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星星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立和完善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的探讨

建立和完善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的探讨

来源:星星旅游
建 立和完善高 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的探讨 施 宙 刘国栋 李 伟 (山东科技大学济 山东 济南 250031) 摘要:创新型师资队伍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实施创新教育而产生的新型的教师群体,要解放思 想,转变观念,创新机制,认真思考和探索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完善创新型师资队伍 建设机制体系.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特征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建立完善创新型师资队伍 境的变化、学校条件的改善、深化改革 其思想善。让他们了解国内对他们回国 的需要和高校总体规划的调整而进行 服务具体政策.努力做好留学人员献身 建设规划发展机制 相应修正.实现战略性与可行性的统 祖国建设的思想工作.以带动教师队伍 只有高水平的师资才有高质量的 一.保证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 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学和高水平的科研.保证人才培养的 性。 (2)坚持国际化的开放战略导向, 质量 创新型师资队伍是富有职业的敏 f3)要大力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 面向世界延揽精英。借鉴国外的先进经 锐性及科研意识.对所教学科富有创新 制 要研究制定系统的切合实际的规章 验和思维,引进、消化和吸收世界先进 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 制度.并及时总结经验.把实践证明行 技术是缩短与国外差距、提高学术水平 师队伍 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有一支具 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化、规范化.以形成 的有效途径 要坚持人才国际化的战略 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有利于人才引进、人才成长和人才发挥 导向.将人才引进的视野扩大到海外, (1)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 作用的长效机制.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 力争引进国外高水平人才,造就一支国 导.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 全方位的政策保证.做到制度到位.用 际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师是高校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一流大 机制吸引人.为促进学术骨干人才的成 (3)建立健全“柔性引进”机制。“柔 学.关键是教师一流.有了高水平的教 长、选拔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全面提高 性引进”是指在引进教师时按照“不求 师.就可以争取到充足的科研经费.就 人才队伍水平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所有.但求所用”和相对稳定、合理流 可以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创造高水 2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 动、专兼职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创造 平的科研成果。吸引高水平的学生.培 智力引进新方式.实施校校合作、校企 养高水平的人才。同时,学校的教学科 吸引高层次创新型师资人才 合作,聘请名誉教授、兼职教授以及采 研任务、人才培养和知识贡献都主要是 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高校必 用共同培养、合作开发的方式进行人才 靠教师来完成的.学校的改革、发展也 须不断建立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 引进和使用,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是靠教师来推动的.学校的地位、影响 引进新机制,多手段、多渠道、全方位引 的目的.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人才智力 主要也是通过教师来体现的.师资队伍 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走出高校之 资源.建立开放式的师资管理机制。 建设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 间在人才引进上互挖墙角的误区.努力 (4)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制度 f2)科学合理地制定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进行必要的调整。人才引进工作是一项 发展规划。一方面,要用改革的观念和 (I)要加强从留学回国人员中引进 长期的动态化工作.在学校发展建设的 创新的眼光.在对师资队伍现状和对社 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 不同时期.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应做相 会大环境、学校发展变化的准确分析基 优秀的留学人员希望为国效力.他们对 应的调整 如在人才队伍学历结构不合 础上.坚持超前于学校发展需要、分阶 于繁荣国际交流、抬高学术起点、提高 理的阶段.须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改 段实施的战略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创 科研水平、推动学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 善学历结构:当学历结构基本合理之 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规划 另 作用 国内许多名校中的教学科研骨 后.应侧重于优化人才队伍的学缘结 一方面.要在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建 干,留学回国人同占很大比例。高校要 构.避免近亲繁殖;当人才队伍建设局 立相应的调研机制、目标审议与调整机 切实加强同留学人员的相互交流与沟 面逐步好转后.要适当权衡利弊.及时 制、执行反馈机制,使规划能根据大环 通,定期联系.积极搭建信息平台,了解 废止相关优惠措施.以不牺牲或少牺牲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Qxo9o2166) 收稿日期:2010—05—07 PIONEERlNG WI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7 2010 97 科技创业晏 学校利益为引进前提 建立和完善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的探讨 础上.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注重优秀 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选拔 学术带头人队 伍建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所 键所在。作为一种制度建设,更应着眼 动力,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3)要健全完善教师的竞争激励机 制。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努 围.使他们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和 贡献社会的荣誉感 二是要制定教师表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完善创 新型师资队伍培训培养机制 将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结合 起来.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 出发点.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建立健全 适合人才成长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学习 培训机制体系.促进人才资源的可持续 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全面 在.