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2期 20.13年4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01.28 Nn 2 Apr.2013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陈 素 玲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提升城镇化水平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 目标。处理好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二者的互动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河南省各地产业 集聚区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足和缺陷。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以及早规划、市场引导、 统筹兼顾等方法和思路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互动良性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城镇化;互动发展 DOI:10.3969/j.issn.1674—5035.2013.02.01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35(2013)02—0040—04 在国务院批准的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 好的城镇才能提供。因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构建 纲领性文件中,针对河南省人口、粮食和农业生 了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虽然从城镇化的发展历史 产、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要解决好工业化、 来看,不少是自然的过程,但在区域内某个发展阶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下文简称“三化”)协调发 段,区域经济发展时选择产业集聚区作为主要发展 展问题。“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 战略时,城镇化的自然过程显然就不适合经济发展 心任务。在河南省的具体发展实践中,产业集聚区 战略的定位,也会限制或阻碍产业集聚区自身的发 是“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集聚区的 展。因此,基于产业集聚区的布局和规模,适时合 建设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在河 理规划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进程,既 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产业集聚区 符合产业集聚区战略的目标,也是河南省“三化” 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不仅涉及产业集聚区的长远发 协调发展的要求。 展,更是关系中原经济区建设最终目标实现的关 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产业集聚区可以降 键。因而,分析和研究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 低城镇化的成本。产业集聚区内高度集中的资源、 互动发展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人口、资本产生了对公共基础设施、交通、文化、 一、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教育、社会管理、生活服务等的高度需求,若产业 集聚区发展时区域内城镇化水平没有及时跟进,则 (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助于城镇化水平的 这些供给的提供不充足或供给成本高企,不但达不 提高 到企业成本降低的预期,而且社会成本也会上升。 产业集聚区的要义在于相同或相关联的企业、 以产业集聚区为基础适时促进城镇化水平,可以实 资本、物资、人口、信息、资源在区域内的高度集 现基础设施的共享、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降低社会管 聚,而产业集聚区内高度集中的生产、流通及就业 理成本,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追逐规模效应的初 者的生活要求完善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只有规划良 衷。总之,处理好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关系是获得除生产规模效益外还可获得降低社会成 收稿日期:2013—01—3l 本及获取社会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陈素玲(1968一),女,河南孟津人,硕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经济与工商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产业集 聚区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编号: 2012B4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集聚区的持续 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基于产业集聚区范围内的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 产业集聚区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城镇化发展水 第2期 陈素玲: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41 平在基础设施提供、资本与人力资源集聚、技术研 米,可以以现金结算红利(以粮食保护价结现), 发等方面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这些方面的投资 也可以以实物结算,让群众灵活选择,从而使失地 具有很好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区内的城镇化 群众不用耕种,就能得到不低于原来种地收入的生 发育完善,则交通、安全、卫生、教育、社会服务 活保障。等公共基础设施健全,生产所需的社会服务与社会 (二)新城区开发、老城区改造及集聚区建设 统筹兼顾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产业发 展的平台,把产业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前提,积极 管理完善。这不仅降低了生产及运输成本,又可吸 引企业生产所需的各类人才,提高对外来投资及研 究机构人驻的吸引力,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集聚区 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充分实现产业集聚的规模效 益。另外,城镇化水平高,则信息汇聚、知名度提 高,利于开展区域合作与国际竞争。从国家长远发 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看,城镇化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发 展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 发展的成功经验 2012年年初,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 议办公室发布了《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经验汇 编》,对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经验进行 了总结,其中舞钢市、柘城县、滑县及沁阳市产业 集聚区的做法被作为成功经验进行了推广。