液2滴、丙酮重酒石酸间羟胺:取本品5mg ,即显红紫色。60℃水浴中加热1min碳酸氢钠0.2g,在
4. 特殊杂质与检查 (1)酮体:紫外分光光度法 )光学纯度的检查:色谱法、电泳法(2、其他(高效液相色):去氧肾上腺素(TLC(3)有关物质(除盐酸克伦特罗外) 谱法)
5. 含量测定
(1)非水溶液滴定法
由于本类药物为弱碱性,在水溶液中用酸滴定液直接滴定没有明显的突跃,终点难以观测,常不能获得满意的测定结果。而在非水酸性溶剂中,只要其在水溶液中的pKb值小于10,都能被冰醋酸均化到溶剂醋酸根水平,相对碱强度显著增强,因而使弱碱性药物的滴定能够顺利进行
①对象:有机碱及其氢卤酸盐、磷酸盐、硫酸盐及金属盐类药物
②非水溶剂种类:
酸性溶剂:冰醋酸
碱性溶剂:二甲基甲酰胺
两性溶剂:甲醇
惰性溶剂:甲苯、三氯甲烷
③pKb为8~10:冰醋酸
pKb为10~12:冰醋酸与醋酐
pKb>12:醋酐
④基本原理:强酸置换出与弱碱结合的弱酸BH+A- + HClO4 → BH+ClO4-
+ HA。
在醋酸介质中的酸性:HA⑤酸根的影响:
磷酸盐酸>>高氯酸>氢溴酸>硫酸>影响如测定有机碱性药物氢卤酸盐时,由于被置换出的氢卤酸盐的酸性相当强,醋酸汞冰醋滴定终点,不能直接滴定,需进行处理。
一般处理方法是加入定量的以消除氢卤酸对滴定的干扰与不良酸溶液,使其生成在醋酸中难解离的卤化汞, 影响,碱式色⑥终点指示:常用电位法和指示剂法。指示剂为结晶紫,酸式色为黄色 为紫色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淀粉作指示剂、重酒石酸间羟)溴量法(一个酚羟基(2 胺)再以碘在酸性溶液中酚羟基的邻对位活泼氢能与过量的溴定量地发生溴代反应, 量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测定剩余的溴)亚钠法(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盐3( 酸甲氧明)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钠定量发生重,盐酸克伦特罗分子结构中含有芳伯氨基 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可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
和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芳伯氨基) 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比色法(盐酸克伦特罗栓4. )气雾剂(酚羟基)加盐酸奈乙胺、摇匀、摇匀、加氨基磺酸钠、盐酸克伦特罗:处理后加亚钠, 摇匀注:奈乙胺遇亚钠也能显色,干扰比色测定,所以在重氮化后,应加氨基磺 酸铵将剩余的亚分解除去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第八章结构:亲脂性芳香环、中间连接功能基(酯键——对氨基苯甲酸酯类、酰胺键1.
——酰苯胺类)、亲水性胺基 鉴别反应2.: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氯普卡因、芳伯氨基)重氮化偶合反应((1 盐酸普鲁卡因胺) 萘酚溶液显猩红色沉淀芳伯氨基在酸性溶液中与亚钠反应,加入碱性β- 芳仲胺在酸性溶液中与亚钠反应,生成乳白色沉淀 2)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再①鉴别盐酸利多卡因:在碳酸钠试液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紫色配位化合物,转入三氯甲烷中显黄色
②鉴别盐酸普鲁卡因胺:被浓过氧化氢氧化成羟肟酸,再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紫红色,
随即变为棕黑色。【羟肟酸铁的反应】
③.盐酸利多卡因在酸性条件下可与氯化钴试液反应生成亮绿色
(3)水解产物反应
①鉴别盐酸普鲁卡因:加NaOH变为白色沉淀,加热变为油状物,继续加热,生成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热至油状物消失,加盐酸即析出白色沉 淀.
