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来源:星星旅游
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中国哲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历程的重要学科,旨在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和理论,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本课程将全面介绍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脉络,包括先秦诸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佛家等不同学派和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学说,以及中国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学派和思想家的重要观点和学说;

2.提高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不同学派和思想家的观点;

3.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4.认识中国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能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三、教学内容 1.先秦哲学

(1)诸子百家的出现和特点; (2)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3)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4)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5)法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2.秦汉哲学

(1)儒家学派的发展和演变; (2)道家学派的发展和演变; (3)墨家学派的发展和演变;

(4)法家学派的发展和演变。 3.两晋南北朝哲学

(1)佛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2)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3)名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4)兼容并包的哲学思潮。 4.唐宋哲学

(1)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2)佛教哲学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3)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4)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与争鸣。 5.明清哲学

(1)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2)佛教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3)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学说; (4)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6.当代哲学

(1)中国现代哲学的新探索; (2)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3)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4)中国哲学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讲课,向学生传授中国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讨论和互动:安排小组讨论和班内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拓宽思维深度。

3.案例分析:选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阅读与写作: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写作,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论述能力。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比:30%

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完成作业等方面的评价。 2.期中考试占比:30%

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期末考试占比:40%

考察学生对整个学期教学内容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思维深度和论述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主教材:

《中国哲学史》(第三版),作者:李学勤。 2.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哲学史教程》,作者:范文瀛; (2)《中国哲学思想史讲义》,作者:胡适; (3)《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 (4)《中国文化通史•哲学卷》,作者:梁启超。 七、教学进度安排

本课程每周授课2学时,总共授课16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1周:课程介绍、先秦哲学概述 第2周:儒家思想 第3周:道家思想 第4周:墨家思想 第5周:法家思想 第6周:秦汉哲学概述 第7周:儒家学派 第8周:道家学派

第9周:墨家学派 第10周:法家学派

第11周:两晋南北朝哲学概述 第12周:佛家思想 第13周:道家思想 第14周:名家思想

第15周:兼容并包的哲学思潮 第16周:总结与复习 八、备注

本课程涉及大量的哲学观点和学说,学生需要注重阅读和理解,及时问答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同时,希望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综合应用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