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教育带来了什么
贾 艳
互联网的出现为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机遇,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互联网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而互联网为教育也带来了诸多改变,而这些改变,既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从“知识核心时代”到“素养核心时代”
2020年一场疫情席卷而来,社会各行各业都遭到极大的冲击,我们的教育也在其中。截止目前这一年已过半,大部分高校依旧没有开学,但幸运的是我们有互联网,这让疫情下的教育有了退路。即使不能返回传统的课堂,但是停课不停学,通过网络授课,文化依旧可以传承,我们的高三学子依旧可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所以说,互联网时代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教育的方式,打破了教育受众的。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或者师与生的面对面传授,一部有网的手随机,完全可以是一位强大的、无所不知的老师。
当然,互联网除了打破教育场地的,也打破了知笔
识的传播媒介,知识不再只是通过纸质这个媒介传播,互联网作为数据库,对纸质媒介造成极大的冲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比之十年前的互联网时代,时空完全不受,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受众也不再是以往的精英群体,而是人人都能接受信息,人人都能受教育,这大大提升了受教育的平等性。
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占据大部头的知识并不代表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之高,如何拥有个人素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谓个人素养,它包括知识但并不仅限于知识,还包括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与品格。因为论记忆知识、储存知识,人终究是敌不过电脑的。因此,我们评价人才的标准,从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当下的以素养为核心。
二、从知识本位、教师本位到生本位的转变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早已经习惯了互联网的存在,而移动互联网使得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影响更加广泛。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够应用到的移动互联网大致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微信公众号、数据库等。而我们的学生,现在基本上都是00后,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浸润下成长的一代,因而在平时的课上以及课下教学中,这也是我们基本能够触碰到的东西。这些东西,能为我们的课堂,做点什么呢?第一,可以充分改变传统课堂中“你听我讲”的填鸭式的教学,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知网等信息源,扫二维码加入课堂的雨课堂、
tronclass等教学软件,使得学生完全参
222┆好日子
与课堂,体验课堂,而不是被裹挟着往前走,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即使是在我们抱怨的大班教学前提下,也能实现。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候,移动互联网使得这一活动的达成更加便捷快速:
学生在读书过程可以利用手机或kindle,突破纸质书的,低成本,高效率;
有关作者及背景,可自行查阅百度或知网,并在微信群用一两页PPT展现学习成果;
通读过程利用雨课堂随时随地发送弹幕,记载阅读初体验,这是独属于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
交流分享的过程小组合作以表格或思维导图的模式重构故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较影视与文学的区别,分享见解,撰写论文等;
在这个过程中,结合了对学生语言的整合与交流、思维的批判与创造、审美的体验与鉴赏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互联网的出现为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助了不仅一臂之力,并且使得学生乐学善学,所有信息是他们自己获取的,所有结论是自己生成的,所有体验是自己亲身感受的,我相信他们不单单是获取到了信息,还真的是学到了知识以及能力。这就是互联网对教育的作用,使得教育从知识本位、教师本位真正变成学生本位。
三、学习方式从单向到发散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言传身教,小组合作也只是加强了生与生之间的联系,其知识的来源还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但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学生与网络另外n端的、掌握更多知识、思维更加广阔的群体相碰撞,甚至同一教室这一现实空间的学生,也能在模拟空间中找到同属自己水平的学习群,打破大班教学制的,老师真正能够做到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方式也从单行线变成了一束发散的射线,更好、更快地促成核心素养的达成。
互联网为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予以捷径,但有机遇,也有挑战。在课堂以及课下如何保证互联网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都是一个需要慢慢摸索慢慢建设的道路。
(作者单位: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