加热煮沸,再加入碘加热,生成黄色沉淀,并产生碘苯佐卡因:加NaOH②鉴别 仿的臭气(水解后,与碘生成黄色沉淀)
特殊杂质与检查3. 对氨基苯甲酸类杂质的检查(1)可进一步脱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类,对氨基苯甲酸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或受热,羧转化成苯胺,而苯胺又可被氧化为有色物,使注射液变黄、疗效下降、毒性增 加 及其他杂质的检查2,6(2二甲基苯胺)酰苯胺类局麻药中 )盐酸罗哌卡因的光学纯度检查(毛细管电泳法)(34. 含量测定
(1)亚钠滴定法: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中性红做指示剂:内指示剂法)、注射用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普鲁卡因胺及其制剂、醋氨苯砜
①原理:芳伯氨基或水解后生成芳伯氨基的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与亚钠定量发生重氮化反应,可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
②测定的主要条件
A. 加入适量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在不同无机酸中,重氮化反应速度不同,即氢溴酸>
盐酸>、硫酸,由于氢溴酸昂贵,多用盐酸;但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往往加入适量的溴化钾,使体系中的溴化钾和盐酸起到氢溴酸的加速作用
B. 加过量盐酸加速反应:过量盐酸有利于:1)重氮化反应速度加快;2)重氮盐在酸性溶液中稳定;3)防止生产偶氮氨基化合物而影响测定结果
芳胺类药物与酸的摩尔比为:1:(2.5~6)
C. 反应温度:重氮化反应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但是生成的重氮盐又随温度升高而加速分解,可在室温(10~30℃),其中15℃以下结果较准确
D. 滴定速度滴定时宜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以下2/3处,一次将大部分亚钠滴定液在搅拌条件下迅速加入,然后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淋洗尖端,再缓缓滴定
E. 指示终点的方法:电位法、永停滴定法、外指示剂法(准确度差)、内指示剂法(终点提前,测定结果偏低)
(2)非水溶液滴定法(盐酸布比卡因弱碱性氮原子)
将供试品溶于冰醋酸-醋酐溶液中,用高氯酸滴定至终点;以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
注:加入醋酐的目的是:增强布比卡因的碱性,使滴定突跃明显
第九章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物
1. 结构与性质
(1)结构:苯基、1,4-二氢吡啶母核
(2)典型药物:硝苯地平、尼莫地平、非洛地平、尼索地平
(3)理化性质
①. 二氢吡啶的还原性:铈量法
②. 硝基的氧化性(亚铁盐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
③. 二氢吡啶环氨基质子解离性:丙酮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显橙红色
弱碱性:与氯化汞生成白色沉淀 ④.
⑤. 光不稳定性:避光操作 ⑥. 旋光性:外消旋体 ⑦. UV
2. 化学鉴别)亚铁盐反应:苯环硝基具有氧化性,可与氢氧化亚铁发生反应,生成红棕(1 色沉淀还原为芳伯氨基,锌粉偶合反应:硝基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被(2)重氮化- 鉴别(硝苯地平)重氮化-偶合反应可用
有关物质与检查:避光操作、名字3.
中有关物质的检查①硝苯地平 3,5-吡啶二甲酸二甲酯4(2-硝基苯基)-杂质I:2,6-二甲基- 3,5-吡啶二甲酸二甲酯(2-亚硝基苯基)-杂质II:2,6-二甲基-4 ②苯磺酸氨氯地平羧酸--3-5羧酸乙酯2-氯苯基)6-甲基-吡啶-(-杂质I:2[(2-氨基乙氧基)]甲基)-4 甲酯
含量测定:硝苯地平:邻二氮菲做指示剂4. 铈量法(硝苯地平)铈量法也称为硫酸铈法,是以Ce(SO4)2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法。由于酸度较低时Ce4+易水解,故本滴定在强酸条件下进行。Ce4+位黄色,Ce3+无色,自身可做指示剂,但不够灵敏,常用邻二氮菲做指示剂。
铈量法优点:
①. Ce(SO4)2标准溶液稳定
②. Ce4+还原为Ce3+是单电子转移,不产生中间价态的产物,反应简单,副反应少
③. 大部分有机物不与Ce(SO4)2作用,不干扰测定。因此本法特别适合于糖浆剂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
一、巴比妥类
1. 结构与性质
(1)结构:环状丙二酰脲
(2)代表药物:巴比妥(barbital)、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苯基)、司可巴比妥(secobarbital、双键)、戊巴比妥(pentobbarbital)、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C2上S取代)
(3)理化性质:
①. 弱酸性:酮式烯醇式互变:二元酸
②. 水解反应:与碱液共沸水解,释放出氨气
③. 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A. 与银盐的反应:在碳酸钠溶液中生成钠盐而溶解,再与银反应,先生成 一银盐,银过量时再生成二银盐(一银盐溶解二银盐不溶).
