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冈中学2014年秋季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

来源:星星旅游


黄冈中学2014年秋季高二(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27分,共9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勒死(lēi) 提防(tí) 马厩(jiù) 湛湛青天(zhàn) ....B.昭告(zhāo) 孱头(càn) 冗长(rǒng) 面面相觑(qù) ....C.道观(guān) 悲戚(qī) 枭雄(xiāo) 羽扇纶巾(guān) ....D.倨傲(jù) 埋怨(mán) 贿赂(luò)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惋惜 锲约 驽钝 垂暮之年 繁文缛节 B.篡夺 谛听 弹劾 躁动不安 肝脑涂地 C.尊循 憔悴 天堑 归根结蒂 礼尚往来 D.惶恐 决别 印玺 残羹冷炙 望风披靡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上,尽管早已有雅马哈快艇劈波斩浪,尽管 着各种豪华游轮,可这里的羊皮筏子仍 地演唱着古老的童谣。老爷爷那背负着半个世纪人间沧桑的双肩,把一代又一代黄河人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都划向那令人 的黄河岸。 A.荡漾 孜孜不倦 垂涎三尺 B.徘徊 乐此不疲 心仪神往 C.游弋 不知疲倦 情牵魂绕 D.游荡 勤勤恳恳 垂涎欲滴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五百多万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B.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的问题,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C.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复苏的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

D.面对大量的基金产品,从近年的投资结果来看,不但“自助式”投资让许多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回报,而且还会导致投资者严重亏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③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④间至赵矣 ⑤吾羞,不忍为之下 ⑥卒廷见相如 ⑦单于壮其节 ....⑧宜皆降之 ⑨空以身膏草野 ⑩皆共目之 ...

A.①②⑧⑨/③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⑨/②/③⑩/④⑥/⑤⑦ C.①②/③⑩/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⑧⑨/②/③④/⑥⑩/⑤⑦ 6.下列加点词语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

B.衡不慕当世 .. D.常从容淡静 ..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是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B.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其中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着他的艺术顶峰。

C.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的《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D.曹禺的代表作《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表现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9.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给“六书”下了明确的定义,“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B.对联也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以驱鬼压邪的习俗。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意思是在鞭爆声里,一年又过去了。这里的“元日”,指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夕。

D.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四种基本形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8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海宁孝廉查继佐,字伊璜,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春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耶!”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明世为观察,以樗蒲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曰:“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③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臵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至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

查既归,数年,值吴兴私史之狱,牵连及之。吴抗疏为之奏辩,查遂获免于难。初,查在惠州吴六奇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高二丈许,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至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六奇后卒官,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谥曰顺恪。

——清〃钮琇《雪遘》 【注】①樗蒲:赌博的游戏。 ②窭:贫穷。 ③游札:空白文书。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稔知关河厄塞形势 稔:熟悉 .B.逻者执六奇 执:捉拿 .C.诸将递起为寿 寿:祝寿 .D.珊瑚、犀象之属 属:类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吴六奇“性豪荡”和“知报恩”的一组是( )(3分) A.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 置酒高会,身行酒炙 B.入春不须此,已付酒家矣 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C.所至郡县,壁垒皆下 吴抗疏为之奏辩,查遂获免于难

D.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崇祯年间的名士查继佐先后两次遇到落魄的吴六奇,每次都请他喝酒并送给他衣物。查继佐施恩并不图报,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与吴六奇交往的事。

B.吴六奇向查继佐讲述了自己因热衷赌博,而败光了家业,流浪转徙江湖的经历。他认为自己是读过书、识得字的贤士,并不把讨饭当作可耻的事。

C.查继佐从海宁到广东,三千里水路,沿途接风、送行的宴会极为盛大热闹。经过梅岭时,吴六奇已派儿子在道边迎接等候。

D.查氏家中现存有一块两丈多高的美如玉的石头,之前它是吴六奇府中的藏物,因查继佐欣赏,而由原主人用大船将石头运到了浙江海宁的查氏家中。 1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3分)

(2)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 (3分)

1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①?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②。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虎踞龙盘,诸葛亮曾目睹金陵地形而感慨说:“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正因为如此,建康曾为六朝国都。②安石即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晚年位高遭忌,曾闻筝歌而泪下。

