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26 ・ 生物学教学2002年(第27卷)第7期 及被发现的过程。研究性问题一方面需要学生通过自 己动手,探索出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持征以及活动规 律;另一方面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寻求解决 问题的方法。 6探索性 研究性问题侧重于生物学事实和结论的产生与发 展的过程,而不是问题的答案。它显示出为什么要这 佯做和怎样做的思维过程,突出问题解决的探索环节 格拥几丁质酶硇生物学作用 陈 龙 (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生物学系4660o0 ) 几丁质酶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中,包括含有其底 物几丁质的真菌、昆虫等生物中,也存在于不含几丁质 的植物中。在植物中,几丁质酶不仅存在于被子植物 中,也存在于裸子植物中。在植株中,几丁质酶分布于 恨、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中,其中种子中的酶活 性高于其它器官。在正常情况下,植物中几丁质酶活 性较低,但经病原物侵染等锈导因子诱导,活性会迅速 升高,它主要通过水解病原菌的细胞壁以抵御侵害。 近年来,由于其抗真菌的作用而倍受关注。 1植物几丁质酶的生物学特性 植物几丁质酶主要水解几丁质多聚体的i3~1,4一 糖苷键,产生N一乙酰氨基葡萄糖寡聚体。据水解切 口位置的不同,该酶可分为内切酶和外切酶。几丁质 酶的分子量一般较低,介于l2~55kD之间,多为单体 分子,呈酸性或碱性,其等电点介于pH3~l0之间。以 几r质为底物时,其最适pH一般为6左右,但变化幅 度较宽,对热稳定,多数在55℃以下能长时间保持活 性。特殊的儿丁质酶不仅具有几丁质酶的活性,还有 其它的酶活性,如有的具有溶菌酶活性,有的能催化转 糖基反应。几丁质酶通常可被多种不相关的诱导因子 所诱导,这些诱导因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真菌细胞 壁组分、脱乙酰儿丁质、乙烯、水杨酸、重金属、紫外光、 昆虫取食机械损伤等。诱导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组织器 官中,包括胚、种子、子叶、恨、茎、叶、花、愈伤组织悬浮 细胞、原生质体等。 2植物几丁质酶的生物学作用 2.1抑制真菌生长 几丁质酶可抑制真菌菌丝生长 和孢子萌发。现已证明,提纯的几丁质酶能抑制20多 种病原和非病原的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主要是 通过水解真菌的菌丝生长端点来抑制真菌生长。通过 降解菌丝生长端部新合成的几丁质,破坏菌丝顶端生 长,使其顶端细胞壁变薄,继而发生球状突起,最后原 生质膜破裂。几r质酶不同的同工酶形式对真菌的作 用不同。I类几丁质酶分布于液泡中,在体外有强烈 的抑制真菌生长作用。当入侵的病原菌破坏植物细胞 壁后,I类几丁质酶被释放出来,水解菌丝细胞壁、抑 制孢子萌发。尤其与i3—1,3葡萄糖、核糖体失活蛋白 等共同存在时,其抑菌作用更为强烈。Ⅱ类几丁质酶 在细胞外的细胞间隙中,可通过分解病原菌的几丁质, 产生作为激发子的几丁质寡聚体,而诱导周围细胞对 病原菌作出反应。促使胞内几丁质酶的含量升高。 2.2抑制细菌生长 Ⅲ类几丁质酶大多数为兼具几 丁质/溶菌酶的双功能酶,可分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从豌豆根中分离到的一种 分子量为27kD的酸性几丁质酶即兼具溶菌酶活性。 一般认为,几丁质酶对细菌没有致死作用。 2.3抗虫作用 昆虫围食膜中含有几丁质,几丁质酶 作用于围食膜而影响昆虫的消化。同时昆虫取食植物 后,可诱导植物产生几丁质酶,从而进一步发挥其抗虫 作用。从豇豆属植物中分离出的一种分子量为22kD 的几丁质酶,既能阻止2种使多种植物患炭疽病的真 菌的发育,又能影响豇豆象鼻虫的正常发育。从珍珠 草分泌液中分离出的一种几丁质内切酶能抑制昆虫a 一淀粉酶活性,能有效地抑制蝗虫等虫类的消化。将 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马铃薯中,蚜虫取食后,其生殖 能力显著降低。 2.4参与植物的发育 植物几丁质酶在同种植 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基因的表达不同,不同组织器官中 酶活性及同工酶种类或含量也是不同的,说明几丁质 酶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些几丁质酶同工酶 形式只在特定的器官、特定的发育时期存在。在正常 的烟草花中至少存在5种酸性几丁质酶,其中2种主 要存在于萼片、花瓣中.而另外的存在于除雄蕊、雌蕊 以外的其它部位中。黄瓜中一个Ⅲ类几丁质酶mRNA 表达仅在萼片、花瓣、雄蕊中积累,其mRNA水平变化 与开花期有关.从开花期到衰老期mRNA表达水平最 高。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一个Ⅳ类几丁质酶仅存在于 果实中,而在叶、根、种子中不存在。 2 5 参与共生固氮作用 在植物共生固氮作用中,根 瘤菌通过侵入植物体内形成根瘤而固定气态氮以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