吡啶试液反应,生成紫色配-B. 铜盐:在吡啶溶液中生成烯醇式异构体,再与铜 巴比妥类药物,呈绿色)位化合物(鉴别含S C. 钴盐:碱性溶液中与钴盐反应,生成紫堇色配合物 D. 汞盐:与汞或氯化汞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在氨试液中溶解与香草醛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与香草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棕红色产④.
物 :⑤. UV 三取代二取代,1,5,5-)原性药物在酸性溶液中无UV吸收(5,5- 碱性溶液中电离: 5,5-二取代巴比妥类药物A. pH10:一级电离:240nm pH13:二级电离:255nm -三取代巴比妥类药物:只发生一级电离:240nmB. 1,5,5
⑥显微结晶:巴比妥为长方形结晶;苯巴比妥开始结晶是球形,后成花瓣状
4()鉴别实验 )丙二酰脲反应1银盐反应:与碳酸钠、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振摇即溶解,硝 ①. 酸银过量时不溶解 铜盐反应:在吡啶溶液中溶解后,与铜吡啶试液反应,显紫色②.
)特征基团反应2 溶液中与铅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元素:在NaOH①.
发生加成、Br2KMnO4 不饱和取代基:分子结构中含有丙烯基,可与I2、②. 反应,使其褪色(可作为司可巴比妥的专属性鉴别)
5)特殊杂质的检查(、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中性或碱性物质(提取重量项目:酸度(甲基橙指示剂) 法)、有关物质
)含量测定(6①.银量法:在滴定过程中,巴比妥类药物首先形成可溶性的一银盐,当被测供稍过量的银离子就与巴比妥继续用银滴定液滴定,试品完全形成一银盐后, 类药物形成难溶性的二银盐沉淀,使溶液变浑浊,以此指示终点ChP采用甲醇和无水碳酸钠溶剂系统,以银-玻璃电极电位法指示终点】【
③. 溴量法:司可巴比妥中的不饱和建可与溴定量发生加成反应
二、苯二氮卓类:硫酸荧光反应
1. 结构:苯环、七元含氮杂环
1位N上无取代基的有:奥沙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可发生醇式-烯醇式互变,具有酸碱两性
2. 性质:弱碱性(N)、水解性(在强酸溶液中生成二苯甲酮衍生物)、UV
鉴别实验 3.
1()化学鉴别法 ①沉淀反应:遇碘化铋钾生成橙红色沉淀 ②硫酸荧光反应上无取代者,与盐酸共热水解后,生成芳伯胺,可发N)芳伯胺反应:1位(2 -生重氮化偶合反应萘如奥沙西泮的盐酸溶液,缓慢加热煮沸,放冷,依次加入亚钠和碱性β- 酚试液,生成橙红色沉淀。 4. 有关物质与检查 氯氮卓:二苯甲酮 5. 含量测定 1)非水溶液滴定法(原料药的测定)( ①非水碱量法:本类药物多为碱性,高氯酸滴定液二甲基甲酰胺为奥沙西泮及劳拉西泮,氢氧化四丁基铵滴定液,②非水酸量法: 溶剂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第十一章 位有取代基1. 结构:硫氮杂蒽母核,2、10 理化性质:2.
)N①弱碱性( (光照时易氧化变色,避光保存)②易氧化性 ,其氧化物亚砜和砜则无此反应③与金属离子配合呈色(硫与钯离子配合呈色) (最强)205、2、300nm,双波长分光光度法④UV: 3. 鉴别实验 ()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与三硝基苯酚反应生成沉淀1 )氧化显色反应(硫氮杂蒽母核具有还原性)(2硫氮杂蒽母核与钯离子配合呈色的反应可用于吩噻嗪(3)与钯离子配合呈色:由于配合反应发生在硫氮杂蒽母核的硫元类药物及其制剂鉴别。(盐酸异丙嗪) 素与钯离子之间,该反应不受硫氮杂蒽母核氧化物亚砜和砜的干扰,专属性强 如葵氟奋乃静与氯化钯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题:有氧化产物存在时,吩噻嗪类药物的鉴别或含量测定方法为钯离子比色法 酸性条件下进行±0.1吩噻嗪类药物与钯离子反应,需在pH2
4()含卤素取代基的反应 焰色反应:奋乃静(氯):绿色①.位有含氟取代基时,可经有机破坏使共价结合的显色反应:吩噻嗪类的2②.