(1)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赢得闲愁千斛”中“闲愁”的理解。(4分)

(2)这首词运用了较多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任选两种进行赏析。(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1) ,怒涛卷霜雪。(柳永《望海潮》) (2)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薄雾笼云愁永昼, 。(李清照《醉花阴》) (7)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8)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梅 品 非花非雾

张将军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其母刘老夫人收留一流亡女子,取名素素,居藏书楼整理书画。

张将军返故里休整,遇素素画《梅花傲雪》,惊叹:“程派画风画技竟得两位女传人,二人造诣也在伯仲之间。”

素素吃惊回身,风姿如惊鸿照影。定下神来,大方见礼,向张将军询问那画风画技如己的人是谁。

张将军笑道:“南京才女程雪如,以善画程派梅花著名。虽落风尘,却自比红拂,性傲不俗。”

素素更加惊异,且面露忧愤。将军探问其故,素素只是摇头不语。

张将军常访藏书楼,与素素论诗品画,情趣相投,感情日笃。偶尔谈到已逝画梅名家程长史。张将军回忆说:“据传长史之妻有皇族血统,其外祖是永字辈中极通字画的皇子。生一女名雪如,姿貌不凡。更奇的是她的聪明。初读书时点到即悟,年龄稍长便无师自通。天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程长史画梅时,雪如站在旁边看,就学会了。写画出来竟和父亲一毫不差。长史俗务繁忙时,便令雪如代笔,其构图,立意常有好过父亲之处。”

素素沉吟良久,试探道:“这个女子现在哪里?”

张将军说:“那个南京程雪如,自称长史之女。看她绘画行事,应该不假。”

素素垂下泪来:“将军以诚相待,便不隐瞒了。真正的程雪如,就是眼前的素素。我身若转篷,怕辱门楣而隐姓埋名。不料却有风尘之人冒我清名,请将军为我昭雪。”

素素拿出程长史印章、真迹与心法笔记,让张将军验看。另有一枚翠玉金丝蟠龙印,上刻女真文字,确是清宫皇家信物。

张将军扼腕叹息,思谋道:“南京程雪如,广交志士,不畏权贵,不是庸脂俗粉,不可草率。”

将军即携素素赴南京,邀江南知名画家数人,聚程雪如的悦梅楼论画。

素素见雪如白衣素裙,端庄雅静,如凌波仙子,北腔京韵听之亲切。敌意已冲淡几分。观雪如侧壁悬一巨幅《梅花迎春》,正是世传程派遗作。其实,程长史早抑郁于心,病体难支了。他的后期作品,皆素素捉刀。这画是素素悬纸于墙,登梯而作。她在画里加了皴擦变化,花瓣丝丝纹理尽现。梅花百朵,每朵都在另一张纸上反复推敲、修改。第五十一朵藏在粗枝暗处,色稍浓。当时画完此花,一个闪失,晕染的“大白云”脱手落在花上,无意中以一朵“点画”之梅,盖了“勾画”之梅,竟成程派“梅中梅”绝技。

雪如观素素对画若有所思,便以此画为题,细述细评,如亲历亲见素素当日作画一般。及说到长史为生计卖此画时,珠泪盈眶,感同身受。素素叹世间有知音如斯,心下暗服。便展纸调色勾画那朵双影梅花,暗传“梅中梅”绝技。

雪如震惊,握素素手,想邀到别室一叙。

几名画家拦住,请雪如也画一幅,实际是想让二女一较高低。

雪如便摹仿程长史前期亲作,却得其神而超其韵。雪如心里是欲以不似求败。不料别辟蹊径,一扫程派梅花的萧瑟清冷,一片生机与活力勃勃欲出。

素素击案赞叹,父亲一生突破不了的清寒,被雪如一时冲开。众画家皆以程派画风又攀新高称贺。

素素双目含泪,拿出父亲印章、真迹等物,郑重交给雪如。向众人宣称受人之托,转交程氏后人。

雪如见物,如获至宝,望定素素。

二女四目相对,顷刻已交流了千言万语无法表达的重托与承诺。 张将军拉素素至侧门,急切地问:“你不怕百年后,名落风尘吗?”

