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32)电热针配合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32)电热针配合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技术

来源:星星旅游
2018年4月第25卷第7期

·农村适宜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32)

电热针配合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技术陈 光

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

膝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变伴软骨下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继发引起滑膜、关节囊和软组织的损伤及炎症反应,按传统医学理论多属“骨痹”范畴。目前,尚没有治愈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治疗主要在于减轻症状,保持或改善关节功能,减少残疾和延缓疾病进展。电热针是根据《内经》“燔针”“焠刺”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针具,针柄和针体通过夹子连接电热针治疗仪,治疗仪通电后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电热针针尖发热,从而对穴位产生刺激,具有针刺与温灸之共性,有热灸温补、调理气血的作用。1 诊断标准

1.1 西医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① 近一个月膝关节反复疼痛;②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 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④ 中老年患者(≥40岁);⑤ 晨僵≤3分钟;⑥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骨关节炎。

1.2 中医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骨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1)骨痹疾病诊断标准:① 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② 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③ 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剌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④ 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⑤ 查红细胞沉降率、黏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尫痹相鉴别。(2)骨痹证候分型诊断标准:① 肾虚髓亏。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伴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② 阳虚寒凝。肢体关节疼痛、重浊,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

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脉沉细缓。③ 瘀血阻滞。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或腰弯背驼,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2 适应证

年龄40~85岁,各型膝骨关节炎患者。3 禁忌证

禁用:血友病及患有其他出血倾向疾病者;妊娠期妇女;膝关节肿瘤、结核、化脓及关节内骨折急性期者。忌用:合并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晚期关节畸形或残疾,严重骨质疏松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药者;瘢痕体质者。慎用:哺乳期妇女、患精神疾病不配合治疗者。4 技术操作方法

4.1 器械准备 0.4mm×25mm电热针和电热针治疗仪(本疗法中电热针必须连接电热针治疗仪)。0.25mm×40mm一次性毫针(本疗法中毫针不连接任何仪器)。75%酒精棉球。4.2 详细操作步骤

4.2.1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取委中穴 每次询问患者,如腘窝处疼痛,或腘窝处有紧拉感,屈伸不利,在行电热针操作前,先俯卧位取委中穴,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以毫针直刺15~25mm,要求有触电样针感放射至足部后立即出针。如患者无腘窝处疼痛、腘窝处紧拉感、屈伸不利,不取委中穴。4.2.2 体位 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下面垫一圆形小枕,使下肢感觉自然舒适,完全放松。

4.2.3 电热针取穴及刺法 所取穴位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① 阴陵泉穴刺法:电热针直刺15mm,可行提插手法使之得气。② 阳陵泉穴刺法:同阴陵泉刺法。③ 梁丘穴刺法:电热针倾斜45°斜向内刺入10mm,可行提插手法使之得气。4.2.4 毫针取穴 ① 固定取穴。内膝眼穴刺法:向外膝眼穴方向刺入15~20mm,以局部酸麻重胀感为宜。外膝眼穴刺法:向内膝眼穴方向刺入15~20mm,以局部酸麻重胀感为宜。鹤顶穴刺法:从鹤顶穴水平内侧10mm向外方平刺10mm,针尖达鹤顶穴,以酸麻重胀感为宜。② 辨证取穴。肾虚髓亏:取悬钟穴与太溪穴,均直刺10~15mm,

77

中国乡村医药

以酸麻重胀感为宜。阳虚寒凝:取百会穴,针尖朝前,平刺10~15mm;足三里穴直刺15~20mm,均以酸麻重胀感为宜。瘀血阻滞:血海穴,倾斜45°斜向外刺入10mm,曲池穴直刺15~20mm,均以酸麻重胀感为宜。

4.2.5 开电热针治疗仪 取穴完毕后,电热针仪电流调节钮全部归零,然后开通电热针仪总开关,再将输出口正负极(红夹子正极,黑夹子负极)分别夹在电热针的针柄和针身上,再分别按下输出口按钮并缓慢调节电流调节钮至40~60mA,以患者有舒适的温热及酸麻胀感为度。4.2.6 治疗时间 电热针及毫针每次均留针30分钟。4.2.7 关电热针仪及取针 将电热针仪电流调节钮全部归零,再关闭电热针仪总开关,分别从针柄和针身上取下夹子,完毕后取电热针,放入电热针储存管,然后取毫针。4.2.8 疗程 每天1次,周末休息,治疗30次为1个疗程。5 关键技术环节

① 取穴准确:委中穴针刺后要求有触电样针感放射至足部。其他穴位均要求酸麻重胀之针感。② 针刺方向特殊要求:内、外膝眼要求对刺,不朝向关节腔刺入,避免对关节腔造成不必要的损伤。③ 电热针要求持针稳,快速刺入皮肤,慢推进;电热针的韧性较毫针差,且中间有电阻丝,操作不当会使电热针针体弯曲,甚至折断电阻丝,影响针尖温度;电热针针尖比毫针稍钝,快速刺入皮肤才能减轻患者疼痛;电热针针体稍粗,慢推进可减轻疼痛,患者疼痛较甚时,可稍调整进针方向,避免刺破血管。④ 电热针仪电流调节:膝关节怕冷明显,电流取60mA;膝关节不怕冷,舌苔黄,电流取50mA;膝关节不怕冷,舌苔不黄,电流取40mA。6 注意事项

医生方面:① 电热针每人一套,编姓名单独储放,每次使用前严格消毒,消毒方法见操作步骤。② 针刺前注意无菌消毒,消毒后避免局部再污染。③ 每次消毒电热针时,检查电热针是否能通上100mA的电流,如不能电热针达不到有效消毒,也说明电热针已损害,使用时针尖不能达到理想温度,要求更换电热针。④ 接上夹子和取下夹子前,电热针仪每个电流调节钮必须全部归零,且调节电流调节钮一定要缓慢,避免突然大电流,针尖温度突然升高,灼伤肌肉。⑤ 留针过程中,当患者感觉电热针处疼痛,要求立即把电流调小,以患者舒适为度。⑥ 在操作和留针过程中,细致观察患者反应,出现滞针、疼痛剧烈、出血等意外情况时尽快处理。患者方面:过度饥饿、过度劳累、精神过度紧张暂不用电热针。7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针刺处疼痛剧烈:进针要快;检查电热针,如针尖过78

钝应更换;电热针电流接通后出现疼痛,立即调低电流,以患者舒适为度,并记录此电流输出口,如连接的电热针出现两次疼痛,要求检查、维修、更换电热针仪。若出现出血、晕针、针刺时针体弯曲等情况,做相应处理。8 不良反应/事件

针刺前做好患者抚慰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复习题

1. 膝骨关节炎适应证( )A 年龄40~85岁B 年龄18~85岁C 晚期关节畸形D 各型膝骨关节炎患者2. 膝骨关节炎禁忌证( )

A 血友病及患有其他出血倾向疾病者B 妊娠期妇女C 膝关节肿瘤

D 结核、化脓及关节内骨折急性期者3. 骨痹证候分型阳虚寒凝则毫针取( )A 血海穴B 百会穴C 悬钟穴D 太溪穴

4. 膝关节不怕冷,舌苔黄,电流取( )A 50mAB 40mAC 60mAD 70mA

5. 电热针配合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每次留针( )A 20分钟B 40分钟C 30分钟D 10分钟

6. 电热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取穴( )A 阴陵泉穴B 阳陵泉穴C 梁丘穴D 内膝眼穴

(组织推广: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收稿:2017-11-20)上期本栏目复习题答案:

1.A 2.ABCD 3.C 4.D 5.ABC 6.ABC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