以上四 个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经验可总结为以 下几点。 (一)统筹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升 产城互动发展水平 舞钢市坚持产业集聚区与新型农村社区统筹推 进、同步建设,在集聚区村庄拆迁安置工作中走出 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子,促进了农村人口转 移,提升了产城互动发展水平,初步实现了工业 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主要做法是: ①规划建设新型社区,引导集聚区村民向城镇转 移。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统一规划建设 中心城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确立了“城一 镇一社区”的城镇化建设格局。②强化就业保障, 切实保障搬迁村民权益。对集聚区内18岁一6O岁 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进行在册登记,优先安排搬 迁村民在集聚区企业务工。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 障体系。舞钢市政府率先在产业集聚区开展农民社 会养老保险试点,将产业集聚区所有群众全部纳入 养老保障,逐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保险待 遇。④建立土地补偿金人股分红办法,每亩地补 偿金为一股,每年分红550公斤小麦和550公斤玉 建设新城区,逐步改造老城区,推动产城互动,以 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形成产 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格局。①坚持旧城改造拉动。从旧城改造起步, 通过旧城改造,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 市品位,活跃商业贸易,促进经济繁荣,推动工业 化进程。②坚持基础设施互通。累计投入资金26 亿圆,大力促进了城市基础道路的建设,全部完成 了起步区与发展区内规划道路并与城区主干路网相 通相连。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供排水、电力、通 讯、绿化、亮化、天然气等配套设施,全面实现了 集聚区供排水管网、供电、通信等与城区基础设施 的互通互连、资源共享。③坚持产城联动开发。 为最大限度发挥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效应,节约建 设管理成本,着重依托产业集聚区与相邻城区建设 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如产业集聚区公共租赁住房 和职工公寓建设及学校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配 套设施的完善使产业集聚区的员工生活、休闲、娱 乐有了充分的保障。 (三)实施村庄整合搬迁并延伸城区服务功能 滑县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拓展集聚区产业 发展空间并统筹城镇化发展问题,按照“统一规 划、村庄整合、集中建设”的工作思路,开展村庄 整合搬迁,将集聚区内的18个村庄整体搬迁合并 至位于产业集聚区的新建社区,节约土地2 575 亩;强化配套服务,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将失地 农民的就业问题和集聚区企业用工问题统筹考虑, 免费对村民加强技能培训,确保每户有1人在集聚 区就业;统一将搬迁农民转化为市民,使其从医疗 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全方位享有 市民待遇;集聚区内重点加强路、电、水、通讯等 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四)实施整村搬迁并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 沁阳市将产业集聚区内4个村庄400余户、 42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8卷 1 800余人已整体搬迁至市区,由市政府财政投资 导致区内企业同质化程度高,缺乏与主导产业配套 1 300万圆,在沁阳市城区建设了全部为多层楼房 的上下游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有些产业 的集中安置新区,以每平米700圆的成本价出售给 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定位没有考虑当地劳动力的素 搬迁群众,若一次性付款困难,还可以先入住、后 质、结构及地方劳动力培训潜力,导致企业发展所 分期付款。对于选择购买城区商品房的搬迁群众, 需的人力主要靠引进,也导致区内所需就业人员与 由政府出面与开发商协商,给予降价5%的优惠。 当地居民无法重合,严重影响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目前,整村搬迁安置仅用地20亩,节约土地245 合理的产业链条不仅能改善主导产业的生存环境, 亩。原村庄1 805亩耕地全部由沁阳市进行了收 降低主导产业的生产成本,而且配套完善的产业结 储,切实保障了集聚区用地需求。统一办理农转非 迁移手续,将村民变为市民,全面享受市民待遇。 对所有搬迁群众给予每人每月160圆的城镇低保补 助,将其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 险、城镇大病救助等社保范围,子女一律就近入学 并免收择校费。制订了与沁阳市其他征迁工作相比 最高的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范围和安置补偿 标准。 三、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 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在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中河南省 有些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调研中发现很多 产业集聚区在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普遍 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产业集聚区的长远发展,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集聚区的选址与规划缺乏城镇化的 考虑 有些产业集聚区的选址在规划时重点考虑交通 便利,或土地成本,或原料来源,或其他偏好,没 有考虑城镇化的基础和可能。如在调研中发现某地 的产业集聚区以“一区两园”的形式建设,但两 个园区均建在离中心城区很远、基础设施基本上是 空白的地方,这对集聚区的城镇化发展造成了很大 的困难。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根 本不可能存在与原有设施的共用互享,招商的难度 加大,人才的吸引也困难重重。被河南省产业集聚 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在全省推广的舞钢市、 柘城县、滑县及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其产城互动经 验即得益于这些地方在对集聚区规划时通盘考虑了 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和村民安置等因素。 (二)主导产业的单一定位影响合理产业链的 构建和城镇化拓展的空间 相当一部分产业集聚区侧重选择的主导产业, 构所需的科研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存在差异,能够 为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提供相应就业机会。