试液反应,溶液颜色改变。条件下与氟元素分解成氟化物,在酸性茜素锆 有关物质与检查4.
名字:有个吩噻嗪
含量测定5.
(1)非水溶液滴定法:弱碱性,高氯酸为滴定液 )提取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消除辅料及氧化物的干扰(23)钯离子比色法(盐酸异丙嗪):同上性质 ((4)HPLC:由于本类药物具有弱碱性及紫外吸收特性,主要采用反相色谱和离 子对色谱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
二乙铵、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扫尾剂:含氮碱性竞争试剂:醋酸铵、三乙胺、 乙腈 ②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极性较强的吩噻嗪类药物在反相色谱固定相中的保留较弱,有时调整流动相的 抑制其解离也不能使这些药物的色谱行为得到改善。pH)通常在反相色谱流动相的水中加入与待测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以增分离子电荷相反的离子对试剂,使之在洗脱中与待测组分离子形成离子对,离子对在非极强待测组分在非极性固定相中的保留(离子对的非极性部分越大, 性固定相中的保留越强),从而改善待测组分的色谱保留行为与分离行为庚烷磺酸钠、弱碱性吩噻嗪类药物常用烷基磺酸盐阴离子对试剂,如戊烷磺酸钠、 。十二烷磺酸钠等。为促进碱性药物质子化,一般使流动相呈酸性
盐酸氯丙嗪的含量测定方法:非水滴定法、紫外法、铈量法
喹啉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第十二章
一、喹啉类药物(荧光) 结构:喹啉环、奎宁环(N碱性强,与硫酸成盐,2个N与一个硫酸成盐)1.
2. 理化性质: (1)碱性 (2)旋光性 (3)荧光特性:蓝色荧光(喹啉、甲芬那酸、苯并二氮卓类) (4):UV
3. 鉴别实验 (1)荧光:硫酸奎宁和二盐酸奎宁在稀硫酸溶液中显蓝色荧光 )绿奎宁反应:水溶液中滴加溴试液与氨试液,即显翠绿色(2
4. 有关物质与检查 1)硫酸奎宁:酸度、三氯甲烷-乙醇中的不溶物、其他金鸡纳碱( (2)磷酸咯萘啶:酸度、氯化物、水中不溶物、甲醛、四氢吡咯
5. 含量测定 注意:原料药和片剂消耗高氯酸的摩尔比是不同的
UV吸收)二、青蒿素类(无特征 1. 结构:倍半萜内酯、过氧桥 2. 理化性质: )氧化性:过氧桥(1 )旋光性:右旋体2( )水解反应:内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34)无特征UV吸收(青蒿素、巴比妥原型药物)(
2. 鉴别实验
: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试液反应,淀粉实验)-)过氧桥的氧化反应(碘化钾1(.