素素慷慨陈词:“英雄不问来路,位卑不掩品高。此女奇才,旷世难逢。我父若在,求她为徒也未必可得。她竟自行研摹、承继至此。我当代父谢她,代己谢她。一己虚名何足惜?”

日寇进犯中原,素素倾张将军遗赠家资,捐作军费,毅然从军。素素随张将军转战南北,不再画梅,只描草木虫鱼小品。他们时常从来自南京的爱国友人口中听到程雪如的义举。素素叹道:“这雪如,也是梅中极品了。”

张将军便携其玉手,爱由心生:“素素逸世通达,竟是梅仙了。”

(选自作者博客,略有改动)

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把这个故事放在民国时期,主要是因为那个时代社会动乱,世事的巨浪更能淘出人性的真金,世事的镜子更能映现两位主人公品性的高下。

B.素素怕辱门楣而隐姓埋名,雪如为名利双收而冒名顶替。雪如细评《梅花迎春》感同身受,素素暗服“高山流水”引为知音。

C.该文氤氲着传统文化味儿,虽属旧时题材,却摒弃了腐朽之气,未在掉书袋上走极端,把两位奇女子的形象刻画得丰满传神,栩栩如生。

D.文章下笔平淡,几无情节,叙述上却有条不紊,伏笔、照应、言情、状物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E.“素素”和“程雪如”这两个名字,既切合人物各自的身份,又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品性,这种颇见匠心的命名,可谓深得我国古典小说人物命名旨趣。 18.请简要概括素素的形象特点。(4分)

19.张将军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0.有人评价本文堪称妙手偶得的“传奇小说”,请探究其“奇”在何处?(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共3小题。) 21.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还活着。

周朴园 什么?(甲句)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人认为改作:“真的?她现在在哪里?”(乙句)更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22.在2013年网络流行语排行榜中,“给力”一词榜上有名,甚至还进入了《人民日报》的头条标题。一时间,“给力”充斥若干大小报章的各个版面,成为新闻标题的“热词” 之一。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新闻标题中“给力”的具体含义。( 3分) (1)黄州治堵,公交优先政策尤需“给力” (2)市政府出台两“硬规定”,“给力”廉政制度建设 (3)2013公安十大“给力”行动 23.阅读下面登泰山线路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暑假到了,高中生张天和秦浩相约去泰山游玩,主要有A或B两种途径登上泰山之巅。A线路:从天外村入,天地广场至中天门有盘山公路,中天门至南天门有高山索道,乘完汽车换乘索道,可达泰山之巅。B线路:从红门路进入,徒步攀登陡峭的山路,可直达岱顶。

请你为张天或秦浩设计一段话,阐述自己选择该线路.的理由,理由阐述不超过60字。

张天:我选择A线路,

秦浩:我选择B线路,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期电视上的“真人秀”类节目热播,原汁原味的生活化情景,现场即时流露的丰富情感,往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赢得观众的好评。但随着这一类节目的泛滥,大家又觉得审美疲劳。“真人秀”的“真”让人质疑,“秀”的成分居多,“人”最宝贵的情感和品质变成了招徕观众的招牌。此类节目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期中试题答案 1. B ( A提防(dī);C道观(guàn);D贿赂(lù)。) ...2.B ( A 契约 ; C遵循 ; D 诀别。)

3 C(解析: 先看第三个空,“垂涎三尺”“垂涎欲滴”属贬义词,根据语境,不可选,排除

A、D两项;“乐此不疲”是指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形容对某事酷爱而沉浸于其中,“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原文只是在简单陈述,因此“不知疲倦”比较适合,排除B项。故本题答案为C。)

4. B(A“提不出„„灵丹妙药”搭配不当,可改为“开不出„„灵丹妙药”或“提不出„„

好办法”; C成分残缺 ,应为“更是„„空前增强的过程”;D 语序不当,应为“‘自助式’投资”不但”。)

5.B ( ①⑧⑨使动用法;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③⑩名词活用为动词;④⑥名词作状语;⑤

⑦意动用法。)

