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东湾核电站选址

来源:星星旅游
东湾核电站选址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电力工业发展很快,但由于一次能源的利用及经济增长迅猛等方面的原因,电力仍然出现供不应求,为了逐步满足实现四个现代化对电力的紧迫需要,在发展烧煤、油页岩和水力发电的同时,在广东省兴建核电站是十分必要的。

当时香港九龙地区的电力发展速度一直较快,但由于世界能源危机,某些石油输出国政治上动荡,油价暴涨对港九的电力工业发展也产生了影响,从长远来看,港九在新建烧煤电厂的同时,发展核电在经济上是很有利的。

广东、香港在地理上毗邻,在经济上关系密切,广东省电力公司和中华电力公司于1979年签订了买电协议,实现了广东电网与九龙电网的联网和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为适应今后双方用电的需要和能源的多样化,同时发展核电是双方共同的愿望,利用广东可兴建核电站的地理条件和利用港九和广东电力销售的市场,合资在广东兴建核电站的前提条件是优越的。

从安全和技术上来分析,核能发电在世界上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从经济上分析,虽然建设时投资较大,但其发电成本低于烧煤电厂,一般比烧油电厂更低得多,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第三世界的一些燃料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也相继建设各种类型的核能发电站,因此,在广东合资兴建核电站项目是可行的。

但出于核电站具有核泄漏造成放射性危害的风险,因此,建造核电站的厂址选择至关重要,需考虑地理条件、水源情况、负荷中心、供电香港等特点。

当时,根据核电站的厂址要求,选址小组成员在深圳市、惠阳地区和惠东地区先后踏勘了深圳湾、大鹏湾、东湾一带的赤湾、小梅沙、溪冲、土洋、迭福、西冲、长咀角和湖头角等十几个点,经过初步分析、选择了深圳市的土洋、西冲和惠东县的湖头角三个厂址作进一步的选址工作。后由于西冲厂址的地质构造条件较差,故又在深圳市补选了东山厂址,放弃了西冲厂址。

随后,选址小组成员对上述三个厂址开展了地震地质勘探和气象、水文、环境调查等工作,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技术条件和经济效果的分析比较。

第1页,共5页

1.厂址技术条件比较

厂址 技术条件 土 洋 东 山 湖 头 角 大浦-海丰断裂区域地质稳定性 比 较稳定 比较稳定 通过厂区附近,稳定性差 基岩情况 燕山三期粗粒花岗岩完整 满足要求相对较好 对A省、香港居民均安全 对深圳市规划中电站与环境间的 的葵冲工业区、盐 相互干扰 田旅游业发展相互有干扰 取水方式 深层取水,冷却效果好 厂址在大鹏湾湾底,扩散条件差一些 距厂址1公里左右的沙鱼冲及其上游径心河 建水库调节枯水期用水 距厂址3公里左右的杨梅坑或距18公里以上的沙鱼冲和径心河 建水库调节枯水期用水 80公顷 约40公顷 在东湾中部,扩散条件比土洋有利些 花岗岩和火山岩,岩体完整 满足要求相对较差,需做较多的工程处理 对A省、香港居民均安全 对东山珍珠场东家湾作业区有影响与当地发展及国家规划也有矛盾之处 深层取水,冷却效果好 表层取水,冷却效果差 取排水口相距5公里左右,扩散条件好 距厂址11公里的大南门石河 燕山三期粗粒花岗岩完整 满足要求相对较差 对A省、香港居民均安全 地震地质交通水运 运输 边坡稳定性 放射性排对环境安全性分析安全性 冷却水系统温排水热扩散条件 淡水水源 淡水水源 取水措施 建水库调节枯水期用水 85公顷 无 能利用场地面积 75 公顷 约27公顷 总平面布置占用农田 约250~300万方 约150~200万方 约150~200万方 土石方量 迁安人口 约680人 航道满足大件设备运输要求 约280人 航道满足大件设备运输要求 约150人 航道满足大件设备运输要求 第2页,共5页