淀粉指示液显蓝紫色)羟肟酸铁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与羟胺生成羟肟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反(2 应显紫红色(盐酸普鲁卡因胺、青蒿素) )香草醛-硫酸实验(3 4)IR( 吸收】UV【无特征 莨菪烷类抗胆碱药3. 第十三章 结构:莨菪醇、苯乙酸1. 性质:2. 1)水解性:酯键,阿托品可水解成莨菪醇和莨菪酸( (较强)N(2)碱性: 阿托品为外消旋体无旋光性)旋光性:东莨菪碱有旋光性,,可用于区分(3
鉴别实验3. Vitali鉴别(1)托烷生物碱类的 KOH作用,显深紫色酯键水解后,经发烟加热,再与KOH醇溶液和固体
有关物质与检查 4.(1)氢溴酸东莨菪碱:酸度、易氧化物(阿扑东莨菪碱/脱水东
莨菪碱,含有不饱和双键,紫外吸收)、其他生物碱(阿扑阿托品/脱水阿托品、颠茄碱,浑浊)
(2)硫酸阿托品:莨菪碱(左旋体,利用旋光度检查)
5. 含量测定
酸性染料比色法:硫酸阿托品
(1)原理:在适当pH水溶液中,碱性药物与H+结合成阳离子,而一些酸性染料可解离成阴离子;两种离子定量结合,生成具有吸收光谱明显红移的有色离子对,该离子对可以定量地被有机溶剂萃取,测定有机相中有色离子对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即可进行碱性药物的含量测定。
(2)酸性染料:溴甲酚绿、溴麝香草酚蓝、溴甲酚紫、溴酚蓝
(3)影响因素:
①. 水相最佳pH:选择一个最佳pH,使有机碱性药物和酸性染料分别全部以BH+和In-的状态存在,是酸性染料比色法至关重要的条件
酸件染料比色法中,水相的pH值过小,则酸性染料以分子状态存在
②. 酸性染料及其浓度:
A. 选用的酸性染料与有机碱性药物定量地结合
B. 生成的离子对要在有机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C. 生成的离子对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有较高的吸光度
D. 染料在有机相中要不溶或很少溶
E. 浓度太高,会产生严重的乳化层
③. 有机溶剂的选择
应选择对有机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形成的离子对萃取效率高、能与离子对形成氢键,不与或极少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溶剂,一般用三氯甲烷
④. 水分的影响:水相中有过量的酸性染料,水分的混入又可能会使有机相浑可所以在萃取过程中应严防水分混入有机相。从而影响比色测定的准确性,浊,
加入脱水剂或干燥滤纸过滤:可在加入供试品之前将缓冲液与酸性染料的混合酸性染料中的有色杂质⑤.
液先用所选用的有机溶剂萃取弃去,以便除去酸性染料中的有色杂质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 、C、盐酸、叶酸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B (一)维生素A 结构:环己烯、共轭多烯醇侧链1.
2. 来源:鱼肝油 A主要为醋酸酯和棕榈酸酯3. 维生素A1又称为视黄醇,鱼肝油中维生素 鉴别4.
渐变为在无水三氯化锑的无醇三氯甲烷溶液中显蓝色,维生素A三氯化锑反应: 紫红色。(注:反应必须在无水、无醇条件下进行) 6. 含量测定:三点校正法
(氨基嘧啶环与噻唑环)(荧光反应)(二)维生素B1 B1也称为盐酸硫胺(thiamine hydrochloride)维生素 鉴别实验:1.
硫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氧化成硫色素,)硫色素荧光反应:维生素B1(1 的专属性鉴别)色素溶于正丁醇中显蓝色荧光(维生素B1放置使分层,试液溶解后,加铁试液与正丁醇,强力振摇,方法:加NaOH上面的醇层显强烈的蓝色荧光;加酸使成酸性,荧光即消失,再加碱使成碱性, 荧光又显出片剂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B12. 含量测定:非水溶液滴定法(原料药) VB1的专属性反应)注射液的含量测定)、硫色素荧光法(
C(水溶性抗氧化剂)(三)维生素 结构:烯二醇、内酯环1.
理化性质:2.
)溶解性:水溶性(1 )酸性:一元酸(2 个手性碳,4个对映异构体)旋光性:(32 (4)还原性:烯二醇基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因双键使内酯环变得较稳定,和碳酸钠作用可生成单钠盐,不)水解性:Vc(5 发生水解。但在强碱中,内酯环水解生成酮酸盐 6)糖类性质((7)UV
3. 鉴别
(1)与银反应:烯二醇具有强还原性,可被银氧化,产生黑色金属银沉淀
(2)与二氯靛酚钠反应:2,6-二氯靛酚钠在酸性介质中为玫瑰红色,碱性介质中 作用后生成还原型的无色的酚亚胺C为蓝色。与维生素.