6. D

7. A ( A通过, B 取独/结构助词“的”,C用/在, D是/替。 ) 8. B《罗密欧与朱丽叶》应改为《麦克白》 9. C (“元日”指的是正月初一。) 10.C 寿:祝酒 11.D

12.B (原文中“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的意思是“敲门讨饭,过

去的贤士都免不了,我是什么人,岂敢认为乞食是玷污自己呢!’,与题干中“自认为是贤士”的表意不同。)

13. (1)查继佐认为他的话很奇怪,给他准备了热水洗澡,并给他衣服鞋子穿。

(2)吴君是天下奇才,我却把你当作酒徒看待,真是错待(错看)了吴君啊! 文言文译文:

海宁县的孝廉查继佐,字伊璜,是崇祯年间的有名人士。曾经在冬季下雪天里,他偶然走出门外,看见一个乞丐在廊房下避风雪,相貌很奇特,查继佐就高声问道:“听说集市上有个叫铁丐的人,是不是你呀?”乞丐回答说:“是我。”又问:“会喝酒吗?”回答说:“会”。查继佐把铁丐带进屋内,拿出酒来,坐着对饮。查继佐已经喝得大醉,铁丐却没有丝毫醉态。查继佐拿棉衣给他穿上,他也没道谢,径直就走了。

第二年,查继佐在西湖的放鹤亭下又遇到他,他衣服破烂,手肘都露了出来,赤脚走路。

查继佐问他那件棉衣哪去了,他说:“进入夏天不需要它,已经给酒店当酒钱了。”查继佐又问:“你读过书、识得字吗?”铁丐说:“没读过书、不识得字,怎么落得做乞丐!”查继佐认为他的话出奇,给他准备了热水洗澡,并给他衣服鞋子穿。询问铁丐的姓氏籍贯,他说姓吴,名六奇,是广东人。查继佐问:“为什么做了乞丐?”铁丐说:“年轻时我热衷于赌博,败光了自己的家产,所以流浪转徙江湖。我想,敲门讨饭,过去的贤士都免不了,我是什么人,岂敢认为乞食是玷污自己呢!”查继佐急忙站起来,握住他的臂膀说:“吴君是天下奇才,我却把你当作酒徒看待,真是错待了吴君啊!”查继佐把吴六奇留在家中痛快地喝了一个月的酒,送给他丰厚的财物,让他回乡去。

六奇祖籍在潮阳,祖父做个道员,六奇因为赌博的缘故,才成为贫寒人。他回广东后,在驿站当役卒混碗饭吃。他非常熟悉了解山川扼要险峻地段的地理形势,正当王师进军广东时,巡逻的士卒捉拿了六奇,六奇请求能面见最高将领商谈事情。与大帅见面后,他详细陈述了各郡的情况,于是请求大帅给他几十份空白文书,散发给各郡的豪强豪绅。清军所到的郡县,堡垒都被攻克了,大帅向上奏报了六奇的功劳。十年中,六奇连续升官,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查继佐在家乡居住,早已不记得以前与六奇交往的事了。一天,有一名广东来的牙将打听到他家,请求拜见,他带来吴六奇的书信和问候,用三千两银子为进见礼,并邀请查继佐到广东去。从海宁到广东,水行三千里,沿途的接风、送行宴会极为盛大热闹。度过梅岭时,吴六奇已派儿子在道路左边迎接等候。抵达惠州,吴六奇亲自迎接,在前开路和在后跟随的人非常多,阵势可以和王侯比拟。到了家门口,吴六奇就爬在地上磕头,进入正厅,他面向北方并且直身而跪,一件件叙述往事,没有忌讳。夜晚,六奇摆酒举行丰盛宴会,亲自给查继佐敬酒上菜。席上歌舞美妙,各种乐器合奏,各位将领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给查继佐敬酒,直到天亮才散席。从此,查继佐在六奇家居住了一年,行装积累到极大的数目。六奇又给查继佐三千两银子作为礼物,送给他的锦缎、珠宝、珊瑚、犀角、象牙之类的财宝更是多的无法计算。