在城 镇化过程中,同质化企业、单一的人员结构不利于 形成活力充沛、构架合理的人才结构和社会结构, 最终也将影响城镇化的进程。 (三)政府对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 支持政策不配套 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产业集聚区囿于土地指标 的限制,在考虑企业发展与城镇化时只能优先满足 生产项目的用地需求,而对城镇化发展所需的文 化、教育支持等则限制较大。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产 业集聚区的企业和项目在发展中遇到融资困难问 题。企业融资困难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市场问题,需 要企业通过完善自身财务结构、提升自身资信水 平、拓展融资思维与手段来解决,但事关城镇化建 设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般依赖于地方财政资金。 河南省在对产业集聚区企业及项目的金融支持方面 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但效果有限。同时,产业集 聚区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定位的限制无法通盘考虑 社会管理架构。因为产业集聚区本身是经济管理机 构,而涉及户籍、安全、教育等社会管理事务则是 政府管理职责,二者的协调就应该由政府高屋建 瓴。在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中,若所在地 政府高度重视、合理推进,则二者的互动关系发展 相对较好,否则就相互制约。在这方面还缺乏较高 层级的政策引导与规范。 四、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 互动发展的建议 (一)产业集聚区规划应统筹考虑城镇化的 进程 鉴于产业集聚区在河南省区域经济战略中的重 要地位及城镇化的目标,在起步的规划阶段,必须 坚持产城互动的规划理念,将企业及项目规划与城 第2期 陈素玲: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43 镇布局规划统筹考虑,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于 (三)合理制定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 既是产业、要素的集聚地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发生 发展的引导政策 地,又是人口汇聚、规范有序的现代城镇。在发展 中要以产业发展和集聚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推进 政府在制定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时,要充分考虑产业集聚区互动发展的瓶颈因素。 工业化。在进行产业集聚规划时,不能仅考虑产业 在规划用地指标时,不仅要考虑生产的需要,更要 发展,还要把产业发展和城镇的空间布局及发展有 考虑进一步城镇化在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方面的 机统一,要考虑产业集聚区与原有城镇基础设施的 用地性质及需要。在解决集聚区融资问题时,基础 对接、与原有人口的就业融合和与原有乡村的整 项目的资金不仅要依赖财政的投入,也要考虑市场 合,尤其要重点考虑产业集聚与基础设施的统筹安 化融资的激励政策,同时注重政策措施的落实。合 排,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及社会管 理安排产业集聚区产业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是 理的统筹安排。 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政策 (二)合理定位主导产业及构建产业链条 在定位主导产业及构建产业链条时,不仅要考 方面必须提前布局、创新思维。 虑产业的市场竞争与集聚效益,也要充分考虑产业 参考文献:集聚与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基础、居民的就业安 [1]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产业集聚区创 置与城镇化需要。若产业集聚区涉及新农村建设的 规划、旧城改造的任务、较大的社区整合等,产业 及产业链条的选择就必须提前考虑、合理规划。调 研中就发现某个山区县的产业集聚区规划把现代生 新发展经验汇编(2012)[DB/OL].http://www.hndm. gov.cn/cyjjq/1977.jhtml/2012—02/07. [2]左雯.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镇化推进协调互动发 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71,2010,(32). [3]孙永建.产业集聚区建设与“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态医药作为主导产业,需要的人员要求较高的技术 与素质,与当地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的人员就业 安置严重脱节,一方面企业人才引进的成本提高 安置渠道,延缓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同时, 该县中药材种植优势明显,但产业集聚区的医药生 产原料又不是当地所产中药材,使得当地的资源优 势无法充分发挥。 [J].决策探索,2012,(4下). [4]汤尚颖,孔雪.区域空间形态创新理论的发展与前沿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2). 了,另一方面,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员又没有合理的 [5]吴勤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J].管 理世界,2oo4,(2). [6]赵淑玲,曹康.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关系问题研究[J].河 南社会科学,2005,(2). Study on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CHEN Su—ling (Dept.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China) Abstract:Industiral cluster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platform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Correct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industialr agglomeration and urbanization is of extreme importance a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mplements each other.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both successful ex- perience and some problems and defects.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the policy and norms,early planning, marketing guidance.overall consideration and the liking methods and ideas should be made use of reasonably so as to perfect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industrial agglomeration;urbanization;interactive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杨耕文)