方法:取本品,加水溶解。加二氯靛酚钠,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杂质的检查4.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糠醛(1 b<(a)铁、铜离子检查:催化维生素C水解,-b)(2 (3)草酸的检查:维生素C的降解产物
5. 含量测定 )碘量法(1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可被碘定量氧化,根据消耗的碘滴定液C①. 原理:维生素 的含量的体积,即可以计算维生素C C②. 稀醋酸:维生素在酸性介质中受空气中氧的氧化速度减慢 ③. 新沸过的冷水:减少水中溶解的氧对测定的影响 掩蔽剂的干扰 注射剂测定前加丙酮:消除抗氧剂/④. )二氯靛酚滴定法(2二氯靛酚为一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为-原理:2,6。因此,维生素反应后,即转变为无色的酚亚胺(还原型)蓝色。当与维生素C无需另加在酸性溶液中可用二氯靛酚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为终点,C 指示剂。
维生素D:需要检查麦角甾醇(五)
(苯并二氢吡喃)(四)维生素E(脂溶性抗氧化剂) 1. 性质 1)溶解性:脂溶性()水解性:有乙酰化的酚羟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加热可水解生成游离的(2 生育酚,常作为特殊杂质检查 -生育酚二聚体3)氧化性:氧化产物为α-生育醌、α( UV(4)
鉴别实验2.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游离的生育酚,生育酚经)三氯化铁反应:维生素
E(1,Fe2+被还原为Fe2+与乙醚提取后,可被三氯化铁氧化成对-生育醌;同时Fe3+联吡啶生成血红色的配位离子
(2)反应:维生素E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生育酚,生育酚被氧化为邻醌结构的生育红而显橙红色
3. 杂质检查
(1)酸度:醋酸
(2)生育酚:生育酚具有还原性,可被硫酸铈定量氧化
(3)有关物质
(4)残留溶剂
含量测定 4.
(1)气相色谱法:气相内标定量(一定考) (2)HPLC
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1. 结构:环戊烷并多氢菲药理分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雄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雌激素、孕激2.
素) 、17)13)、孕甾烷(10、13103. 骨架分类:雌甾烷(13)、雄甾烷(、 4. 结构特征:醇酮基,位有α-4-3酮基,有紫外吸收;C17(1)肾上腺皮质激素:——A环有△ 具有还原性 C17位有羟基环有△4-3酮基;(2)雄激素:A 位为甲酮基、羟基4-3酮基;
C17A(3)孕激素:环有△ 位有羟基、乙炔基A环为苯环,C3位有酚羟基;C17(4)雌激素: 鉴别实验5.
母核特征鉴别(1)硫酸显色反应:,有的有荧光现象(如氢化可的松)甲酮基反应:黄体酮与亚硝基铁反应生成蓝紫色产物,该反应-)(217C
作为黄体酮的专
属、灵敏的鉴别方法17-α醇酮基反应:加碱性酒石酸显砖红色沉淀,加氯化三苯四氮唑(四(3)C氮唑比色法→醋酸可的松)显红色,加氨制银显黑色沉淀【用于皮质激素药物的鉴别→醋酸地塞米松】
(4)可与重氮苯磺酸作用生成红色偶氮染料的甾体激素类药物是:雌二醇【酚羟基】
(5)炔基的沉淀反应:与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炔雌醇、炔诺酮】
(6)UV:△4-3酮基:240nm
A环具有酚羟基的雌激素:280nm
(7)酮基的呈色反应:和羰基试剂如2,4-二硝基苯肼、硫酸苯肼、异烟肼、亚硝基铁等反应,形成黄色的腙用于鉴别【黄体酮】
6. 有关物质与检查
(1)硒:二氨基萘比色法
(2)游离磷酸盐:磷钼酸比色法
7. 含量测定
(1)四氮唑比色法
皮质激素类药物的C17-α-醇酮基有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定量还原四氮唑生成有色甲噆,此显色反应可用于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2)柯柏反应比色法
雌激素与硫酸-乙醇反应,显红色,并在520nm附近处有最大吸收
(3)HPLC:常用
(4)UV
抗生素 第十六章.