查继佐回后,过了几年,正值吴兴县的私史之狱,查继佐被牵连其中,吴抗上疏为他辩解,查继佐于是幸免于难。当初,查继佐在惠州吴六奇幕府时,有一天游赏后花园,园里有一块美如玉的石头,查继佐深为赞赏,认为这石头非常奇特。再次去后花园,这块石头却不见了。查继佐打听它的下落,才知道吴六奇已经用大船把这块石头运到浙江海宁去了。如今石头仍然保存在查家。六奇后来死在任上,被追封为少师,兼太子太师,谥号为顺恪。 14.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

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后,

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因此他经常朗诵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5.(1)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实则是深深的忧愁。作者吊古伤今,表达了对

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自己志不得伸,无法实现抗金救国理想的愁苦。这种情感是悲愤沉郁的,绝不是闲愁。

(2)①寓情于景,词人通过柳外斜阳、水边归鸟等画面渲染了一种悲凉凄楚的气氛,抒

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悲凉,表达了对国家日趋衰微的担忧。

②用典,词人运用谢安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明自己志不得伸的愁苦。

③暗喻 ,最后两句既写出了江上波涛的险恶,同时也暗喻南宋的危机,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

(任答两点即可给满分;答“以景结情”“借古抒怀”等只要言之成理都可给分。) 16. (1)云树绕堤沙 (2)竟无语凝噎。 (3)一尊还酹江月。 (4)楚天千里清秋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瑞脑销金兽。 (7)梧桐更兼细雨 (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7.CE【解析】A“更能映现两位主人公品性的高下”错,作者用意不在分出二人品性之高

下。B“雪如为名利双收而冒名顶替”不妥。D “文章下笔平淡,几无情节”表述有误。

18.①出身名门,聪明颖悟;②宽宏大量,慧眼识才;③淡泊名利,逸世通达 。

19.①在文中起到线索的作用。见画作惊叹—偶谈程长史—携人赴南京—见二女相惜—评素

素品性,张将军可谓“一线贯串全文”。②在文中起到陪衬主人公的作用。张将军儒雅,精通诗词书画,其言其行其品其趣,对两位女主人公均起到了陪衬的作用。③ 在文中起到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张将军见素素画作而惊叹,结果引出素素发问,继而引出程雪如,最后引出素素悲诉,情节发展顺势而下,自然而巧妙。④在文中起到点题和深化主旨的作用。作者在文章末尾点题和深化主旨是借助张将军之口评价素素来实现的。

20.①“奇”在人物。素素本是清末长史官的女儿,母亲有皇室血统。清室崩亡,她沦落为中原张府下人。无论人生遭际如何,都保持着一种对艺术的追求和为人的高节。雪如爱画梅花如痴,为生活所迫,零落下尘,却也心明艺高,勇担发扬程派绝技的使命。②“奇”在情节。素素,被收留之流亡女子竟是程派画技传人;程雪如,冒名顶替之风尘女子竟画技惊人;素素一心昭雪洗恨,到头来却 “一笑泯恩仇”,引雪如为知己,暗传绝技,还慨然相赠父亲的印章和真迹;国难当头,雪如有义举,素素显丹心。③“奇”在构思。文章由人而梅,再由梅而人,人梅合一,梅品即人品,人品即梅品,构思非常巧妙。④“奇”在语言。本文语言既有文言文的曲折雅致,又有口语的明白畅达,娓娓读来,口齿生香,令人印象深刻。

21.甲句更好。甲句表现了周朴园突然得知鲁侍萍还活着的消息之后内心的一种惊愕和恐慌之情,若改为乙句则冲淡了这种情感,表现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关切之意。

乙句更好。因为此时周朴园还不知道站在眼前的就是三十年前的鲁侍萍,所以他要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来表现出自己对鲁侍萍的关爱之意,这恰好表现了周朴园的虚伪。 22.(1)加大力度;(2)促进;(3)振奋人心。(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23.答案示例:

张天:我选择A线路,步行既消耗体力又浪费时间,旅游为了放松身心,如果选择快捷舒适的A线路,坐车就可轻松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何乐而不为呢?

秦浩:我选择B路线,徒步登山既可欣赏沿途风景又可锻炼意志, 我们年轻人不仅要站在山顶,更要靠自己征服被称为“五岳独尊”的泰山,尝试挑战自己吧!

(评分标准:阐述理由角度不限,例如从环保、费用、自我能力、登山的目的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阐述角度明确1分,理由充分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