公路已通厂区,但公路 公路已通厂区,改修工公路基本已通厂区,改修工程比较小 改修工程比较大,程比屯洋更大一些,8.5边防公路施工前要先行改线 公里进厂公路质量太差,需首先改修 输电400kV至深圳40输电线路长度 公里,500kV至广(400kV和州104公里 500kV) 出线走廊 无问题 建筑材料基本上都能解决 400kV至深圳60公里,400kV至深圳500kV至广州123公里 130公里,500kV至广州177公里 无问题 建筑材料基本上都能解决 无问题 建筑材料基本上都能解决 稔山墟或平海墟 建筑材料 电站生活区 施工条件 和 500KV输电线路长,比土洋厂址长253公里,比东山厂址长194公里。不仅投资大,而且运行线路损失也大。冷却水采用表层取水,其效果也不及土洋、东山厂址的深层取水方案运行经济性好。

(2)土洋厂址与东山厂址相比,东山厂址的投资较高于土洋厂址,主要表现在:

由于东山厂址较土洋厂址远离深圳市和广州市,所以: 400KV和 500KV输电线路增加 59公里; 公路改修长度增加 25公里。

水电条件 供应情况 深圳市或沙头角、深圳市或沙头角、盐田地点 盐田墟 墟、王母墟 施工场地 约35公顷 约40公顷 约45公顷 从沙鱼冲取水 从杨梅坑(距离约3公里)和厂址就地冲沟取水,以前者为主 电源从深圳来,需电源从深圳来,需新架设110kV线路约70公里 从礤头河取水,距离约4公里 用水 从惠阳来,需新架设110kV线路约104公里 用电 新架设110kV线路约53公里

2.厂址经济效果比较

(1)三个厂址中湖头角厂址的经济效果比较差,主要是山于 400KV

第3页,共5页

基于厂址总平面布置方案,东山厂址又比土洋厂址增加土石方量约100万立方。

3.对三个厂址的综合评价意见

(1) 湖头角厂址由于大埔一海丰断裂在厂址附近通过,厂区内某些小断裂又与主干断裂很近,所以区域地质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土洋厂址和东山厂址的区域地质相对比较稳定,工程地质也满足要求,电站正常和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排放对广东和香港居民的影响均为安全,其它方面也能满足核电站的要求,作为核电站厂址都是可行的。

(3) 从技术条件和经济效果分析,土洋厂址较好于东山厂址。但是土洋厂址也有其不利的因素:

深圳市葵冲工业区和盐田旅游区的规划发展与电站相互间有干扰,现在葵冲印染厂已在基建,水泥厂、深水码头等正在规划。

放射性排放对香港居民的影响是安全的,但是香港居民对核电站太近香港而不放心。可能会制造舆论,产生社会压力对双方合资经营此电站有所不利。

(4) 东山厂址位于东湾湾内,与深圳市规划、与香港的干扰少。但是与当地发展和国家规划也有矛盾之处。

(5) 基于上洋和东山两个厂址都可行,前者技术条件和经济性略好些,后者与深圳市规划、香港的干扰少些,但与国家规划也有矛盾,各有利弊。所以最后选择了土洋和东山两个候选厂址。中电认为东山厂址离深圳和香港较远,具有高山隔离的有利条件,认为是两者中较理想者。

后经过深入的可行性分析,最终选择了东山厂址,即东湾核电站现厂址一大坑村麻角山。

根据东湾核电站建成投入商业运行七年的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当时选择这一厂址应当说是正确的。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由于距离深圳市区较远,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员工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相对较少,致使员工行为表现得相对单纯。同时,若每天回家会非常辛苦,员工一般每周回家平均2次左右,给部分家庭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2) 由于每年台风天气较多,电站不得不在台风来临之际降功率运行,对

第4页,共5页

经济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限,今后的扩建工程须到其他地点进行,给企业的整体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问题:

1.选择东湾核电站当时有哪几个初选地址,选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什么?每一个初选地址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

2.你认为选择东湾是否合理?为什么?若不合理,请给出你的合理方案。

第5页,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