抗生素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其结构、组成更复杂,表现为: )化学纯度较低:三多:同系物多、异构体多、降解物多(1 )活性组分易发生变异(2 )稳定性差(3 、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penicillins(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 -ACA))、7-氨基头孢菌烷酸(71. 结构:β内酰胺环、6-氨基青霉烷酸(6-APA 2. 理化性质: pH6~6.8时较稳定)-(1)β内酰胺环的不稳定性(青霉素水溶液在 7)),头孢菌素(6、62)旋光性:青霉素3个手性C(2、5、()酸性与溶解度:游离羧基,相当强的酸性;青霉素的碱金属盐水溶液遇酸(3 析出白色沉淀 )UV):头孢菌素类有紫外特性,而青霉素类只有侧链含苯环时才有紫外特性。(4
鉴别3. 1)异羟肟酸铁反应(内酰胺环破裂生成异羟肟酸;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在碱性溶液中与羟胺作用,β- 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
有关物质与检查4. 本类抗生素的杂质主要有高分子聚合物、有关物质、异构体等 1)聚合物( 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①.
色谱柱:亲水硅胶、凝胶或经过修饰的凝胶如葡聚糖凝胶和琼脂糖凝胶等 ②. 为填充剂,可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一般不应超(水溶液或缓冲液)pH:2~8③. 流动相 )过30% 0.5~1.0ml/min 流速:④. )结晶性:(2 第一法:偏光显微镜法①.
X射线粉末衍射法②. 第二法: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 结构:链霉素(链霉胍、链霉双糖胺)
2. 无特征的UV吸收
3. 鉴别实验
(1)N-甲基葡萄糖糖胺反应(Elson-Morgan反应)
经水解后,在碱性条件下与乙酰丙酮、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呈樱桃红色。
(2)麦芽酚反应(Maltol):链霉素特征反应
链霉素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麦芽酚,麦芽酚与高铁离子在微酸性条件下(硫酸铁铵)反应显紫红色
(3)坂口反应:链霉素水解产物链霉胍的特有反应
本品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水解生成链霉胍链霉胍和8-羟基喹啉分别同次溴酸反应,其各自的产物再相互作用生成橙红色化合物
方法:本品加水溶解,加氢氧化钠与羟基喹啉,加次溴酸钠,显橙红色.
)茚三酮反应(4
有关物质4.
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氨基糖苷类)
合成抗菌药物分析第十七章
(一)喹诺酮类: 鉴别实验:1.
1()丙二酸反应:诺氟沙星→丙二酸反应 2)红外( )HPLC(3 )4UV( 2. 左氧氟沙星→光学纯度的检查
(三)磺胺类: 1. 鉴别: 金属离子的取代反应①.
这些钠盐与铜、银、磺胺类在碱性溶液中可生成钠盐,钴等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金属取代物的沉淀
②. 芳香第一胺反应
磺胺嘧啶、磺胺异恶唑、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多辛均具有芳伯胺基,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钠作用形成重氮盐;重氮盐遇碱性1β-萘酚发生偶合反应,生成橙黄色至猩红色的沉淀
方法:取供试品,加稀盐酸,加亚钠溶液,滴加碱性β-萘酚
③钠盐反应:焰色反应
④IR
⑤红外
2. 有关物质与检查:
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对氨基苯磺酸、甲氧苄啶降解产物
第四章 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
验证指标: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1)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2)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①. 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 ②.
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③.
)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存在下,采用的分析3( 方法能正确测定被测物质的能力。 :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质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检测限(LOD)(4: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质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5)定量限(LOQ( 应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定响应值与试样中被测物质浓度之间呈正6( 比关系的程度)范围:是指分析方法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要求时的高低限浓7( 度或量的区间 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一般为测定浓度的 80%~120%①. 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定浓度的70%~130%②.
)耐用性: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浓度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8 程度
药物制剂分析概论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1.
一般需采用适当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排除辅料药物制剂的鉴别常受其辅料的干扰, 干扰后进行,或改用其他方法。如不干扰,可直接采用其原料药物的鉴别实验 药物制剂含量测定测定的特点:2.
一般需采用适当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排除辅料干扰后含量测定常受其辅料的干扰,小剂
进行。缓控释制剂的含量测定多采用超声等方法促使药物释放完全后进行,复方制量制剂的含量测定可经浓缩等预处理后进行,或改用灵敏度更高的方法;法。如不干扰,可直HPLC剂的含量测定一般采用专属性强的分离分析方法,如接采用其原料药物的鉴别实验。
3. PAT:在线分析应用过程分析技术,直接从生产的关键环节自动采样分析,从而实现对药物制剂过程的实时、全数、动态、自动检测、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鉴别:identification
检查:tests
含量测定:assa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