也是学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 力在全校倡导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的氛 于建立面向所有人的、普遍适宜的制 度,创新型人才辈出、大师云集,主要是 一彰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按照教师 取得的创新成果并及时作出评价.进行 有效的精神和物质激励.支持有创见的 教育思想、内容、方法、途径、制度等多 种制度文明的产物.而不是急功近利 的政策能够速成地催化出来的 因此. 教师成长的瓶颈问题还是制度问题.要 提高师资队伍创新能力 (1)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 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面对21 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队伍建 设将面临着重要的知识结构的调整与 更新和反复培训的任务.高校师资培训 也应由基础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 转变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学历层次 的继续教育.逐步建立起高校教师继续 教育制度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终 身学习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 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真正承担起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 (2)积极开展教师人力资源的创造 力开发.促进师资队伍整体创新能力的 提高 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教师上岗培 训、学习交流、短期培训、学术休假、国 内外进修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师工程 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和创新能力。学校要从经费、时间、待遇 等方面给以保证.使教师加快知识的更 新.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增强知识厚度, 扩大知识视野.为提高创新能力提供雄 厚的知识基础 (3)抓好作为后备军的青年教师队 伍建设.是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 重点 要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鼓励 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及 早参加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 学和重点研究机构研修学习和学术交 流.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建 立“一帮一”导师制.有针对性地帮助青 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尽快成为教学骨 干:通过多压担子。把青年教师骨干安 排在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位置,鼓励 他们从事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和研究。 通过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使新教师既 “过教学关”又“过科研关”。 f4)在提高教师群体学术水平的基 98 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第7期 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 作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基础工作来 ‘抓 防止因缺乏体制保障使人才无用武 之地.影响学校事业的发展 4创新考评激励机制激发教 师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创新型师资既要接受常规的教学 工作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还要接受对 教师所承担的创新项目的进展情况、实 践效果进行的专项考核 能否充分激发 教师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关键取决于 考评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1)要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以科学 公正的考评机制激励人才 要以现代人 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和运用人 事考评技术.针对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具 有的智能性、周期性、创造性等特点,建 立以品德、业绩和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科 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 系。考核的标准也应是灵活多样的、可 选择的、有针对性的,需要与时俱进,不 断调整.避免简单化.特别要注意在成 果考核上要充分尊重教学科研工作规 律.要适当延长履职考核的周期.以鼓 励教师潜心研究、深入探索,努力出高 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 (2)要建立一种岗位考核新机制 一方面.要根据岗位设置目标以及不同 岗位特点.建立分类考核体系和方法. 学术骨干岗以个体业绩对学科的贡献 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学科带头人岗以个 体业绩对学科的贡献及学科整体的发 展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样有利于学校 整体岗位资源效益和每个岗位作用的 发挥.真正让教师结合岗位目标以及自 己的兴趣作一些创造性的研究 另一方 面.要强化聘前考核.注重对教师的发. 展性评价.做到“聘人不疑,疑人不聘”。 只有结合聘任.考核才能由压力转变为 方面的创新研究和实践 三是引入竞争 机制.为教师的竞争提供“舞台”.让其 充分展示他们的真才实学.在竞争中不 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4)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 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薪酬体系 充分利用 岗位聘任的形式.建立起以教师的创新 能力、水平和教学科研绩效为基本依据 来确定其学术地位、岗位等级和待遇的 竞争和激励运行机制。按照“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 则.以工作业绩、对学校和社会贡献大 小为主要依据,把知识、技术、能力、经 验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建立适应 形势发展需要的工资报酬机制.使人才 的贡献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 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 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 竞争.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教育关系 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因此,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 是唤醒教育.是创新教育。创新型师资 队伍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实施创新 教育而产生的新型的教师群体.必须把 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摆在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 认真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的 规律和特征.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和机 制.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是知识 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 的关键.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 证。 参考文献 1刘传缘.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 . 策[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1) 2赵丽.试论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 用[J].中国建筑教育,2009(Z1) (责任编辑何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tra.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